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篇
  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6篇
临床医学   12篇
内科学   4篇
综合类   2篇
药学   2篇
肿瘤学   8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Kaposi肉瘤(KS)是一种发生于脉管组织的肿瘤,非洲及欧洲部分地区多见,AIDS患者、器官移植或应用免疫抑制治疗患者易并发此病.病变多见于四肢皮肤,亦可累及内脏.发生于内脏、不伴有皮肤病变的KS少见,占流行性KS的5%[1],脾脏KS的报告不多,常为KS多脏器侵犯的一部分.本文报告1例脾脏KS,并作文献复习.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血液病患者骨髓间质超微病理特点。方法: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13例血液病患者骨髓活检组织。结果:所有患者髓窦、造血岛和血管关系紊乱,成纤维细胞增多;部分患者出现成纤维细胞活化和肌成纤维细胞转化,与胶原积聚和不定形细胞外基质增多相关。白血病患者骨髓同时存在白血病细胞增生和破坏;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粒、红细胞凋亡显著,嗜酸粒细胞增多;真性红细胞增多症骨髓晚幼红裸核增多,巨噬细胞吞噬活跃;原发性骨髓纤维化骨髓嗜酸粒细胞和巨核细胞释放大量致密颗粒。结论:血液病患者骨髓结构紊乱,成纤维细胞不同程度增生,成纤维细胞活化和肌成纤维细胞转化与细胞外基质积聚相关;纤维细胞的多克隆增生和纤维化可能继发于大量血细胞破坏和活性物质释放引起的炎性反应。  相似文献   
3.
富于T细胞的大B细胞淋巴瘤(TR-LBL),是DLBL,的一个变型,其组织形态学特点为60%~90%为反应性T细胞或(和)组织细胞,肿瘤性大B细胞占10%~50%,国外文献中已有少量系列报告,主要发生于淋巴结和脾脏,国内报告的5例均发生于淋巴结(2例腹股沟,3例颈部及腋窝),本文报告1例脾TR-LBL并结合文献复习。  相似文献   
4.
骨髓转移瘤的病理组织学与临床特点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目的:研究骨髓转移瘤的临床和病理学特点。方法:骨髓活检塑料包埋切片,H-Gmiesa-E,Gomori,PAS,Alcin blue染色。结果:66例骨髓转移瘤中,低分化腺癌42例、黏液腺癌6例、黏液细胞癌3例、代分化鳞癌9例、巨细胞癌2例、未分化癌2例、恶性黑色素瘤1例、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1例。临床表现以贫血最常见(95,1%),其次为血小板减少(59.5%)和骨髓(57.4%)。临床初诊常误诊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伴有滤泡的非特殊型外周T细胞淋巴瘤(简称伴滤泡的PTL-U)的临床病理学特点.方法 对18例伴滤泡的PTL-U和8例淋巴结反应性增生患者进行临床资料分析并对14例伴滤泡的PTL-U患者进行随访;应用目镜测微尺对这些患者的淋巴结石蜡包埋切片进行形态学半定量观测、免疫表型分析及分子生物学检测.结果 (1)伴滤泡的PTL-U患者中位年龄53岁(4~73岁),男:女=1.57:1.就诊时均以淋巴结肿大为主要表现,伴B症状(发热、盗汗、体重减轻)8例;(2)数量及大小不等、形态不一的滤泡增生;(3)T区扩大,有数量不等、中等大小、胞质透明的肿瘤细胞浸润,易见核分裂象,平均(59.83±14.39)个/mm2[显著高于对照组(15.50±12.32)个/mm2,P<0.05];(4)免疫组织化学示T区主要为弥漫性较单一的T细胞增生占绝对优势;(5)T区Ki-67阳性率均值为(38.24±13.42)%/mm2[(23.7%~63.0)%/mm2][显著高于对照组(17.67±8.84)%/mm2,P<0.05];(6)TCR基因重排检出率71.4%(10/14).结论 伴滤泡的PTL-U形态学特点具有相对的特征性,结合病理形态、免疫表型及临床表现,绝大部分病例是可以诊断的,少数不典型者采用PCR检测基因重排可进一步明确诊断,仍无法确诊者需要长期随访根据病情变化确诊.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毛细胞白血病(HCL)脾脏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与鉴别诊断及脾切除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15例HCL脾切除患者的临床资料,脾脏常规石蜡切片,HE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EliVision二步法)后光镜观察,并进行随访.结果 (1)15例患者,男11例,女4例,男:女为2.75:1,中位年龄47(36~68)岁.均以脾大为主要临床表现,B症状(发热、盗汗、体重减轻)不明显.多伴血红蛋白降低(80.0%)、血小板降低(60.0%)和白细胞升高(53.3%),少数全血细胞减少(20.0%).(2)特殊检查:外周血和骨髓毛细胞比例为(14.6±7.2)%和(47.3±23.8)%;骨髓细胞耐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P)阳性率62.5%,咐醇酯(TPA)诱导附壁试验阳性率85.7%,毛细胞透射电镜核糖体板层复合体(RLC)检出率25%;骨髓活检HCL累及率100%.(3)15例患者脾脏重量(3012±1974)g,镜下白血病细胞呈弥漫性增生,淋巴滤泡完全消失或严重萎缩(14/15),红髓窦-索结构不清.3例可见"血湖"形成,白血病细胞胞质丰富淡染,免疫组织化学示CD45RA、CD20和PAX-5、CD25、CD11c、Annexin A1、cyclinD1阳性,CD3、CD43阴性.(4)随访13例目前均存活.随访时间5年以上的9例,10年以上的7例.结论 该病以中老年缓慢起病,脾大为首发症状,结合脾脏组织形态、免疫组织化学及相关检杳确诊.脾切除后可长期缓解.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脾脏(骨髓)转移性黏液细胞癌伴发白血病样反应的诊断与鉴别诊断要点。方法 骨髓活检塑料包埋切片,H-Giemsa-E、Alcin 蓝染色以及脾脏石蜡包埋切片HE及SP法免疫组化CK染色。结果 1例33岁女性患者,因突然贫血、血红蛋白严重减低伴高热、昏迷急诊入院,经手术探查诊为脾破裂并切脾,当地诊为"CML"、"淋巴瘤"和自发性脾破裂。经骨髓活检,Alcin 蓝染色及免疫组化等检查证实为脾脏和骨髓转移性黏液细胞癌伴中性粒细胞白血病样反应(LR)。结论 应根据外周血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指数、骨髓象、骨髓活检、免疫组化等检查区别中性粒细胞LR与CML、CNL、淋巴瘤。对LR发生机制以及脾脏转移癌的类型及其临床病理特点应有所了解。  相似文献   
8.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是一组异质性获得性恶性疾患,主要见于老年人,其基本临床特征是骨髓组织中造血细胞形态异常和外周血中血细胞减少,其骨髓组织学改变主要包括较幼稚的粒系细胞增多及分布异常、红系细胞形态异常及成熟停滞和单圆核巨核细胞及淋巴样小巨核细胞增多.  相似文献   
9.
非霍奇金淋巴瘤侵犯骨髓的病理形态及免疫表型特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非霍奇金淋巴瘤(NHL)侵犯骨髓的病理形态、免疫表型特点.方法:对骨髓活检标本,石蜡包埋切片,HE染色,光镜观察形态免疫组化进行表型分析.结果:65例中,B细胞淋巴瘤39例,T细胞淋巴瘤26例.形态学上,B细胞淋巴瘤多以混合型、弥漫型侵犯为主,外周T细胞淋巴瘤(PTCL)以间质型、混合型侵犯多见,伴有浆细胞、嗜酸细胞等反应性成分.毛细胞白血病(HCL)呈蜂窝样外观,具有诊断特异性.26例有髓外原发淋巴瘤者,瘤细胞形态与相应骨髓活检形态一致.免疫组化可对大部分淋巴瘤分型.6例小B细胞淋巴瘤不能分型的,2例结合脾脏病理特点确诊,4例仅有骨髓活检标本的,有待进一步检查确定.结论:多数NHL骨髓侵犯具有明确的形态学及免疫表型特点,可以诊断并分型.少数需结合原发部位及其它检查确诊.  相似文献   
10.
木村病38年伴发皮肤T细胞淋巴瘤一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木村病(Kimura’disease)可演变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但尚未见木村病演变为皮肤T细胞淋巴瘤的报告,我们对1例木村病38年后伴发皮肤T细胞淋巴瘤进行了长期观察,并对皮肤T细胞淋巴瘤诊断与鉴别诊断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