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篇
  免费   1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8篇
特种医学   6篇
综合类   4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3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对早期梅毒患者采用不同抗生素治疗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我中心治疗的90例患者资料进行分析,将患者随机分为三组。 A组采用苄星青霉素治疗,B组采用头孢曲松治疗,C组采用阿奇霉素治疗,比较三组治疗效果。结果A组治疗治愈率为96.7%,B组治愈率为90%、C组治愈率为66.7%,A、B两组和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A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B组为13.3%,明显低于C组23.3%(<0.05)。结论苄星青霉素治疗早期梅毒疗效好,不良反应少,是治疗早期梅毒的首选药物,头孢曲松治疗早期梅毒疗效肯定,可作为早期梅毒青霉素过敏患者的替代药物。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不同代谢肥胖表型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arotid intima-media thickness,CIMT)的关系。方法 对北京市社区居民进行一般人口学调查,血糖、血脂等检测,CIMT测量及身高、体重等体格检查。根据代谢正常或异常及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正常或肥胖组合形成的四种代谢肥胖表型将研究对象分组,分析其与CIMT的相关性。结果 共纳入1 648名研究对象,平均年龄为(55.4±11.0)岁,男性占45.8%。多因素Logistic回归显示,在调整了年龄、性别、教育程度、吸烟、饮酒、活动情况、糖尿病家族史、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后,与代谢正常体重正常组相比,代谢异常体重正常(OR=1.61,95%CI:1.01~2.56,P=0.046)和代谢异常肥胖组(OR=2.10,95%CI:1.32~3.32,P=0.002)CIMT增厚的风险较大。结论 代谢异常体重正常表型和代谢异常肥胖表型可能是CIMT增厚的危险因素,而代谢正常肥胖表型的CIMT增厚风险无差异,提示代谢异常相较肥胖可能对动脉粥样硬化风险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3.
血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在监测输卵管妊娠中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β-hCG)在早期输卵管妊娠中的价值。方法不同停经天数的输卵管妊娠患者,取静脉血用放射免疫方法测定β-hCG值。结果输卵管妊娠伞端流产组46例的平均β-hCG值高于保守治疗组52例(P<0.05)。结论动态监测较低幅度上升的β-hCG值的变化对于早期输卵管妊娠的治疗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云克治疗癌症骨转移疼痛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剖宫产术中的安全护理。方法对2003年10月—2006年11月在我院行剖宫产的此类孕妇26例实行安全护理。结果26例产妇及新生儿均安全渡过手术期,无并发症出现。结论充分的术前准备、密切的手术配合和护理,周到的心理护理、预防产时出血和新生儿特别是早产儿的护理对手术的安全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非胰岛素依校型糖屎病(NIDDM)病人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SPECT)情况,对17例Ⅱ型糖尿病常规尿蛋白阴性患进行了SPECT检查。结果表明Ⅰ~Ⅱ期均存在高滤过情况。糖尿病肾病(DN)各期肾小球滤过率(GFR)值存在相当大的交叉。DN各期之间、各期与正常对照之间无显性差异,说明Ⅰ~Ⅱ期尚属DN早期阶段。随分期增高GFR呈低滤过的百分比增高。表明DN分期与SPECT结果的一致性。我们的结果揭示.在缺乏肾脏病理的情况下单靠白蛋白进行分期尚有不足之处,而SPECT计算所得GFR是观察肾脏功能比较灵敏的指标,使病人在高滤过时采取积极的治疗措施,不致发展为显性糖尿病肾病(overt DN)。  相似文献   
7.
患者女,81岁。因腹泻、心悸、乏力10 d于2011年3月24日10∶00入院。患者10 d前因受凉后出现腹部疼痛、腹泻,每日4~6次,呈稀水样便,无脓血,伴心悸、乏力、恶心、呕吐,无发热。既往患高血压20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6年,无药物过敏史。体格检查:体温36.8℃,脉搏68次/分,呼吸19次/分,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T2DM)患者血糖控制情况与内脏脂肪指数(visceral adiposity index, VAI)的关系。方法:采用流行病学现场调查的方法,对社区40岁及以上T2DM患者人口学特征、生活习惯、疾病史、家族史、服药史等资料进行收集,并进行体格检查及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glycosylated hemoglobin, HbA1c)、血脂等指标的血生化检测。以HbA1c ≥7.0%作为血糖控制不良的标准,分析其与不同水平VAI的关系。结果:共纳入1 607例研究对象,平均年龄为(59.4±8.1)岁,平均糖尿病病程为(7.0±6.4)年,其中78.3%在接受降糖治疗。按VAI四分位数升高的次序将研究对象分为Q1、Q2、Q3和Q4组,其血糖控制不良率依次为60.6%、65.7%、70.1%和71.0% (趋势χ2=12.20, P<0.001)。Logistic回归模型调整年龄、性别、收缩压、舒张压、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吸烟情况、心脑血管疾病史、降糖治疗情况、糖尿病病程及家族史后显示,T2DM患者血糖控制情况与VAI水平关联显著。与Q1组研究对象相比,Q2、Q3和Q4组血糖控制不良的OR值分别为1.239 (95% CI 0.918~1.672)、1.513 (95% CI 1.117~2.050)和1.535 (95% CI 1.128~2.088, 趋势P=0.003);VAI每升高一个四分位数,血糖控制不良OR值为1.162 (95% CI 1.054~1.282)。结论:T2DM患者血糖控制情况与VAI显著相关,VAI水平高预示血糖控制不佳。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地贞颗粒对阴虚内热型围绝经期综合征(MPS)患者的疗效,探讨其对神经-内分泌的作用影响。方法:将收治的MPS 130例患者,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65例。对照组口服谷维素片,2片/次,3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采取地贞颗粒治疗,1袋/次,3次/d。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Kupperman指数(KI)评分、围绝经期生存质量量表(MENQOL)评分及临床疗效。检测两组患者血清中白细胞介素(IL-6),5-羟色胺(HT),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RH),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皮质酮(CORT),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去甲肾上腺素(NE)以及雌二醇(E_2),卵泡刺激素(FSH)和黄体生成素(LH)水平。测定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浆β-内啡肽(β-EP)水平。结果:治疗后,治疗组KI评分和MENQOL各指标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患者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98.46%,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87.69%(χ~2=4.298,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血清IL-6,CRH,ACTH,CORT,GnRH,NE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5-HT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治疗组患者血浆β-EP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治疗组血清E_2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FSH,LH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在常规西医治疗的基础上,加服地贞颗粒可以使MPS患者阴虚内热证疗效明显,其调节患者的神经-内分泌途径可能与其疗效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究瑞巴派特联合铋剂四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Hp)阳性胃溃疡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7月—2022年7月广西壮族自治区胸科医院收治的112例Hp阳性胃溃疡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56例。对照组给予铋剂四联疗法,泮托拉唑钠肠溶片40 mg/次,2次/d;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1 g/次,2次/d;克拉霉素片500 mg/次,2次/d;枸橼酸铋钾胶囊0.3 g/次,3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瑞巴派特片,0.1 g/次,3次/d。两组均在治疗2周后停用抗生素,治疗时间均为4周。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Hp根除率,胃黏膜形态学指标,及血清干扰素-γ(IFN-γ)、白细胞介素-2(IL-2)、IL-4和IL-5水平。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临床有效率(98.22%)和Hp根除率(98.22%)均分别显著高于对照组(87.50%,85.71%,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胃黏膜形态学指标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治疗组慢性炎症细胞、腺体密度及黏膜后厚度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IFN-γ、I...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