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3篇
预防医学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通过个案流行病学调查、现场勘查和实验室检测,对一起医院内血液透析患者丙型肝炎(丙肝)病毒感染暴发事件进行调查分析,为医院内丙肝感染预防与控制提供借鉴。 本起丙肝病毒感染事件共涉及78例血液透析患者,确诊39例丙肝患者;现场勘查发现该医院血液透析室存在未对乙型肝炎、丙肝患者实行隔离透析,多人共用肝素注射器,部分透析器复用消毒程序不规范等问题,是导致本次暴发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目的 目的 评价陕西省消除疟疾全球基金项目的实施效果, 为科学实施消除疟疾行动计划及考核评估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方法 收集整理2010-2012年陕西省27个全球基金疟疾项目县疟疾防治工作资料并进行统计学分析, 评价陕西省消除疟疾全球基金项目的实施效果。结果 结果 2010-2012年陕西省全球基金项目实施地区共报告疟疾病例64例, 年均发病率为0.15/10万, 发病率呈逐年下降趋势; 病例感染地来源以境外输入性为主, 占总病例数的79.69%;“三热” 病人血检工作完成率为94.14%, 血检工作开展范围扩大到88个县 (含61个三类县); 疟防知识和技能培训覆盖率达到100%, 中小学生和居民疟防知识知晓率分别为91.68%和89.44%; 病例诊断后24 h内网络报告、 个案调查和疫点处置、 实验室检测和确诊等病例管理能力显著提高。结论 结论 全球基金疟疾项目的实施加速了陕西省消除疟疾工作的进程, 项目实施地区的疟疾防治工作能力得到显著提升。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陕西省土源性线虫感染情况,采用改良加藤厚涂片法和透明胶纸肛拭法粪检。共调查7738人,土源性线虫总感染率为19.94%,其中蛔虫、鞭虫、钩虫、蛲虫感染率依次为15.84%、0.83%、0.04%、3.23%。与1992年第1次调查相比感染率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4.
分析陕西省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流行特征,为预防和控制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2004-2015年陕西省报告的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行分析.结果 2004-2015年,陕西省共报告357起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其中77.3% (276/357)发生在学校.276起学校事件中,以一般级别(66.7%)和未分级事件(31.2%)为主.事件类别84.8%是呼吸道传染病事件,病种以腮腺炎(31.9%)、流行性感冒(21.7%)和水痘(20.7%)为主;其次是肠道传染病事件(8.3%),主要是手足口病(3.3%)和其他感染性腹泻(2.9%).2010年以后事件报告较为平稳.每年3-6月(50.4%)和9-12月(43.1%)是报告高峰.小学(54.0%)是学校事件的高发场所,其次是托幼机构(13.4%).农村地区发生的事件占学校事件总数的57.3%.事件信息来源中70.3%是医疗机构报告,4.0%是学校报告,而疫情人员主动发现仅占6.9%.事件2h内及时报告率为70.1%,其中呼吸道和肠道传染病事件的2h内及时报告率分别为68.1%和73.9%.结论 学校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高发场所,且以农村、小学多发,以呼吸道传染病事件为主.应重点加强农村地区学校传染病事件的预防和控制.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陕西省甘泉县炭疽暴发流行病学特征,提出控制措施。方法对甘泉县炭疽暴发开展流行病学调查,收集暴发地区历史疫情资料,采集病例标本及环境样本开展实验室检测,对炭疽病例个案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描述病例三间分布,分析影响暴发流行的自然因素与社会因素。结果甘泉县炭疽疫情暴发系一次同源感染的多点暴发,共计19例病例,以青壮年为主,分子分型为MLVA15-31基因型。结论及时发现疫情,采取扑杀病畜、隔离治疗病人、环境消毒等综合措施是快速扑灭炭疽疫情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陕西省人体重点寄生虫病流行现状,为制定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分层整群抽取26个农村调查点和5个城镇调查点,每个调查点调查人数不少于250人。采用SPSS 18.0软件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共调查21 734人,农村调查点共调查19 900人,城镇共调查1 834人。肠道寄生虫病总感染率为1.11%(241/21 734),其中农村居民感染率1.19%(237/19 900),城镇居民感染率0.22%(4/1 834)。共检出4种肠道寄生虫分别为蛔虫(0.99%)、鞭虫(0.02%)、蛲虫(0.09%)和带绦虫(0.01%)。城镇农村、不同地区、生态区、年龄、文化程度及职业之间肠道寄生虫病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493、145.744、108.537、26.681、18.269、18.552,P均0.05),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665,P=0.197)。结论陕西省人体重点寄生虫病感染率呈明显下降趋势,感染人群存在明显的年龄、文化程度、职业、地区和生态区差异。降低土源性线虫病的感染率仍是今后寄生虫病防治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