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9篇
内科学   3篇
综合类   13篇
药学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研究慢性肺心病患者血小板功能的变化。方法将研究对象分为肺心病急性发作期组、肺心病缓解期组和正常对照组,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玻璃球旋转法、比浊法等分别测定各组血浆血栓素B2(TXB2)、6-酮前列腺素F1a(6-K-PGF1a)和血小板粘附率(PAdT)、血小板聚集率(PAgT)及血小板激活因子(PAF)水平。结果慢性肺心病急性发作期组TXB2、6-K-PGF1a、TXB2/6-K-PGF1a比值和PAdT、PAgT及PAF测定值分别为204.76±3589pg/ml、49.08±1438pg/ml、4.11±1.72和42±11%、21±8%和89.05±41.76ng/ml。在缓解期组,上述各项测定值分别为138.34±20.41pg/ml、66.25±17.12pg/ml、2.08±0.97和39±12%、46±14%和56.82±34.14ng/ml。而在正常对照组则分别为76.05±16.24pg/ml、88.65±21.87pg/ml、0.84±0.23和26±7%、35±12%和47.94±32.48ng/ml。结论慢性肺心病患者体内血小板被激活.血小板粘附、聚集等功能增强。  相似文献   
2.
慢性肺心病患者血小板功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慢性肺心病患者血小板功能的变化,方法 将研究对象分为肺心病急性发作期 组、肺心病缓解期组和正常对照组,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玻璃球旋转法、比浊法等分别测定各组血浆血栓素B2(TXB2)、6-酮前列腺素F2a(6-K-PGF1a)和血小板粘附率(PAdT)、血小板聚集率(PAgT)及血小板激活因子(PAF)I水平。结果 慢性肺心病急性发作期TXB2、6-K-PGF1a比值TXB2/6-K-P  相似文献   
3.
癌性气胸是由恶性肺肿瘤所致的气胸,或肺癌与气胸并存,排除其它肺部疾患所致。癌性气胸极少见。国内外探讨甚少。近年来,随着诊断技术的不断进展,人们对此认识不断提高。为提高对癌性气胸的诊断治疗水平,本文对我院1987年1月~1996年12月收治的8例癌性气胸进行分析且复习文献。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细支气管肺细胞癌的临床特征及误诊原因。方法:回顾分析我院1992年1月-2002年5月误诊的16例细支气管肺泡细胞癌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细支气管肺泡细胞癌首发症状以咳嗽,进行性呼吸困难及咯血为多见。结节型细支气管肺泡细胞癌易与结核球和炎性假瘤误诊,浸润型和弥漫型细支气管肺泡细胞癌易与肺部感染,浸润型肺结核和血行播散型肺结核等误诊。结论:细支气管肺泡细胞癌临床及X线表现多样,易误诊误治。经支气管镜肺活检和早期开胸探查分别是诊断浸润型或弥漫型细支气管肺泡细胞癌和孤立结节型细支气管肺泡细胞癌的可靠方法。  相似文献   
5.
原发性气管癌的临床特征及诊断(附18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原发性气管癌的临床特征及误诊原因。方法 :回顾分析了我院 1985年 1月~ 2 0 0 2年 12月诊治的 18例原发性气管癌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原发性气管癌首发症状以咳嗽、痰血及呼吸困难为多见。病理类型主要为鳞癌和腺样囊性癌。原发性气管癌易误诊为支气管哮喘、慢性支气管炎和肺结核等。结论 :原发性气管癌临床症状无特异性 ,X线胸片多无异常改变 ,临床上易误诊误治。支气管镜及胸部CT检查是诊断原发性气管癌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6.
镁与急性心肌梗塞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镁剂首次应用于心血管疾病是1935年,Zwillinger给一位阵发性心动过速的患者静脉注射硫酸镁后立即转为正常窦性节律,并提出镁剂可以治疗室性早搏。以后,镁剂广泛应用于治疗各种类型的心律失常。近几年来,镁对急性心肌梗塞(AMI)的治疗作用越来越为广大医务工作者所重视。本文对心肌梗塞(MI)时镁的变化,镁的测定对MI的诊断意义以及镁剂对AMI的治疗作用加以概述。一、镁在体内的分布及生理作用正常成人体内镁的总量约为1000mmol/L(2000mEg/L)、共20-30g。将近50%贮存在骨骼中,其余分布于肌肉组织及其它  相似文献   
7.
慢性阻塞性肺病呼吸衰竭面罩通气治疗临床观察及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面罩无创通气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并发呼吸衰竭患者的治疗作用及护理特点。方法对32例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使用面罩无创辅助通气治疗的效果与临床护理进行总结和分析。结果面罩无创机械通气治疗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疗效显著且副作用少。全面、多方位、严密周到的护理是治疗成功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9.
目的:比较有和无X线透视引导下经纤维支气管镜(纤支镜)检查对肺孤立性病灶的诊断率。方法:236例有孤立性肺结节和肿块(SPN/M)的患者分为两组:Ⅰ组(166例)在X线透视引导下行经纤支镜肺活检,Ⅱ组(70例)根据影像学解剖定位,无X线透视引导下行经纤支镜肺活检,比较两组的诊断阳性率,分析影响阳性率的相关因素。结果:Ⅰ组和Ⅱ组经纤支镜检查的阳性率分别为71.1%和52.9%(2χ=3.96,P<0.05)。两组中病灶直径>4cm亚组患者纤支镜诊断阳性率均明显高于直径<2 cm亚组(2χ=6.76,P<0.01和2χ=9.08,P<0.005)。在直径≤2cm和2.1~4 cm的肺恶性病灶患者中,Ⅰ组纤支镜检查的阳性率均明显高于Ⅱ组(2χ=4.06,P<0.05和2χ=4.72,P<0.05)。位于距离肺门较远的肺外周区和中间区的恶性和良性病灶,Ⅰ组的阳性率要明显高于Ⅱ组(2χ=4.67,P<0.05和2χ=8.28,P<0.005)。结论:对于直径在2~4 cm范围,位于肺外周和中间区的SPN/M,选用X线透视引导下经纤支镜肺活检有助于提高诊断阳性率。  相似文献   
10.
肺癌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近年来发病率和病死率呈明显的上升趋势,肺癌的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是改善其远期疗效的关键。CT和纤维支气管镜(简称纤支镜)检查是诊断肺癌的重要手段。我们回顾性分析了江苏大学附属医院呼吸内科近三年来收冶的120例肺癌患者,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