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综合类   1篇
中国医学   4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
目的探讨PI3K/Akt信号通路在人结肠癌HT-29细胞增殖中的作用。方法人结肠癌HT-29细胞分为结肠癌组和抑制剂组,癌旁正常细胞株为对照组,均取对数生长期细胞进行实验。结肠癌组和对照组应用培养基+等量生理盐水进行培养,抑制剂组应用培养基+PI3K/Akt信号通抑制剂LY294002 10μL进行培养。MTT法检测3组培养24、48、72h时细胞增殖情况,Western blot法检测3组PI3K、Akt、磷酸化Akt、P-糖蛋白表达,流式细胞仪检测3组细胞周期及凋亡情况。结果培养24、48、72h,对照组和抑制剂组细胞吸光度值均小于结肠癌组(P0.05),对照组与抑制剂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培养24h,对照组和抑制剂组PI3K、Akt、磷酸化Akt和P-糖蛋白表达均低于结肠癌组(P0.05),对照组与抑制剂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显示,结肠癌组G_1期细胞比率[(62.54±5.15)%]、细胞凋亡率[(45.18±6.76)%]均高于对照组[(39.47±3.84)%、(10.98±0.62)%]和抑制剂组[(37.18±2.03)%、(9.31±0.41)%](P0.05),G_2/M期细胞比率[(11.34±2.06)%]低于对照组[(29.32±3.77)%]和抑制剂组[(28.71±2.35)%](P0.05),S期细胞比率[(26.75±2.46)%]与对照组[(29.81±3.18)%]和抑制剂组[(30.44±2.87)%]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抑制剂组G_1期、G_2/M期、S期细胞比率及细胞凋亡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I3K/Akt信号通路可抑制人结肠癌HT-29细胞增殖,其机制可能与抑制其转导通路下游P-糖蛋白表达、使细胞周期阻滞于G_1期有关。  相似文献   
2.
动脉粥样硬化与痰证之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医认为痰浊内生是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的主要致病因素,现代医学认为本病与脂代谢失常密切相关,其本质就是动脉壁对从血浆侵入的脂质的反应。而通过大量实验研究和临床治疗观察表明脂代谢紊乱是产生中医谓之“痰浊”的重要生化物质基础。这为从“痰”论治动脉粥样硬化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参黄洗剂对混合痔术后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观察参黄洗剂对混合痔术后疗效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将90例混合痔术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5例.治疗组术后用参黄洗剂先熏后洗,对照组用高锰酸钾溶液外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及伤口愈合时间.结果: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伤口愈合时间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参黄洗剂能减少混合痔术后并发症,加快术后伤口的愈合.  相似文献   
4.
紫血凝胶对肛瘘术后创面促愈机理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紫血凝胶治疗低位单纯性肛瘘患者术后创面愈合的临床疗效,探讨在创面愈合中的作用机制.方法 选择50例低位单纯性肛瘘术后患者,随机分成紫血凝胶组、康复新组各25例,观察其创面愈合率、创面愈合时间、肉芽组织生长情况、不良反应及血清EGF变化情况.结果 (1)治疗组患者术后第10天、第14天创面愈合率均大于对照组(P<0.05& P<0.01);(2)治疗组患者创面愈合时间较对照组显著缩短(P<0.01);(3)治疗组患者肉芽生长情况较对照组良好(P<0.01);(4)术后第3天,治疗组及对照组血清EGF值均较健康组显著下降(P<0.05 & P<0.01),而术后第7天及第14天,血清EGF值逐步升高,与术后第3天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升高幅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P<0.01).结论 紫血凝胶可缩短低位单纯性肛瘘术后患者创面愈合时间,促进创面愈合,其机理可能与调节内源性EGF有关.  相似文献   
5.
唐剑  杨怡玲 《北京中医药》2017,36(7):645-647
目的探讨白头翁汤加味治疗湿热蕴结型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血清TNF-α、IL-8水平的影响。方法将68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4例。治疗组采用白头翁汤加味治疗,对照组采用美沙拉嗪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血清TNF-α、IL-8的含量。结果治疗组治愈12例、显效13例、好转7例、无效2例,对照组分别为9、11、6、8例,治疗组疗效更佳。治疗后2组TNF-α、IL-8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治疗组下降更明显(P0.01)。结论白头翁汤加味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疗效肯定,能有效降低患者血清TNF-α、IL-8的水平,抑制炎症反应,促进溃疡愈合。  相似文献   
6.
文章对绝经前后诸证多腑同调进行探讨。认为绝经前后诸证以肾虚为主,治疗以补肾为主,但其证亦涉及肝、脾、心、肺,有二脏同病,甚或三脏受累等,宜审慎病因病机,辨证施治,多脏同调,以收佳效。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