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2篇
综合类   1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1.
目的:观察经肌间隙入路病椎置钉联合中药内服治疗胸腰段椎体骨折的临床效应。方法:将41例胸腰段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19例)和治疗组(22例),2组均采用经肌间隙入路病椎置钉技术,治疗组配合身痛逐瘀汤内服治疗。比较2组术前、术后及末次随访时伤椎矢状面Cobb角、椎前缘相对高度、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glogue scale,VAS),评估阳性体征、腰背痛、活动障碍等恢复总体疗效。结果:术后与术前比较,2组患者伤椎前缘相对高度、椎体局部Cobb角、VAS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VAS降低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与术后比较,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阳性体征、腰背痛、活动障碍等症状,恢复明显,治疗组总体疗效达100%,效应显著。结论:经肌间隙入路病椎置钉术治疗胸腰段骨折临床疗效确切,且联合中药改善术后疼痛及促进功能恢复更为显著,值得发展、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及评价应用人工关节置换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方法及疗效。方法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7例,年龄76~87岁之间,骨折类型按改良Evans分类为Ⅳ型骨折,应用人工关节置换治疗,按Harris的评分标准进行疗效评价。结果7例均手术顺利,3~12个月的随访,除1例心脏病患者意外死亡,6例患者髋关节功能满意,Har-ris评分均为80分以上。结论应用人工关节置换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疗效较为满意,但应严格掌握其适应证,对于每个病人应作个体化设计。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PFNA微创治疗82例高龄日常行动能力低股骨粗隆间骨折。方法:比较41例高龄日常行动能力低股骨粗隆间骨折经过DHS治疗后和PFNA微创治疗后患者的手术时间,术后出血量、术后出血量、术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以及髋关节Harris评分。结果:选取的41例PFNA微创治疗治疗患者,经过治疗后在患者手术时间,术后出血量、下地时间、术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以及髋关节Harris评分上,要优于DHS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PFNA微创治疗82例高龄日常行动能力低股骨粗隆间骨折,能明显缓解患者术后疼痛及后位的发生,并且PFNA微创螺钉具有创伤小、设计合理、允许病人早期活动,是骨质疏松股骨粗隆间骨折内固定物老年患者理想的内固定物。在日常行动能力患者中疗效明显,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完全移位的肱骨髁上骨折多发生于10岁左右的青少年,是一种常见的严重的肘关节损伤。由于其整复困难,并发症较多,很多学者提倡手术治疗。我院自1996年2月至2007年8月期间,釆用手法整复加小夹板固定治疗完全移位的肱骨髁上骨折28例,疗效满意。1临床资料一般资料:本组28例,男21例、女7例,年龄5~14岁,平均10岁,左侧16例,右侧12例。受伤原因皆为意外跌伤,所有皆为伸直型,合并桡神经损伤3例,受伤至手法整复时间30min~4d,平均2d。2治疗方法2.1整复与固定麻醉生效后,患儿平卧位,肩外展45°,一助手握肱骨近端,另一助手握持前臂近端。于轻度屈肘位,行…  相似文献   
5.
肱骨近端骨折手术与非手术治疗的疗效比较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分析肱骨近端骨折手术及非手术治疗方法的疗效。方法肱骨近端骨折采用切开复位解剖钢板固定18例,手法复位肩肘固定带悬吊固定治疗23例;康复阶段采用加减海桐皮汤熏洗;采用Neer评分方法评定疗效。所有患者随访l0~25个月,平均l2个月。结果采用切开复位解剖钢板固定Ⅱ型7例,优5例,良1例,可1例,优良率86%;手法复位Ⅱ型18例,优13例,良2例,可3例,优良率83%。切开复位解剖钢板固定Ⅲ型10例,优6例,良2例,可2例,优良率80%;手法复位Ⅲ型5例,优0例,良2例,可2例,失败1例,优良率40%。切开复位解剖钢板固定Ⅳ型1例,疗效评分尚可。NeerⅡ型骨折手术治疗与非手术治疗疗效相当(P>0.05);NeerⅢ型骨折手术疗效明显优于非手术疗效(P<0.01)。X线片示无骨折不愈合及肱骨头坏死发生。结论肱骨近端骨折NeerⅡ型尽可能采用非手术治疗,NeerⅢ、Ⅳ型采用解剖钢板固定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