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7篇
内科学   2篇
预防医学   17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了解北京市密云区居民饮用水水氟含量,为采取针对性防治措施提供参考。方法根据《北京市生活饮用水水氟含量调查方案》开展调查,采取普查方法,以乡(镇、街道办事处)为单位开展饮用水氟含量调查,对所有水站、水井抽取末梢水样。水氟含量检测采用离子色谱法测定。结果共采集水样117份,水氟范围0.084~2.120 mg/L,水氟中位数0.204 mg/L。Kruskal-Wallis H检验发现,不同地貌饮用水水氟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5.314,P=0.07),但是有4份水样氟含量超过1.0 mg/L,且全部来自深山区。不同水源类型水氟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U=811.500,P=0.38)。结论密云区生活饮用水水氟总体含量不高,应针对水氟含量高的深山区采取相应措施以降低水氟含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北京市密云县淡色库蚊的抗药性情况,为蚊虫防制工作提供指导。方法采用幼虫浸渍法检测淡色库蚊野外品系和敏感品系四龄幼虫对杀虫剂的抗药性。结果与敏感品系相比较,从密云县采集到的淡色库蚊野外品系对高效氯氰菊酯、溴氰菊酯、仲丁威、双硫磷、敌敌畏的抗性倍数分别为88.7、1.88、245、9.69和3.62倍。结论淡色库蚊幼虫对上述5种药物均产生不同程度抗药性,以仲丁威、高效氯氰菊酯为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密云县个体诊所消毒效果现状,提高个体诊所消毒质量,预防医源性疾病的发生。方法连续5年对34家有介入性治疗的个体诊所进行消毒效果抽样监测。结果 5年共采样1 264件,合格1 196件,合格率94.62%;2005-2009年的合格率依次为87.68%、91.14%9、6.29%9、6.41%和100%,呈逐年上升趋势。各类样品中,紫外线灯、室内空气、医护人员手、使用中消毒剂、压力蒸汽灭菌器、物体表面合格率分别为88.88%、92.97%、93.87%、98.93%9、9.16%和99.62%。结论密云县个体诊所消毒质量逐年提高,但紫外线灯、室内空气、医务人员手合格率较低,应进一步加强监督管理。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密云县各医疗机构消毒灭菌质量的状况,加强医院感染控制工作。方法采用现场调查和抽检方法对密云县各级医疗机构重点科室消毒灭菌情况进行了监测。结果全县医疗机构消毒灭菌质量总合格率为94.1%。医院卫生院、社区服务站、个体诊所和村卫生室合格率依次分别为94.8%、95.1%、94.3%和89.9%。监测项目中的空气合格率最低为85.8%,紫外线辐射强度合格率为87.0%,其他项目合格率均在90%以上。结论基层医疗机构的消毒灭菌工作质量尚存在一定问题,应加强消毒工作的管理和监测。  相似文献   
5.
密云地区莱姆病螺旋体宿主动物和传播媒介感染状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密云地区莱姆病宿主动物和传播媒介的感染情况,以及宿主动物的分布情况和传播媒介蜱的季节消长规律,为密云地区莱姆病的防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布旗法捕蜱,用倒置显微镜观察蜱的形态,对蜱进行鉴定。采用夹夜法捕鼠;用BSKII培养基对蜱和鼠标本进行病原分离。采用巢式聚合酶链反应(PCR)对蜱和鼠进行病原学检测。羊血清莱姆病抗体检测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抗体法。结果密云地区捕获的蜱均为长角血蜱,其消长曲线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巢式PCR检测蜱带菌率为10.16%;黑线姬鼠和北社鼠是该地区优势鼠种,巢式PCR检测鼠带菌率为4.26%;当地放养山羊血清学检测阳性率为12.00%。结论在蜱和鼠中均检测到莱姆病螺旋体的特异片段,表明密云地区可能为莱姆病自然疫源地。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中小学生中甲型H1N1流感确诊患者与健康者在个人卫生习惯、体育活动情况、搭乘交通工具情况、疫苗接种、预防性服药等方面的差异,通过病例对照研究,探讨其可能的感染因素。方法随机抽取密云县5所中、小学校的50例甲流确诊病例,并采用1:2匹配从病例所在班级抽取100名对照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个人一般情况、在校情况、卫生习惯、体育活动情况、搭乘交通工具、疫苗接种、预防性服药、病例接触情况等。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甲型H1N1流感感染的影响因素。结果调查甲型H1N1流感患者50例,对照100例。其中病例组男性34例,女性16例,对照组男性69例,女性31例,2组性别、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中小学生感染甲型H1N1流感与个人课间活动范围大小(OR=0.570)、打喷嚏后是否立即洗手(OR=0.333)、是否经常用手揉眼睛(OR=3.821)、每日参加体育活动时间长短(OR=0.515)、9月以来所在班级是否出现过甲型H1N1流感病例(OR=83.018)、是否有甲型H1N1流感疫苗接种史(OR=0.024)等因素有关。结论中小学生感染甲型H1N1流感与个人课间活动情况、卫生习惯、体育活动、病例接触史及疫苗接种史密切相关。应当采取管理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改善个人卫生习惯、加强体育锻炼和接种疫苗等有效措施应对甲型H1N1流感在中小学生当中的传播。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索累积和法模型在流感样病例早期预警中的应用.方法 全年在北京市密云区21家一级以上医疗单位发热门诊及内科、儿科的门急诊开展流感样病例监测,在密云区医院发热门诊开展流感病原学监测,对符合流感样病例定义并且发病3d以内且3d内未服用过抗病毒药物的流感样病例进行咽拭子标本采集.利用密云区2014年33周至2015年18周流行季的流感样病例监测数据,采用CUSUM模型对数据进行分析,与流感病原学监测数据和集中发热疫情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流感样病例监测数据显示2014年密云区流感样病例流行高峰的起始时间为第45周,流感病原学监测数据显示在第46周开始流行,CUSUM模型在第44周发出预警信号,全年C1、C2、C3同时发出预警信号30次,集中发热疫情发生18起,全部在C1、C2、C3发生预警信号期间.结论 利用累积和法模型,能有效地对流感进行早期预警.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密云县口腔医疗机构消毒隔离工作现状,为规范管理和指导口腔医疗单位消毒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现场调查进行评价与采样检测的方法对密云县部分口腔诊所进行调查。结果所调查的口腔诊所都有专兼职消毒管理人员,均建立了消毒隔离制度。消毒人员培训率医院口腔诊所为88.89%,个体口腔诊所为25%。口腔诊所内空气、物体表面、医护人员手卫生合格率分别为78.57%、89.21%和93.75%;压力蒸气灭菌器灭菌合格率为100%。结论密云县个体口腔诊所消毒知识、技能培训力度较弱,室内空气和物体表面卫生质量较差。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北京市密云县手足口病聚集性病例及暴发疫情流行特征,为密云县手足口病的防控提供参考.方法 现场调查密云县2011年手足口病聚集性病例及暴发疫情(聚集性疫情)基本情况,应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2011年密云县报告24起手足口病聚集性疫情,其中家庭聚集2起,托幼机构18起,学校4起.城区及城郊结合部共报告22起,山区报告2起.聚集性疫情自4月起每月均有报告.结论 密云县2011年手足口病聚集性疫情具有明显的地区和人群差异,应加强城区及城郊结合部托幼机构手足口病的防控工作,从根本上减少聚集性疫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北京市郊区鸭养殖和屠宰从业人员的禽流感暴露及病毒感染情况.方法 2011年3-4月对北京市6个区(县)从事鸭养殖和屠宰工作的4类人群(商业化养鸭场从业人员、鸭屠宰场从业人员、个体规模化养鸭者和家庭养鸭者)进行问卷调查和血清禽流感抗体检测,了解人口统计学信息、病死禽暴露及禽流感病毒感染等情况.结果 共调查1741人,其中商业化养鸭场从业人员313人(18.0%),鸭屠宰场从业人员562人(32.3%),个体规模化养鸭者261人(15.0%),家庭养鸭者605人(34.7%).与其他3类人群接触的鸭相比,家庭养鸭者(66.8%)接触的鸭与其他禽类接触的比例最高(P<0.05).家庭养鸭者(35.2%)和鸭屠宰场从业人员(31.3%)接触的鸭没有全部接种过禽流感疫苗的比例高于商业化和个体规模化养鸭者(P<0.05).家庭养鸭者中养殖环境清洗频率>4次/月(8.8%)、消毒频率>12次/年(27.3%)的人员所占比例均最低(P<0.05).家庭养鸭者暴露因素中在手有伤口时徒手接触鸭的人员所占比例最高(34.4%)(P<0.05).病死禽暴露情况中,家庭养鸭者接触病死禽时不采取任何防护措施的人员所占比例最高(70.8%)(P<0.05).1741人中,未发现禽流感病毒H5、H7亚型感染,H9亚型抗体阳性12人(阳性率为0.7%),其中10人为家庭养鸭者(阳性率为1.7%),4类人群中H9亚型抗体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3.699,P<0.05).结论 家庭养鸭者感染禽流感的风险高于其他3类人群(商业化养鸭场从业人员、鸭屠宰场从业人员、个体规模化养鸭者),个体规模化养鸭者和家庭养鸭者接触病死禽时防护较差,应根据各人群特点进行有针对的干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