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3篇
综合类   4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8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调查引起云南省普洱市思茅区大面积野鼠自毙疫情的病原体,以便为采取相应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通过现场流行病学调查,采集119只自毙野鼠样本,解剖取脏器进行鼠疫耶尔森菌病原体分离、噬菌体裂解实验、F1抗原、caf1基因等病原学、免疫学及分子生物学检测,以排除鼠疫。同时,脏器样本接种绵羊血琼脂平板、巧克力平板、麦康凯平板、沙氏琼脂培养基等营养培养基和选择性培养基,分离培养细菌、真菌类病原体;选取10只组织腐败较轻的自毙鼠,按肺组织、脑组织、腹腔脏器组织分为3份样本后,研磨、离心,再以0.22μm滤膜过滤,收集离心上清液、滤膜滤出液和滤膜截留残渣共9份样本,腹腔接种雄性、体质量30~40g昆明小鼠,每组2只,每只0.5ml。另接种0.5ml Hank’s液2只鼠作对照。共接种昆明小鼠20只。死亡小鼠解剖观察病理变化,取脏器组织接种上述培养基进行细菌分离培养。结果 鼠疫耶尔森菌病原学、免疫学和分子生物学检测均为阴性;自毙野鼠脏器镜检、分离培养及接种实验动物均检出G- 短小杆菌,经梅里埃VITEK 2GN、GP卡、16S rRNA扩增鉴定为多杀巴斯德菌 (Pasteurella multocida,Pm) ,概率为99%;分离到的G+粗大杆菌为腊样芽孢杆菌,概率为99%。结论 多杀巴斯德菌可能是这次发生野鼠大面积死亡的病原菌。该病原体的生物学特性及危害值得进一步关注。  相似文献   
2.
3.
目的介绍一种简便快速实用的杜氏利什曼原虫前鞭毛体乙二胺四乙酸二钾(EDTA-K2)离心管培养方法。方法对1例经形态学和血清学检查确诊的黑热病患者,采集其骨髓液用EDTA-K2离心管培养。结果经本法快速检出杜氏利什曼原虫的前鞭毛体,并经过再次重复试验也获得相同的结果。结论 EDTA-K2离心管培养法是一种简便快速实用的杜氏利什曼原虫前鞭毛体培养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肠球菌在临床标本中的分布及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比较不同标本中肠球菌的耐药性,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VITEK~2 Compact对菌种鉴定及药敏试验,部分采用长沙天地人TDR-1002.结果:203株肠球菌主要来源于尿液、脓性分泌物、尿管,分别占43.8%、25.1%和18.2%,位居各类标本前3位:粪肠球菌对氨苄西林、氨苄西林/舒巴坦、环丙沙星、莫西沙星、亚胺培南的耐药率(15.6%、12.5%、30.2%、17.7%和9.4%)明显低于屎肠球菌(92.3%、91.0%、92.3%、89.7%和92.3%),而对四环素、喹奴普汀/达福普汀的耐药率及高水平庆大霉素协同(93.8%、92.7%、35.4%)则明显高于屎肠球菌(65.4%、9.0%、12.8%);未发现耐万古霉素肠球菌.结论:在临床标本中,肠球菌主要分布在尿液,脓性分泌物、留置尿管中,分离菌株以粪肠球菌和屎肠球菌为主,二者耐药谱明显不同.  相似文献   
5.
桑卫洪 《中国医药导刊》2008,10(7):1090-1091
目的:了解我院病原性真菌的感染现状及耐药性,为临床诊断与治疗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回顾分析2006年1月-2007年12月临床分离162株真菌感染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结果:全部患者都有基础性疾病,经验性使用广谱抗菌药物达100%,〉60岁患者占54.3%;真菌感染主要以假丝酵母菌为主。结论:高龄患者、严重基础性疾病、经验性使用广谱抗菌药物、导管留置等是真菌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加强真菌检测和分析对预防医院内真菌感染、和临床合理用药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大理地区志贺氏菌的血清学分型及药敏,采用常规鉴定及药敏试验法,对62株志贺氏菌进行血清学分型及药敏测定。结果:62株志贺氏菌中福氏2型占96.8%(60/62),志贺氏2型占3.2%(2/62);药敏结果以氟哌酸敏感率最高(90.3%)。提示该地区菌痢主要流行株为福氏2型,建议治疗菌痢首选氟哌酸。  相似文献   
7.
目的监测血流感染的病原菌分布特征及主要病原菌的耐药情况。方法对2015年7月—2017年4月期间的血培养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使用Bac T/Alert 3D血培养仪进行血培养,采用Vitek-2 Compact型细菌鉴定药敏分析仪、ATB手工药敏条及纸片扩散法药敏试验进行菌株的鉴定或药敏试验。数据统计分析采用WHONET5.6统计软件完成。结果共收集11650例血培养结果,排除污染菌后分离出非重复菌株722株。革兰阴性菌381株(52.8%),革兰阳性菌309株(42.8%),真菌32株(4.4%)。分离率排列前5位的是大肠埃希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及链球菌属。大肠埃希菌及肺炎克雷伯菌ESBL阳性率为61.9%和50.0%,对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三唑巴坦、头孢他啶、头孢吡肟、厄他培南、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及阿米卡星耐药率在30%以内。金黄色葡萄球菌及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S阳性率为54.8%和78.8%,未发现对万古霉素耐药的菌株。结论血流感染病原菌构成多样化,菌种之间药敏结果也有较大差异。临床需提高血培养送检率,重视血流感染病原菌构成变化以及耐药性监测。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重症监护病房(ICU)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特征,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对2007年8月至2009年8月,ICU患者下呼吸道标本细菌分离培养鉴定及抗菌药物敏感试验进行回顾分析。结果203例下呼吸道标本中156例检出细菌,培养阳性率为76.8%,共分离到病原菌184株,其中革兰阴性杆菌(G-)130株,占70.7%,革兰阳性球菌(G+)23株,占12.5%,假丝酵母菌31株,占16.8%;分离前4位的病原菌依次是铜绿假单胞菌(PAE)、鲍曼不动杆菌(ABA)、白假丝酵母菌(SMA)、嗜麦芽寡养单胞菌;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情况严重,对多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高达100%。结论ICU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分布以非发酵菌为主,复合菌感染、非发酵菌合并真菌感染较为常见,病原菌多为泛耐药菌,显示监测细菌分布与耐性变化对指导抗菌药物合理使用、延缓泛耐药菌株形成最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男性非淋菌性尿道炎定植菌及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男性非淋菌性尿道炎(NGU)定植菌的构成及耐药性,为临床治疗NGU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集男性NGU患者尿道分泌物作细菌学及支原体培养,并作药敏试验。结果男性NGU的定植菌构成主要以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CNS)及解脲支原体(Uu)为主;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MRS)构成比大于40%,与同期标本比较耐甲氧西林CNS(MRCNS)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甲氧西林敏感的CNS(MSCNS)及金黄色葡萄球菌(MSSA)除青霉素外,对头孢类、喹诺酮类抗生素有较好的敏感性,MRS则相反;Uu和人型支原体Mh对交沙霉素、强力霉素及米诺环素有较高的敏感率。结论男性NGU定植菌以CNS及Uu为主,CNS在男性NGU中的作用值得探讨,使用抗生素治疗NGU应规范、合理。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下呼吸道感染的病原菌分布特征及耐药现状,为临床诊治下呼吸道感染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4881例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ronchoalveolar lavage fluid,BALF)标本微生物培养结果,回顾性分析分离菌种的构成及分离率较高菌种的耐药性。结果 共分离菌株568株,培养阳性率11.6%,去除同一患者在一次住院期间重复分离的菌株后,共收集菌株472株,包括革兰阴性菌236株(50.0%),革兰阳性菌116株(24.6%),真菌120株(25.4%)。分离率排在前6位的菌种是铜绿假单胞菌(19.5%)、肺炎链球菌(14.0%)、白色假丝酵母菌(11.7%)、烟曲霉菌(6.6%)、肺炎克雷伯菌肺炎亚种(5.9%)及金黄色葡萄球菌(5.5%)。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的耐药率为16.7%、15.5%,对头孢他啶、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及庆大霉素等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都在20%以下;肺炎克雷伯菌肺炎亚种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阳性率34.8%,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及厄他培南的耐药率均为3.8%。肺炎链球菌对青霉素G的耐药率3.6%,对红霉素、克林霉素及四环素高度耐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