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1篇
药学   1篇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周洪  江峰锦    荣等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4,(10):2663-2665
目的观察血糖控制对高血糖危象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趋化蛋白(MCP)-1水平的影响。方法对54例诊断为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以及非酮症高血糖高渗(NKH)患者的MCP-1进行检测,并选择4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结果治疗前,高血糖危象患者MCP-1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在血糖得到有效控制后,患者MCP-1与治疗前比较明显下降(P<0.05)。相关分析提示MCP-1水平与空腹血糖(FPG)、2 h餐后血糖(2 h PG)、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有明显的正相关。结论对高血糖危象患者积极进行血糖控制,能够有效降低MCP-1水平。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静脉血标本在改变外界温度和放置时间因素后对网织红细胞及其参数测定结果的影响。方法随机采集53例门诊病人的静脉血标本,即刻测定后分别置于冰箱(4℃)、室温(24℃)条件下,在采血后2、4、6、8、10、12、24、48和72h测定血标本中网织红细胞及其参数。结果室温组中,在放置时间因素改变下,网织红细胞及各项参数在12h内与即刻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从24h开始各项参数与即刻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组中,网织红细胞百分率和HFR72h内与即刻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IRF、LFR、MFR从48h开始与即刻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血液标本离体后在室温(24℃)条件下12h内网织红细胞及其参数均无明显影响,放置冰箱(4℃)24h内网织红细胞及其参数均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急性白血病患者外周血干细胞动员、采集的效率及影响因素。方法对37例急性白血病患者经化疗+生长因子动员,动员第5~10天,当外周血WBC>5×109/L,CD34+>20个/μl时,使用CS-3000 Plus血细胞分离机(Baxter公司)进行外周血干细胞采集;采集前外周血WBC分类单个核细胞(MNC,包括幼稚细胞、淋巴细胞及单核细胞),计算MNC%×WBC计数>(4~6)×109/L预计需要采集循环血容量。分析不同化疗动员时机、疾病、年龄、性别的动员采集,并对采集前外周血进行白细胞计数、分类以及干细胞采集物进行WBC计数、分类和CD34+检测。结果所有患者均成功动员和采集到了外周血干细胞(MNC>6×108/kg,CD34+>2×106/kg),并成功造血重建。急性髓细胞白血病患者采集所获得的 MNC 与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采集获得无明显差异;但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采集获得CD34+细胞明显较多(P=0.015);动员时机的化疗病程与采集物的CD34+细胞呈负相关,动员时机≤3个疗程与≥6个疗程比较,前者CD34+细胞明显较好,具有统计学差异(P=0.028);外周血MNC数值与采集物MNC及CD34+细胞具有相关性(r=0.600,P=0.00;r=0.510,P=0.001)。结论根据不同的疾病、性别、年龄,采用不同的动员采集方案,一般可以成功采集。外周血 MNC 数值对采集物中 CD34+细胞的总量具有一定预测意义。  相似文献   
4.
5.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