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5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9篇
预防医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回顾性总结分析22例重症急性胰腺炎合并多器官功能衰竭患者的抢救护理。主要是循环功能衰竭的护理,包括液体复苏护理、血管活性药物使用护理,呼吸功能衰竭护理,腹腔内压增高护理、肾功能衰竭护理、营养支持治疗护理和心理护理。认为准确有序的液体复苏护理、精准使用血管活性药物是纠正循环衰竭的重要护理措施,安全、有效的氧疗护理和机械通气护理是救治呼吸衰竭的关键,同时精心做好其他各项护理,对提高重症胰腺炎合并多器官功能衰竭患者的抢救成功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护理专案活动对内科中心静脉导管血流性感染发生率的影响。方法成立护理专案小组,通过现况和要因分析,确立"降低中心静脉导管血流性感染发生率"为活动主题,制定对策并组织实施,并对预防中心静脉导管血流性感染的效果进行评价。结果内科中心静脉导管血流性感染发生率由专案实施前的0.54‰下降至0.139‰,达到护理专案改善目标。结论通过开展护理专案活动,有效降低了中心静脉导管血流性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梁锦玲 《中国医疗前沿》2012,(8):73+94-73,94
目的探讨神经内科应用颈内静脉置管、股静脉置管和PICC的效果,以供临床护理工作参考使用。方法将我院神经内科2009年8月-2011年9月收治的180例患者随机分为三组,A组患者给予颈内静脉置管,B组患者给予股静脉置管,C组患者给予PICC置管,比较三组患者的置管一次成功率、导管留置时间、导管置管期间并发症发生率和患者的舒适度。结果三组患者的一次穿刺成功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颈静脉置管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其他两组患者,P〈0.05;股静脉留置时间低于其他两组,P〈0.05;PICC置管患者舒适度高于其他两组,P〈0.05。结论使用深静脉置管在神经内科应用具有方便、快捷和安全的优势,其需要护士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置管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经下肢外周静脉穿刺至深静脉置管与股静脉穿刺置管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o4年5月至2006年12月在我院化疗科住院的22例经下肢外周静脉穿刺至深静脉置管的患者分为A组;将2006年1月至2006年12月在我院神经内科住院的行股静脉穿刺置管的患者42例分为B组。比较两组穿刺置管在临床应用中的效果。结果两组置管成功率比较(95.45%vs 97.62%),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平均导管留置时间比较,B组(35.14±16.27)d显著长于A组(23.00±20.50)d,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2.55,P〈0.05);两组平均操作时间比较,A组(23.00±20.50)rain明显短于B组(35.14±16.27)min,两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t=2.55,P〈0.001);两组留置导管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统计学上虽未显示出差异,但从数值上看,B组(19.15%)显然高于A组(4.76%)。结论临床上可因地制宜选择两种术式。如患者静脉条件许可的话,首选经下肢外周静脉穿刺至深静脉置管。可节省操作时间,而且简单安全,不需局部麻醉及缝针固定,患者痛苦时间短,费用少。如无条件行此术式,再考虑行股静脉穿刺置管术。  相似文献   
5.
报告了9例急性脑梗死尿潴留患者导尿后膀胱出血原因及护理对策.认为主要原因为患者存在个体差异,首次放尿量过多、抗凝药物使用和肾功能受损引起凝血功能下降等.提出了相应的护理对策:①根据个体差异控制首次放尿量和速度.②注意观察尿色、尿量,定期抽血监测肾功能、血常规、凝血功能和监测尿常规.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服务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我科2010年8~11月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前收治的2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对照组,2010年12月~2011年3月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后收治的2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优质护理服务,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神经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恢复情况及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后的疗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日常生活能力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在服务态度、技术水平、健康宜教、关爱患者、心理支持5个方面的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优质护理服务有助于提高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治疗效果,极大地满足了患者的心理和生理需求,提高了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神经内科和实施APN连续性排班的方法和效果,以提高护理工作效率和护理质量.方法 在传统排班原有人力的基础上,改变传统排班模式,实行APN连续性排班.落实护士分层级管理,合理分配护理人力资源,每半设立护理组长,由护理组长带领本半护理人员共同完成本班各项护理工作,在中午、晚上繁忙时段增加人力,减少交接班次数,优化工作流程,提高护理质量.结果 与传统式排半模式比较,连续性排瘢下护理质量有明显的提高,患者及护士、医生的满意度都得到了提高.结论 护士分层管理和连续性排瘢,能充分利用人力资源,即可发挥高年资护士经验丰富,处理问题能力强的优势,又可避免因新护士单独值班而潜在的安全隐患,减轻新护士因经验不足导致的心理压力.为患者提供了连续性、层级明确、均衡、更优质的护理服务.  相似文献   
8.
梁锦玲  关燕琼 《中外医疗》2010,29(30):169-169
通过分析影响无创脑水肿动态监测效果的常见原因,提出护士应高度重视皮肤的预处理,正确粘贴电极片,制定操作流程并加强培训,监测前向患者做好监测相关知识的宣教等处理对策,认为操作者上机前重视皮肤的预处理、正确粘贴电极片是关键。  相似文献   
9.
多重耐药菌已经逐渐成为医院感染的重要病原菌且易造成暴发流行,交叉感染是多重耐药菌重要的传播途径之一[1]。神经内科病房由于危重患者多,老年瘫痪患者多,机体抵抗力差、长时间使用抗生素、开放性气道和侵入性操作的增加等因素增加了多重耐药菌感染的机会。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干预对缺血性中风二级预防的影响。方法对需进行缺血性中风二级预防的60例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干预前、后效果对比。结果健康教育干预后患者了解了中风的复发的危险因素,掌握用药知识,从而提高了服用药物的长期依从性,改变了生活方式。结论健康教育干预使中风二级预防措施更有效落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