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5篇
药学   6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Sturge-Weber综合征的综合影像诊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Sturge-Weber综合征临床上很少见,病因尚不完全明了,可能系脑部血管及颜面皮肤血管的先天性异常发育所致,有时可伴有眼部血管膜发育异常。本文通过对2例Sturge-Weber综合征的临床表现、CT及MRI影像学特征进行分析,探讨CT和MRI诊断本病各自的优势,从而提高正确诊断该病的水平。1资料和方法1.1临床资料本组共2例,均经临床、CT和MRI检查确诊。例1,男,1岁,因“反复惊厥抽搐半年”入院。患儿惊厥表现突然点头、上肢内收呈抱球状,成串发作,伴智力运动发育落后。查体见右侧额面部呈紫红色。脑电图示左侧枕叶见棘慢综合波。例2,女,14岁,因“…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骨囊肿与内生软骨瘤的临床和影像学特征。方法对1990-2006年收集的资料完整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单发内生软骨瘤(15例)、骨囊肿(40例)的临床与计算机X线摄影(CR)平片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骨囊肿CR平片表现为骨髓腔中心性椭圆形或圆形透亮区,周围边界清晰,有薄层硬化骨质;骨皮质不同程度膨胀变薄,无骨膜反应;合并骨折时可见典型的“骨片陷落征”。内生软骨瘤CR平片表现为囊样类圆形透光区,瘤内钙化,呈膨胀性生长骨皮质变薄。结论影像学检查对此两种病大多数可做出定性与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静息态功能磁共振(rfMRI)方法研究多发性硬化患者视觉网络的价值。方法 34例多发性硬化患者及性别、年龄相匹配的34名健康志愿者均接受静息态功能MRI扫描(采用西门子MAGNRTOM3.0T Trio Tim),基于Mat-lab2009a平台使用独立成分分析法(independent component analysis,ICA)提取并比较两组视觉网络功能成分的差异,数据统计采用统计参数图(SPM8)软件(双样本t检验)。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患者组在左侧楔叶、双侧距状裂、双侧枕上回、左侧楔前叶出现神经元活动增强区。说明患者组静息态视觉网络存在一定的代偿。结论 rfMRI是研究脑功能网络的一种有效办法。  相似文献   
4.
多发性硬化的磁共振波谱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多发性硬化(MS)的磁共振(MRS)波谱特征。方法经临床和MRI确诊的MS 28例,除行SE T1WI,TES T2WI,FLA1R扫描外,还作了1H-MRS检查。MRS检测分析NAA、Cho、Cr、MI 4种代谢物的谱线下积分面积,并计算其与Cr的比值,着重探讨其在病灶、病灶周围、正常组织内的变化。结果NAA在病灶中央、病灶附近与正常脑组织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Cho、Cr、Mi以及Cho/Cr和Mi/Cr无显著性差异(P〉0.05)。正常脑组织与病灶、病灶附近的NAA/Cr有显著性差异(P〈0.05),后两者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常规MRI检查基础上,MRS检测对MS还可提供更多生化代谢状态的有用信息。  相似文献   
5.
1临床资料 患者,女,37岁,因“右上腹部胀痛不适反复发作8年,近来加重,并伴腰背部胀痛、发现黄疸1周”于2008年5月入江西省人民医院普外科。查体:一般情况尚好,体形消瘦,T36.8℃,P75次/min,R20次/min,BP120/80mmHg(1mmHg=0.133kPa),巩膜黄染,上腹部可见包块隆起,可触及一大小约5cm包块,质中,表面光滑,固定无压痛。血淀粉酶400U/L。  相似文献   
6.
黄冰  杨玲  桂绍高 《江西医药》2014,(11):1147-1149
目的:探讨低剂量64层螺旋CT扫描技术在儿童腺样体肥大中的应用。方法对100例临床疑似腺样体肥大儿童行64层螺旋CT低剂量和常规剂量扫描,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比两种剂量扫描的鼻咽气腔前后径A/N比值和鼻咽气腔有效气道的前后径(D值)及患者的辐射剂量。结果64层螺旋CT低剂量扫描与常规剂量扫描之间鼻咽气腔前后径A/N比值无统计学差异(P=0.981);低剂量组与常规剂量组鼻咽气腔有效气道的前后径(D值)无统计学差异(P=0.199)。低剂量CT扫描显示儿童鼻咽部容积CT剂量指数CTDIvol为6.93mGy,常规剂量CTDIvol为27.92mGy。低剂量与常规剂量相比,其CTDIvol降低了约75%的辐射剂量。结论64层螺旋CT低剂量扫描对腺样体肥大的诊断结果与常规剂量均相同,故64层螺旋CT低剂量扫描临床疑似腺样体肥大的患者,完全能替代常规剂量的64层螺旋CT扫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双源CT能谱成像技术对淋巴瘤与转移性淋巴瘤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35例淋巴瘤患者及30例恶性肿瘤淋巴结转移患者的双源CT动脉期及静脉期能量资料,比较两者的CT值、碘覆盖值(CToA)、标准化平均碘浓度(NIC)、碘浓度差(IC)、碘浓度均一化比值(HRIC)及单能谱图像上淋巴结CT值差别。组间行双样本t检验分析,以P<0.05为结果具有显著性统计学差异。结果淋巴瘤组淋巴结的平扫CT值、动静脉CT值分别与平扫CT值差值均高于转移性淋巴瘤组淋巴结,3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淋巴瘤组动脉期及静脉期的CToA、IC、HRIC均高于转移性淋巴瘤组,两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NIC无显著差异(P>0.05)。淋巴瘤组淋巴结在单能量图像上CT值较转移性淋巴瘤组高,两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源CT能谱成像可提高淋巴瘤及转移性淋巴瘤的检出及诊断准确率,具有较大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脑内原发性淋巴瘤的CT、MRI表现,以提高对该病的诊断率。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经病理或诊断性治疗证实的脑内原发性淋巴瘤的CT、MRI资料。结果病灶单发1例,多发12例,共48个病灶,其中幕上42个(基底节区17个),幕下6个;CT平扫:40个病灶呈均匀等密度,8个病灶呈等、低密度,瘤周可见轻、中度水肿密度影;MRI平扫+增强:10例在T1WI上呈稍低信号,在T2WI上呈稍高信号,3例在T1WI、T2WI上呈混杂信号,增强扫描40个病灶呈均匀明显强化,8个病灶呈不均匀明显强化;增强扫描9例病灶出现“缺口征”、7例病灶出现“尖角征”特征性表现,瘤周多为轻、中度水肿。结论脑内淋巴瘤的CT、MRI表现有一定的特点,但缺少特征性,可提示性诊断,确诊主要依靠穿刺活检。  相似文献   
9.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