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6篇
综合类   7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3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目的 探讨原发性颅内低压综合征的临床特点、发病机理、诊断及治疗。方法 对 17例原发性颅内低压综合征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所有患者均有典型直立性头痛 ,以青壮年女性多见 ,部分患者脑脊液轻度改变 ,经口服及静脉给予低渗液体治疗后所有患者于 2周内痊愈。结论 原发性颅内低压综合征可能与脉络丛血管痉挛、脉络丛脑脊液生成减少或吸收过度、下丘脑功能紊乱有关 ,是一预后良好的少见疾病。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养血清脑颗粒对慢性脑供血不足患者头晕及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取2017年9月至2018年10月我院120例慢性脑供血不足患者,采取随机分组,对照组及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予以观察组养血清脑颗粒治疗,观察两组日常生活能力、认知功能、头晕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ADL评分为(82.99±2.94)分,MMES评分为(25.98±1.99)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头晕情况差异不大,P 0.05,治疗后,观察组数据优于对照组,两组轻度、重度概率差异较大,P0.05。结论养血清脑颗粒治疗慢性脑供血不足,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头晕状况及认知功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 评价动脉内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对符合急性脑梗死诊断标准及动脉内溶栓治疗入选标准的3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行全脑血管造影,根据造影结果无明确血管闭塞者,在可疑患侧颈内动脉或椎动脉内注入尿激酶50万U,有血管闭塞者进行超选择性动脉内溶栓.并对患者进行血管再通、神经功能评估及评定溶栓后14d、3个月患者独立生活能力.结果 脑血管造影无血管闭塞7例,血管闭塞31例,其中颈内动脉系统闭塞19例,椎基底动脉系统闭塞12例.溶栓前31例血管闭塞患者TIMI分级为0~1级,溶栓后完全再通10例,部分再通18例,闭塞血管再通率为90.32%.7例血管造影无血管闭塞患者结果良好,10例血管闭塞治疗后完全再通者MRS 1级,18例部分再通者8例患者MRS 1级,6例 MRS 2级,2例MRS 3级,死亡2例,3例闭塞血管无再通者MRS 2级.2例患者出现脑出血.结论 动脉内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好,动脉内溶栓治疗后抗凝及抗血小板聚集治疗未增加颅内出血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欧念飞  蒋柳结  李绍东  李俊杰 《医学综述》2011,17(18):2855-2857
目的探讨尿激酶动静脉联合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分析122例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的临床表现、治疗方法及疗效。结果联合组治疗后ESS评分明显高于动脉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颅内出血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脑梗死患者在发病6 h内使用尿激酶动静脉联合溶栓治疗是相对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甲基强的松龙冲击治疗多发性硬化的近期疗效;方法: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治疗组)治疗50例。一般剂量糖皮质激素(对照组)治疗36例,对比其疗效;结果:甲基强的松龙冲击治疗组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且治疗组未出现痤疮及肥胖的症状;结论: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冲击治疗多发性硬化症,疗效迅速,且副作用小,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6.
7.
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病变血管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可以直观地观察病变血管的部位、程度及侧支循环情况。现对我科265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DSA检查结果回顾性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系2007年10月~2010年3月我科收治的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265例,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265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DSA资料进行分析,进一步评价DSA在缺血性脑血管病诊治中的意义。方法对265例确诊为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患者于发病后2h~6个月行全脑血管造影,明确有无脑供血动脉狭窄或闭塞,明确血管狭窄部位及责任动脉,并测定狭窄长度及狭窄程度。结果 265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脑供血动脉狭窄或闭塞的发生率为72.1%。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脑血管狭窄或闭塞的好发部位依次为颈内动脉起始部(16.4%)、大脑中动脉水平段(13.9%)、椎动脉开口处(12.3%)。单发脑供血动脉狭窄或闭塞88例(46.1%),多发脑供血动脉狭窄或闭塞103例(53.9%),其中颅内外动脉串联病变43例(41.7%),颅内外非串联病变60例(58.3%)。责任动脉的检出率为77%。结论对反复卒中及患糖尿病的缺血性卒中患者应行DSA以明确患者有无颅内外脑供血动脉狭窄,以制定包括药物及支架置入术等更为有效的二级预防。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应用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探讨其在心脑血管事件二级预防的有效性和安全性.1对象与方法1.1对象系2008年1月~2010年6月我院收治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89例,符合缺血性脑血管病的诊断标准,并经影像学检查证实.随机分为两组:(1)联合治疗组:49例,男31例,女18例;年龄48~77岁,平均64.5岁;病程1~12 d,平均4.8d.其中脑梗死39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 10例.伴高血压40例,糖尿病29例,高脂血症30例.DSA证实颅内动脉狭窄(70.6±12.9)%;狭窄部位为颈动脉系统31例,椎-基底动脉系统18例.(2)对照组:40例,男29例,女11例;年龄46 ~ 80岁,平均66.5岁;病程2~14 d,平均5.7d.其中脑梗死32例,TIA 8例.伴高血压32例,糖尿病21例,高脂血症23例.颅内动脉狭窄(71.7±14.2)%;狭窄部位为颈动脉系统28例,椎-基底动脉系统12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情及颅内动脉狭窄程度具有可比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老年期痴呆及痴呆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5年12月至2018年12月在本院神经内科接受治疗的老年脑血管疾病患者209例,其中94例痴呆患者作为观察组,115例非痴呆患者作为对照组,依据Hachinski缺血指数量表将观察组94例患者分成血管性痴呆(VD)30例,混合性痴呆(MD)32例,阿尔茨海默病(AD)32例;痴呆患者程度依据MMSE量表区分,重度18例,中度36例,轻度40例;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有差异因素行多因素回归分析;比较观察组不同痴呆类型和不同痴呆程度患者与对照组患者间血清Hcy含量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年龄、Hcy水平升高比例、既往卒中史患者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性别、糖尿病及高血压患者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Hcy含量高于15 mmol/L、既往脑卒中史及高龄是老年脑血管疾病患者发生痴呆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对照组、MD组、AD组、VD组血清Hcy含量依次升高;对照组、轻度、中度、重度组血清Hcy含量也呈依次升高,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浆Hcy水平是痴呆高危因素之一,且与痴呆严重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