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10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4篇
药学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0年   5篇
  2001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探讨并评定肝衰竭患者救治中糖皮质激素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138例肝衰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两组均给予保肝对症等支持治疗,有明确病因的给予病因治疗;治疗组患者在疾病进展早期即给予强的松口服。治疗过程观察患者临床表现、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变化、凝血酶原活动度(PTA)、血常规及总胆红素(TBil)等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患者血清ALT、TBil、PTA在用药后1周、4周、8周、12周与基线水平比较均明显改善,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1);治疗组用药4周、8周及12周与对照组治疗相应时期比较,治疗组患者各项指标的改善均明显好于对照组,两者之间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1);治疗组有效率79.2%,明显高于对照组51.5%(P<0.05);治疗组患者消化道症状改善时间、TBil下降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治疗期间不良反应轻;感染、消化道出血等并发症的发生率两组间无差别,肝性脑病、肝肾综合征的发生率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肝衰竭早期使用激素可明显提高救治有效率,缩短住院周期,应用中不良反应较少、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2.
高原病及高原伤对部队减员有较重影响,重视高原病及战伤的救治对保障部队的战斗力有决定性作用.文章回顾性分析玉树抗震救灾及近年来高原驻训伤病员发病诊治情况,分析高原地寒区大规模军事活动中的减员特点,总结卫勤保障的方法及困难,探寻处理对策,为机动卫勤分队执行急进高原保障任务提供经验和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3.
患者,男,24岁,因间断性皮肤、巩膜黄染1年人院。患者自述于2011年2月初无明显诱因发现黄染,尿黄似浓茶,量正常,大便正常。无乏力、纳差、厌油,无发热、腹痛及白陶土便,不伴皮肤瘙痒。我院门诊查肝功能:TBil 66.7μmol/L、DBil7.8μmol/L,肝酶均正常。B超示脾大。甲、乙、丙、戊型肝炎病毒标志物均阴性,抗-EB(-)、抗-CMV(-)。诊断为"Gilbert综合征"住我科治疗,予苯巴比妥片30mg口服3次/d,治疗10 d,肝生化指标正常出院。院外劳累后身目黄染加深,复查:TBil 85.9μmol/L、DBil 8.1μmol/L,余均正常。休息后黄染明显减轻,复查B超:脾脏增大(厚46 mm,肋下60 mm),为查明脾大原因再次住我科。既往体质良好,无烟酒嗜好,否认肝炎、结核、疟疾等病史。父母健在,家族中否认有遗传病史。入科查体:皮肤、巩膜轻度黄染,无肝掌及蜘蛛痣。心肺未见异常,腹平软,无压痛,肝肋下未触及,脾肋下约6 cm,质软,边锐,无触  相似文献   
4.
海蓝组织细胞增生症(sea blue histiocytosis, SBH)是一种少见的脂质代谢性疾病,首先由Sawitsky等[1]于1954年描述,Silverstein等在1970年第一次命名[2],其主要特点是在骨髓、肝、脾中充满大量海蓝色颗粒样的组织细胞,主要临床表现为肝功能受损、肝脾肿大、血小板减少,严重者病程进展迅速,可累及多个脏器,因脏器功能衰竭而死亡。偶可发生肝硬化和肝功能衰竭,约15%患者死于肝硬化[3]。  相似文献   
5.
患者男,38岁,教师。2005年1月因肝硬化并发上消化道出血住我科,给于三腔管压迫止血等治疗后出血止。2005年7月行TIPPS分流术。2006年8月开始反复出现肝性脑病,每次间隔时间10天左右。2006年9月发现双下肢无力,运动障碍,行走困难,逐渐加重。2006年10月后  相似文献   
6.
乙肝后肝硬化患者血清代谢组的核磁共振氢谱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应用核磁共振氢谱(1H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1HNMR)和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analysis,PCA)方法研究乙肝后肝硬化患者血清的代谢组变化。方法慢性乙肝患者血清20例和乙肝后肝硬化患者血清18例,采用BRUKER Avance 500 MHz超导核磁共振波谱仪进行检测,并运用模式识别方法分析乙肝后肝硬化患者血清代谢组变化。结果乙肝患者和乙肝后肝硬化患者血清的代谢组具有明显的差异。肝硬化引起血清中的脂和胆碱/磷酸胆碱降低,而乳酸、丙氨酸、甲硫氨酸、谷氨酰胺、肌酸以及葡萄糖的含量升高。结论通过上述代谢物的变化可以区分乙肝和乙肝后肝硬化患者。这种基于磁共振氢谱和主成分分析的代谢组学方法可以为肝硬化的诊断提供可靠的分子水平上的代谢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拉米夫定或恩替卡韦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慢加急性肝衰竭和慢性肝衰竭早期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76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两组均给予综合治疗及抗病毒治疗;治疗组加用强的松。治疗前后观察患者临床表现、好转治愈率,同时检测生化指标、PTA及血清HBV DNA载量,以12周为观察终点。结果两组治疗前与治疗后4周、8周、12周比较,血清ALT、TBIL、TC及PTA明显改善,且治疗组各项指标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治疗12周后,所有生存病例HBV DNA均转阴(<500 copies/ml);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的治愈好转率82.5%(33/4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1.1%(22/36),(P<0.05),治疗组肝性脑病、肝肾综合征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应用拉米夫定或恩替卡韦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慢加急性肝衰竭和慢性肝衰竭早期患者效果好且可使HBV DNA转阴。  相似文献   
8.
正布鲁氏菌感染引起的布鲁氏菌病为急性或慢性传染病,属人畜共患疾病。该病临床表现变化多端,细菌培养时间长、检出率低,给该疾病的诊疗带来一定困难,极易延误诊疗。本院收治不明原因发热患者1名,分别经血液、骨髓培养分离出马尔他布鲁氏菌,确诊为布鲁氏菌病,本文对此病例进行总结分析。1资料与方法1.1病历资料患者女性,37岁,无明显诱因出现畏寒、发热,体温最高38.8℃,同时伴有头痛、头晕,镇卫生院以"感冒"  相似文献   
9.
正病例1:患者,男,19岁,主因发热、乏力、纳差、身目黄染10d就诊。患者于入院前发热,体温最高39.7℃、继而出现乏力、纳差、身目黄染,颜面、胸背部一过性散在的淡红色斑疹。发病初期伴有轻度关节痛,曾以黄疸型肝炎、上呼吸道感染等病症外院就诊,来我院后查血常规:WBC 6.45×109/L、N88.31%;肝功能:ALT 762 U/L,AST 709 U/L,TBil254.3μmol/L;血沉89mm/h,抗"O"及RF均阴性,结核抗体  相似文献   
10.
病例1:男性,9天。发烧、拒乳3天,于1990年10月19日以“新生儿败血症”收住儿科。患儿系足月第一胎,臀位,生后窒息,抢救15分钟开始自主呼吸。体检:T38,P140,体重3kg。精神萎靡,心肺正常,腹胀,未见肠型及蠕动波,未触及包块,肠鸣音弱。WBC18.4×10~9/L,N0.55,L0.45,X线胸透未见异常。入院第二天呕吐频繁,腹胀加重,排血水样大便,腹壁水肿,可见肠型,肠鸣音弱。腹平片示小肠扩张,有气液平面,肠间隙增宽。腹穿抽出血性液体。转外科手术,术中见距屈氏韧带10cm处有50cm肠管坏死,行肠切除肠吻合术。切除标本病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