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2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1.
目的探讨气管内异物患儿父母的照护体验。方法采用现象学研究方法,对10名气管内异物患儿父母进行深度半结构式访谈,并依据Miles和Hurberman提出的质性研究资料分析法分析资料。结果经过不断分析比对,共析出气管内异物患儿父母急诊入院后照护体验的4个主题,包括负性情绪满溢、冲动行为增加、不同应对方式及知识缺乏,以及后悔/自责、焦虑/恐惧、痛苦流涕、易激惹等8个亚主题。结论医护人员应及时评估气管内异物患儿父母的术前情绪,早期进行干预,使其能积极应对困境;同时,医院和社区可加强知识宣传,提高患儿父母的安全防范意识,以减少气管内异物等儿童意外事件发生。  相似文献   
2.
3.
目的探讨喉气道疾病患儿父母创伤后成长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择2015年1-11月上海某三级甲等医院耳鼻喉头颈外科收治的96名喉气道疾病患儿父母为研究对象。采用自行编制的一般资料调查表、自我表露、简体中文版事件相关反刍性沉思问卷、简体中文版创伤后成长评定量表、领悟社会支持量表等,调查了喉气道疾病患儿父母的创伤后成长、自我表露、反刍性沉思及社会支持得分情况,并分析其主要影响因素。结果本组患儿父母创伤后成长得分为(43.09±19.399),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表露经历、目的性反刍性沉思是父母创伤后成长的正向预测因素,可解释其40.1%的总变异(F=32.858,P0.001)。结论本组患儿父母创伤后成长水平相对较低,父母的表露经历及目的性反刍性沉思是其主要影响因素,提示曾经与他人谈论内心感受、且已开始建构创伤事件(孩子患病经历)意义的目的性认知加工的父母,其创伤后成长水平越高。医护人员可为父母提供一个较安全放松的环境,鼓励或引导患儿父母总结应对经验,思考对人生的意义等积极认知加工,进而提升其创伤后成长水平,最终实现良好心理适应。  相似文献   
4.
目的建立气管切开围手术期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以提高其护理质量。方法基于文献回顾,初步拟定气管切开围手术期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一套,形成专家咨询问卷,应用德尔菲法对15名重症监护、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护理等相关专家进行两轮咨询。结果遴选专家积极系数为100%,平均权威系数为0.877,专家对所有指标意见的协调系数Kendall′s W分别为0.483、0.833(均P0.01)。经过两轮咨询,构建了气管切开护理质量的评价指标体系,包括要素质量、环节质量及终末质量3项一级指标、10项二级指标、38项三级指标并设置了不同的权重。结论两轮专家咨询的结果具有一定可靠性,所构建的评价指标能够科学有效地对气管切开围手术期的护理质量予以评价,对提高其护理质量、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具有较好作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