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儿科学   21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3篇
外科学   7篇
综合类   5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5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石骨症3例     
本病为德国放射科医师Albers-Schonberg于1904年首先报告,故又称Albers-Schonberg氏病。1921年Schulze称本症为大理石骨病(marble bone disease)。1926年有人又称本病为周身骨硬化症、石骨症和粉笔样骨等,是一种少见的骨发育障碍性疾病。本文就3例综合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血液透析并滤过在儿童急性肾衰竭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并滤过(HDF)在小儿急性肾衰竭(ARF)的应用。方法应用Branc Dialog双泵透析机对因各种原因致ARF需行血液净化治疗的11例患儿进行19例次HDF和21例次血液透析(HD)。HDF及HD前后分别测血BUN、Cr、UA、β2-微球蛋白(β2-MG),观察心率、血压、体温等变化。结果HDF与HD相比,血BUN、Cr、UA、β2-MG下降率均增高,经统计学处理P<0.01,低血压发生率低,HDF无低血压发生,HD为5/21例次。但失衡综合征发生率HD无,HDF 3/19例次。结论HDF较HD透析充分,特别是对血β2-MG清除率高,血流动力学稳定,但要防止失衡综合征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HD)及血液透析滤过(HDF)治疗急性肾衰竭患儿前后血清陉微球蛋白(β2-MG)及下降率的影响。方法对各种原因导致的急性肾衰竭需行血液净化治疗38例患儿随机分成2组。HD组20例,HDF组18例。透析前后分别测血清β2-MG水平。结果HDF与HD前后血清陉.MG变化经统计学处理。HDF组治疗前后血清β2-MG水平差异有显著性意SL(P〈0.01);HD组治疗前后血清β2-MG水平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HDF和HD组治疗后比较血清β2-MG水平差异、下降率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均〈0.01)。结论HDF清除血β2-MG明显优于HD。  相似文献   
4.
病毒感染是多种肾脏疾病的病因.病毒相关性肾脏疾病的诊断根据是典型的临床表现、病理改变、病毒感染的血清学证据,肾组织中发现病毒蛋白抗原或核酸是诊断的重要依据.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肾脏病理以膜性肾病为主,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以膜增生性肾炎为主,且与冷球蛋白血症有关.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相关性肾病以塌陷性局灶性节段性肾小球硬化症(FSGS)为特征.此外,细小病毒B19、EB病毒、巨细胞病毒、汉坦病毒和柯萨奇病毒等均可导致病毒相关性肾脏疾病.  相似文献   
5.
儿童急性肾损伤6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儿童急性肾损伤(AKI)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12月收治的62例AKI住院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62例AKI患儿中男43例,女19例;城市6例,农村56例;平均年龄4.4岁。肾前性14例(22.6%),肾性30例(48.4%),肾后性18例(29.0%);病因在各年龄组分布有统计学差异,新生儿期为肾前性因素,婴儿期主要为肾后性因素,其余年龄段主要为肾性因素。62例中治愈26例(41.9%),好转21例(33.9%),无效放弃14例(22.6%),死亡1例(1.6%)。少尿、血尿、蛋白尿、GRF等参数在各组间无统计学差异。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发病天数、是否出现少尿或血尿、血红蛋白、AKl分期是影响预后的因素。结论儿童AKI的病因多样化,其预后与发病年龄、原发病因及治疗时机有关;早期诊断有助于AKI的治疗,积极有效的治疗有助于提高存活率;需要重视儿童AKI的诊治。  相似文献   
6.
背景:IgA肾病是亚洲人群最常见的原发性肾小球肾炎,目前肾活检是诊断金标准,寻找可用于辅助诊断原发性IgA肾病的血清标志物有重要意义。 目的:探讨血清IgA及IgA/C3比值对儿童原发IgA肾病的诊断价值及其与病理分级的关系。 设计:诊断准确性研究。 方法:以肾活检病理为金标准分为原发性IgA肾病(真阳性)和非IgA肾病的原发性肾小球肾炎病(真阴性),以血清IgA和IgA/C3比值为待测标准,建立预测儿童原发性IgA肾病的诊断模型。截取人口学特征、血清免疫球蛋白和补体检测结果、肾活检病理检查报告和其他实验室检查结果。按年龄分为1~4岁、~7岁、~11岁和~18岁亚组;根据入院时24 h尿蛋白定量水平(mg·kg-1·d-1)分为<50和≥50亚组。 主要结局指标:血清IgA和IgA/C3比值对原发性IgA肾病的诊断效能。 结果:原发性IgA肾病150例、非IgA肾病474例进入分析。①原发性IgA肾病患儿血清IgA和IgA/C3 比值高于非IgA肾病患儿,且在各年龄亚组血清IgA升高的比例均高于非IgA肾病患儿。②血清IgA和IgA/C3比值的AUC 分别为0.824和0.851,敏感度分别为80.0%和74.3%,特异度分别为73.1%和82.7%;IgA和IgA/C3均以1~4岁的AUC最大;IgA和IgA/C3的诊断截断值均随年龄增加而升高。③血清IgA和IgA/C3比值在24 h 尿蛋白水平<50 mg·kg-1·d-1亚组的敏感度分别为90.3%和93.5%,在不同年龄亚组24 h 尿蛋白水平<50 mg·kg-1·d-1的患儿中的敏感度为86.8%~100%。在不同尿蛋白水平亚组,IgA和IgA/C3 比值的诊断截断值亦随年龄增加而升高。④病理分级:无论是2016版牛津分级积分<4分和≥4分患儿比较,还是LEE氏分级Ⅰ~Ⅱ级和Ⅲ~Ⅴ级患儿比较,性别、年龄、血清IgA、补体C3和IgA/C3比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血清IgA/C3比值和IgA升高对于筛查原发性IgA肾病有重要价值,尤其是24 h尿蛋白<50 mg·kg-1·d-1患儿。  相似文献   
7.
目的 为探讨血液净化治疗儿童急性肾功能衰竭的效果,对我院进行的腹膜透析(peritoneal dialysis,PD)与血液透析(hemodialysis,HD)病例进行临床对比分析.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1997年1月至2011年12月收治的急性肾功能衰竭行血液净化治疗74例儿童的临床资料,其中PD45例,HD 29例,分别比较腹膜透析组(PD组)与血液透析组(HD组)的疗效及并发症.PD组采用间歇性腹膜透析法,每天透析8次;HD组初次诱导透析,以后隔天透析1次.结果 PD组尿毒症症状(纳差、恶心、呕吐、乏力)明显改善时间(5.6±2.3)d,HD组(3.2±1.7)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D组尿毒症症状改善快于PD组.透析1周后血生化指标尿素氮、肌酐、尿酸、HCO3-与透析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透析治疗时间上,HD组(10.4±2.5)d,PD组(11.2±3.6)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透析并发症方面,PD组总并发症20.0%,HD总并发症65.4%,HD组并发症多于PD组.结论 PD与HD在治疗儿童急性肾功能衰竭方面,改善尿毒症症状HD快于PD,但PD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HD,且PD操作简单、安全性高、费用低,可作为儿童急性肾功能衰竭的首选净化方式.相对而言,HD起效快,对于急性肾功能衰竭、药物中毒及食物中毒等中毒性疾病则首选HD.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儿童原发性肾病综合征(nephrotic syndrome,NS)合并自发性腹膜炎(spontaneous bacterial peritonitis,SBP)的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为诊治提供一定临床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0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7例NS合并SBP患儿临床资料,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7例NS合并SBP患儿均为男性,均来自农村,年龄2岁6个月~10岁,SBP发作时NS的病程7天至2年9个月。3例在NS诊断初期时发作,4例在NS诊治过程中发作。7例SBP患儿均有精神差、腹痛、严重腹水,其中发热5例,呕吐6例,腹泻4例,体格检查均有明显腹部压痛及反跳痛。实验室检查血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血小板计数、C反应蛋白均高于正常值。血白蛋白平均值(12.54±2.32)g/L,,血丙种球蛋白平均值(1.97±0.54)g/L,均明显纸于正常值。腹水细胞学检查提示白细胞均明显升高且以多形核细胞为主,腹水蛋白定性阳性。2例患儿腹水培养阳性(1例大肠埃希菌生长,1例溶血性链球菌生长)。腹部CT提示异常影像(腹膜增厚、肠壁水肿增厚、肠曲相互黏连等)。经过足疗程(10 d至28 d)抗生素治疗及输注丙种球蛋白、白蛋白、血浆等支持治疗后,6例患儿临床治愈(感染症状消失,腹水消退),1例放弃治疗。远期随访中3例NS已经缓解,已停用泼尼松。2例处于缓解状态,目前仍在治疗。1例目前激素耐药,NS未缓解。1例失访。结论儿童NS合并SBP在我院的发病率低,但起病隐匿,进展迅速,为重症感染。腹水检查及腹部CT是重要的辅助检查手段。男性、低白蛋白血症是NS发生SBP的高危因素。对于NS合并大量腹水患儿,一旦出现胃肠道不适症状,应警惕SBP的可能。通过及时、足疗程抗感染,同时给予白蛋白、丙种球蛋白或血浆等积极支持治疗,可获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确诊的6例原发性远端肾小管酸中毒(dRTA)的病例行基因型及临床表型的相关性分析。方法对2017年11月至2019年8月确诊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武汉儿童医院的6例dRTA患儿行病史资料采集及相关辅助检查,评估其生长发育情况,留取静脉全血进行Trio全外显子高通量测序,经全谱遗传病精准诊断云平台系统分析筛选和数据分析,对可疑突变进行Sanger测序验证,后应用蛋白预测软件进行蛋白功能预测。结果6例患儿的临床症状、体征和辅助检查均符合dRTA的诊断,均表现为生长发育落后,1例患儿出现X型腿,1例患儿出现骨质疏松。辅助检查均提示低钾血症、代谢性酸中毒、碱性尿,3例患儿出现肾脏钙质沉着,2例患儿出现肾脏结石,所有患儿的父母亲均无临床表型。1例患儿为SLC4A1基因纯合突变[c.2102(exon17)G>A,p.G701D],为既往报道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高频突变位点,该患儿同时合并dRTA及溶血性贫血;3例为SLC4A1基因杂合突变,均为De novo突变[c.1766(exon14)G>A,p.R589H,c.1765(exon14)C>T,p.R589C],为既往报道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高频突变位点,确诊年龄与肾脏影像学异常存在相关性。1例为ATP6V1B1基因复合杂合突变[c.806(exon9)C>T,p.P269L;c.1153(exon12)C>A,p.P385T],均为未见文献报道的新突变位点。1例为ATP6V0A4基因纯合无义突变[c.1899C>A,p.Y633X,208],为未见文献报道的新突变位点。结论SLC4A1、ATP6V1B1、ATP6V0A4是目前已明确的dRTA的主要致病基因,其突变特点及遗传方式与临床表型相关。基因检测可以对可疑的dRTA患者行早期分子诊断,有助于临床表型的筛查及个体化治疗。  相似文献   
10.
    
总结了新冠肺炎定点收治医院非感染患儿住院防控管理策略。包括:调整病区布局、优化就诊流程、完善入院评估、实行病区门禁管理、加强人员管理及加强病区环境的清洁、消毒等。武汉儿童医院于2020年1月23日—3月15日,在门诊成功初筛疑似/确诊新冠肺炎患儿23例,入院前再次筛查疑似/确诊新冠肺炎患儿2例;病房非新冠肺炎住院患儿共102例,其中新收住院患儿58例,原有住院患儿44例;住院期间,患儿、陪护家属、医护人员、清洁员及送餐员均实现"零感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