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2篇
综合类   2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正>静脉滴注含钾液体的病人常发生穿刺部位或沿静脉走向疼痛,临床多减慢滴速以减轻疼痛。疼痛难忍者则需在另一部位穿刺增加了病人的痛苦。为减轻病人的痛苦,我院对98例需静脉滴注含钾药液的住院病人分别采用翻转柄法和常规法固定针柄。对两组进行对比观察,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静脉输液是临床常用的给药途径之一,但是由于一些药物的浓度高,对血管的刺激性大,或因病人烦躁,不配合等原因造成液体外渗,引起局部肿痛、疼痛,出现静脉类。这不仅增加了病人的痛苦,还相应增加了护理人员静脉输液的难度,影响治疗工作的正常进行。我们于2006年12月至2007年12月应用马铃薯局部外敷治疗。48例静脉渗漏取得满意效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静脉输液是临床上主要的给药途径,静脉输液也是护理人员最基本的一项操作技术。静脉穿刺时对血管的损伤是不可避免的,但应避免拔针时操作方法不当对血管造成的损伤。教科书中”用无菌干棉签按压穿刺点上方,迅速拔出针头,局部按压穿刺点上方片刻”操作,病人疼痛十分明显。对此,我采用新拔针法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急性心肌梗塞(简称心梗)进入恢复期后,社会心理因素对预后仍至关重要。在护理时要认真分析不同年龄、职业、社会层次及文化水平不同的病人的心理特征,针对不同的心理状态有的放矢,给予引导,以创造最佳的心理环境和保持良好而稳定的情绪,预防再发性心梗。恢复期心梗病人的心理状态有以下几种。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