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10篇
外科学   1篇
药学   3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总结重症心脏瓣膜病体外循环中使用改良超滤的临床经验,探讨提高早期生存率的措施。方法自2005年6月至2008年7月,对78例重症心脏瓣膜病行瓣膜置换术体外循环中加用改良超滤,其中单纯二尖瓣置换12例,二尖瓣置换十三尖瓣成形22例,单纯主动脉瓣置换8例,二尖瓣+主动脉瓣置换+三尖瓣成形35例,二尖瓣置换+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1例。复温开始超滤,在血液动力学基本稳定时,开始改良超滤,超滤时间和超滤量以红细胞压积来决定,根据患者的血容量、胶体渗透压、红细胞压积,选择超滤速度和滤出量。结果死亡6例,其中术后并发低心排血量5例,心室颤动治疗无效死亡1例,死亡率7.69%。随访53例,平均随访2.5年,死亡5例。结论改良超滤能高效超滤多余水分减少机体水肿和滤出炎症介质减少炎性反应,提高了左心室收缩功能及舒张顺应性,明显提高术后心指数、左室每搏功指数和每搏指数,减少术后早期尿量,缩短呼吸机辅助通气时间和重症监护时间,重症瓣膜病手术患者应用改良超滤会有效提高术后早期的预后。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经右腋下直切口体外循环低温室颤下行心内直视手术的治疗结果,探讨本术式的适应证及禁忌证。方法以2006年6月至2010年12月,经右腋下直切口体外循环低温室颤下行心内直视手术的38例患者为试验组,其中单纯房间隔缺损21例、室间隔缺损13例、二尖瓣置换4例;以同期经胸骨正中切口行体外循环下低温停跳心内直视手术的165例患者为对照组。观察两组体外循环时间、术后12h血清肌钙蛋白T、辅助通气时间、输血量、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等指标,并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术后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低温室颤组患者体外循环时间稍长于对照组,但术后12h血清肌钙蛋白T低于对照组,辅助通气时间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输血量、住院时间、住院费用低温室颤组均低于对照组。结论经右腋下直切口体外循环低温室颤下行心内直视手术安全,与传统手术方法相比,具有出血少、住院时间短等优点,在严格掌握适应证的情况下,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郑嫦娟  梁湘源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3,19(13):2075-2076,F0003
目的 探讨消毒追溯系统在手术器械清洗、消毒、灭菌及使用过程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选择择期骨科手术180例,随机分A、B两组.A组使用消毒追溯系统对手术器械进行管理,B组使用传统的方法对手术器械进行管理.对两组手术器械的消毒质量、有效期内使用率、手术器械遗失率等指标进行分析.结果 A组的消毒合格率(97.8%)、器械完好率(96.7%)均高于B组(87.8%、90.0%),器械差错率(0%)低于B组(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手术器械有效期内使用率(98.9%)高于B组(88.9%);而手术器械遗失率(0%)低于B组(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使用消毒追溯系统对手术器械进行管理可以提高手术室的器械管理质量.  相似文献   
4.
二尖瓣置换术后左室破裂的外科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二尖瓣置换术后发生左心室破裂的高危因素、原因、转归,总结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江门市中心医院2000年1月-2010年12月期间856例接受二尖瓣置换及二尖瓣、主动脉瓣联合置换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共有3例(0.35%)发生术后左心室破裂,其中早期破裂2例、延迟性破裂1例。早期破裂2例均在体外循环心脏停跳下进行修补,1例采用单纯心外缝合修补,1例采用单纯心内修补方法。1例延迟性破裂在监护室紧急开胸探查证实诊断后,在床边采用非体外循环下心外缝合修补。结果2例死亡,1例存活,存活者为早期破裂患者采用心内修补患者。结论对于左心室破裂的防治目前仍以预防为主。对早期破裂患者可综合应用多种方法提高治疗成功率延迟破裂者生存率极低,是目前治疗上面临的主要难题尽早控制出血并恢复重要器官的血流灌注是改善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目的 总结经右腋下直切口行体外循环直视、心脏不停跳下房间隔缺损修补手术的临床经验,探讨其适应证及技术要点。 方法 2011年1月至2016年12月我们共完成92例经右腋下直切口的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手术,其中男52例、女40例,患者年龄12个月至28岁,平均(5.2±3.3)岁,体重8.5~52.0(17.9±8.6)kg。其中2例合并部分型肺静脉异位引流,6例存在中度以上肺高压,同期行三尖瓣成形39例。所有手术均在全身麻醉、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下进行。患者取左侧卧位,切口位于腋中线与腋前线之间,皮肤切口长度约5~8cm,约经第3或第4肋间进胸,切开并悬吊心包,行升主动脉及上、下腔静脉插管建立体外循环,经右心房切口修补房间隔缺损及三尖瓣成形。结果 全组手术均顺利完成,无手术死亡;术中无恶性心律失常和气栓发生,术后无脑部并发症,2例术后出现少量气胸、皮下气肿,1例出现肺不张,1例随访有1~2mm残余分流。结论 右腋下小切口心脏不停跳下心内修补房间隔缺损手术具有安全、可靠,美容效果好、创伤轻、手术时间短以及术后恢复快等优点,患者及家属满意率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含血心脏停搏液中加入外源性腺苷在心瓣膜置换术中对心肌的保护作用. 方法 将32例行心瓣膜置换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腺苷组在含血心脏停搏液中加入外源性腺苷,对照组单用含血心脏停搏液,分别经主动脉根部或切开主动脉经冠状动脉窦直接灌注.于术前、主动脉开放后6 h、24 h、72 h采集患者桡动脉血,监测心肌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钙蛋白I(cTnI);观察心脏停搏情况,术后机械辅助通气时间及术后正性肌力药物的应用情况;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心肌超微结构的改变. 结果 两组患者均无死亡.腺苷组诱导心脏停搏时间较对照组短(P=0.021);腺苷组的CK-MB水平在主动脉开放后6 h、24 h,cTnI水平在主动脉开放后6 h、24 h、72 h均较对照组低(P<0.05);两组机械辅助通气时间和术后多巴胺使用剂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腺苷组心肌超微结构心肌损伤较对照组明显减轻. 结论 外源性腺苷加入心脏停搏液中能显著提高对心肌的保护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持续质量改进(CQI)在预防术中压疮护理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将2012年1月—2013年12月手术分级为4级的手术病人分为两组,对照组980例,应用传统预防手术压疮的护理技术。观察组1150例,应用持续质量改进预防术中压疮措施。对比两组病人术前压疮评估率、手术体位正确率、术中压疮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术前压疮评估率、手术体位正确率高于对照组,术中压疮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结论]CQI 的应用可有效降低术中压疮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摘要: 目的 研究在心脏瓣膜置换术中心脏复跳前主动脉根部灌注腺苷对心肌的保护作用。 方法 42例行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腺苷组在心脏瓣膜置换完成后,心脏复跳前主动脉根部灌注入外源性腺苷,对照组心脏复跳前不灌注外源性腺苷,按照常规处理。术前、主动脉开放后4h、12h、24h采集患者桡动脉血,测心肌型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钙蛋白I(cTn-I)。观察心脏停跳情况,术后机械通气时间及术后正性肌力药物的应用情况,心肌超微结构的改变。 结果 腺苷组的肌酸激酶同工酶水平在主动脉开放后4h、12h,肌钙蛋白I水平在主动脉开放后4h、12h、24h较对照组低。透射电镜见腺苷组心肌损伤较对照组明显减轻。 结论 在心瓣膜置换术中心脏复跳前主动脉根部灌注腺苷能显著提高心肌保护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心脏黏液瘤的临床特点、诊断及外科手术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至2009年10月手术治疗的17例心脏黏液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经彩色超声心动图确诊,在体外循环直视下行心脏黏液瘤切除术。结果全组患者手术顺利,无手术死亡病例。随访2个月至6年,无复发,无远期并发症。结论尽早手术是治疗心脏黏液瘤的首选方法。心脏黏液瘤术后可复发,需长期随访。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我院施行的带四个垫片的改良Devega术及佰仁思软成形环成形术治疗功能性三尖瓣关闭不全的112例患者术前和术后4~5年随访时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通过对功能性三尖瓣返流术后残余返流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及结合历年文献报道,得出引起三尖瓣术后出现残余返流的高发危险因素,指导临床,减轻术后再次返流,提高手术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临床研究方法,选择分析自2006年1月至2011年7月在中山大学附属江门市中心医院心脏外科因功能性三尖瓣返流行三尖瓣成形术患者共112例,带四个垫片的改良Devega环缩术58例,其中男性26例,女性32例,平均年龄47.32±10.56岁(20~64岁)和使用佰仁思软成形环的54例,其中男性23例,女性31例,平均年龄50.36±6.35岁(32~65岁),对所有患者术前一周内,术后4~5年随访时均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及心功能评估,比较两组患者术后4~5年(中期疗效)三尖瓣返流程度变化并分析影响术后的三尖瓣残余返流的危险因素。结果:术后4~5年随访时两组患者三尖瓣返流面积均明显减少,心功能较术前均有显著提高,以随访时三尖瓣中度及重度返流定义为三尖瓣术后残余返流(PRTR),两组患者共存在术后残余返流12例,其中改良Devega组7例,瓣环成形组5例,对随访出现残余返流的两组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发现风湿性病变、术后左心射血分数低、术后右心房大、术后三尖瓣环径大、术后肺动脉高压为三尖瓣成形术后出现残余返流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带四个垫片的改良Devega术及人工瓣环成形术都是治疗功能性三尖瓣返流的有效方法;风湿性病因、术后左心射血分数低、术后肺动脉高压、术后三尖瓣环及术后右房大是术后三尖瓣出现残余返流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