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5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2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29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16篇
综合类   48篇
肿瘤学   6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为进一步理解T波和U波的关系及U波在长QT综合征(LQTS)中的病理生理学意义。方法对11例LQTS患者行左心交感神经切除(LCSD)手术,评价其手术前后及跟踪期间ECG上U波和T波变化。结果术后QTc(校正的QT间期:从0.50±0.05s到0.47±0.03s,P=0.02)、QTp(从QRS波起始到T波顶点的时间间隔:0.37±0.07s到0.33±0.06s,P=0.041)和QTpc(校正的QTp:从0.37±0.07s到0.34±0.05s,P=0.006)均显著缩短。同时QU间期(从QRS波起始到U波结束)、QUc(校正的QU间期)、QUp(从QRS波起始到U波顶点的时间间隔)、QUpc(校正的QUp)却无显著改变。TpTe(同一导联上T波顶点到T波结束点的时间间隔)无显著变化,但TpTe-max(12导联中最早的T波顶点到最晚的T波结束点的时间间隔,代表跨壁复极离散度:0.21±0.09s到0.18±0.07s,P=0.02)显著降低。U波幅度、T波幅度及U/T幅度比值均无显著变化,但TpUp(T波顶点到U波顶点的时间间隔:0.16±0.06s到0.19±0.05s,P=0.041)显著增加。手术后2天内,多数患者U波更明显并叠加于T波之上形成T-U融合现象;但随后融合程度逐渐减轻。结论LQTS患者的U波与T波具有不同的起源机制,因此在诊断LQTS测量QT间期时不应包含U波。  相似文献   
2.
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113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的方法和意义。方法浅低温(31℃-34℃)不停跳心脏直视手术共113例,男59例,女54例。年龄4-73岁,平均31.4岁。其中房间隔缺损(atrial septal defect,ASD)22例,室间隔缺损(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VSD)32例,法乐氏三联征(triad of Fallot,F3)3例,双腔右心室1例,Ebstein畸形3例,二尖瓣置换手术(mitral valve replacement,MVR)36例,主动脉瓣置换手术(aortic valve replacement,AVR)9例,双瓣置换手术(double valves replacemnet,DVR)7例。结果1例二尖瓣置换手术因术中暴露极差而被迫降温心脏停跳操作外,其余全为非停跳手术,全组手术顺利,无死亡,术后恢复良好。结论心脏不停跳手术简化了手术操作程序,方便手术后管理,减少了心脏停跳后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3.
对冠心病(CHD)的病理研究催生出了不同的治疗方法,如他汀类、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β-阻滞剂和介入治疗已广泛应用;在20世纪末期新的治疗方法相继涌现:自Asahara等^[1]于1997年首次发现外周血中存在内皮祖细胞(EPCs)以来,其在内皮损伤的修复和新生血管生成等方面的作用,是近年来研究的热点。但这种新的治疗方法是否安全有效,仍在观察当中闭。下面就EPCs的相关研究成果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4.
多原发性食管癌及食管贲门双原发癌临床上少见,1972年6月至1998年6月共收治食管贲门癌1784例,其中经手术切除并获病理证实的仅27例,发生率1-51%(17/1784),总结如下。临床资料27例中,男性21例,女6例,年龄46~78岁,平均57-4岁。同时发生的多原发性食管癌24例,异时发生的1例,食管贲门双原发癌2例。鳞癌28例,腺癌5例,腺鳞癌3例。左进胸切除胸顶吻合4例,左颈部吻合16例,右进胸切除左颈部吻合5例,咽部吻合2例,胃代食管22例,结肠代食管5例。25例多原发性食管癌中,…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先天性心脏病(以下简称先心)儿童围体外循环血浆内皮素(ET)与甲状腺素(TH-T3、FT3、T4、FT4、γT3)的变化与相互关系。方法 采用自身对照方法研究14岁以下先心患儿围体外循环期(PCPB)ET与TH的变化最高,24h仍明显高于术前(P〈0.05)与术中(P〈0.01),T3、T4的变化趋势高于术前(P〈0.05)与术中(P〈0.05),γT3的变化趋势与T3、ET相关,T4、  相似文献   
6.
梅运清  程邦昌 《医学综述》2001,7(7):398-400
心肌缺血对心脏乃至全身均可造成影响。急性短时的心肌缺血 ,并不致血流动力学的明显改变 ,但可引起基因表达的改变 ;慢性长时的缺血 ,除可引起血流动力学的改变外 ,尚可引起明显的基因表达。心肌细胞在缺血时的生物膜、离子通道、受体、酶、蛋白质等的改变均为此种基因表达的结果。现综述近年有关心肌缺血时基因表达与调节的研究进展。1 正常情况下心肌细胞膜的受体与信号传导途径细胞的基因除为遗传信息的携带者之外 ,对环境的变化可通过改变基因的转录 ,或在细胞新陈代谢加快时通过改变新合成的蛋白质的必要环节 ,影响合成蛋白质的量而…  相似文献   
7.
70岁以上高龄患者冠心病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比较 41例 70岁以上高龄冠心病患者两种手术方法的治疗结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 2 0 0 0年 12月至 2 0 0 2年 1月间 41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病例 ,分为非体外循环下和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两组 ,前组 17例 ,采用胸骨正中切口 ,在非体外循环下完成手术 ;后组2 4例 ,常规建立体外循环 ,在心脏停跳下完成手术。结果 两组间性别、年龄、陈旧性心肌梗塞病史、不稳定性心绞痛、合并高血压和高脂血症 ,平均每例冠状动脉病变等无统计学差异 ,但平均每例旁路移植分别为 2 .1支与 3 .2支 ,差异显著 (P <0 .0 5 )。两组均无手术死亡。随访 1~ 11个月 ,前组 2例 (11.8% ) ,后组 3例 (12 .5 % )复发心绞痛 ,两组病例随访期间均无死亡。结论 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安全可行 ,近期疗效确切 ,有一定的优越性 ,但不能完全取代常规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研究冠状动脉旁路移植(CABG)术患者在术前、术后生存质量。方法分为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ONCAB)组和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OPCAB)组,于手术前一周内、术后三月和半年进行西雅图心绞痛调查表(SAQ)和SF-36量表的测评。结果完成术前及术后随访测试者共72例;SAQ评分术前以心绞痛稳定状态(AS)得分最低,在术后各项目有明显好转;SF-36的生理健康内容(PCS)和心理健康内容(MCS)在术后均有不同程度改善;ONCAB和OPCAB两组之间各纬度得分无论是在术后3月还是在术后6月比较均无显著差异。结论随着CABG术对心绞痛的有效缓解,患者生存质量随之提高;比较术后ONCAB和OPCAB两组患者的生存质量无显著统计学差异。  相似文献   
9.
房颤是心脏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发生率高达30%,二尖瓣置换术后发生率高达40%.房颤虽然属于良性心律失常,但是房颤可增加脑血管意外及各种并发症的发生率,加重慢性心力衰竭,延长住院时间,增加住院费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四种晶体停搏液(MST、Tyers、HTK和Roe)中加入细胞保护剂三甲氧苄嗪(TMZ)对未成熟心肌的作用. 方法以离体灌注幼兔心为研究对象,观察四种晶体停搏液在幼兔心14℃缺血2h后血流动力学、冠脉流出液心肌酶和心肌生化的变化. 结果与对照组相比,TMZ可显著提高晶体停搏液离体灌注幼兔心功能的恢复,明显减少心肌酶的漏出和氧自由基的生成,增加高能磷酸盐的储存(P<0.05). 结论TMZ可明显提高晶体停搏液对未成熟心肌的保护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