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7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1篇
  2019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1997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1.
陈××,34岁,地方干部,广西籍,住院号25519,1982年6月在某县医院行人工流产后即作输卵管银夹绝育术,术后无何不适,月经正常,(末次月经为1982年11月12日,但量较平时为少。)1982年12月12日清晨感左下腹轻度胀痛,当日中午12时腹痛加重,同时出现头昏、眼花、出冷汗、心悸等症状而晕厥,平卧后症状稍减轻,傍晚去某中医院门诊,给静注50%葡萄糖100ml及去痛片口服。12月13日感腹痛腹胀,疲劳,再次到某医院妇科门诊,未行详细检查,给果导片一瓶,静注50%葡萄楷100ml,黄体酮3支,每日肌注一次。12月14日在去医院途中,又一次昏倒,仍未引起医生注意。  相似文献   
2.
我科于2009年4月份收治一例腰椎多节段退行性变并椎管狭窄症、脑溢血后遗症患者,术后在用药的过程中发现一组药物配伍禁忌。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急诊护理流程在救治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探索规范化的急诊护理路径。方法 对2018年1月至6月共116例患者观察组采用优化的急救流程,并与常规护理的2017年7月至12月共96例患者作为对照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观察组院内首份心电图时间、急诊滞留时间、心梗三项时间、D2B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急诊PCI人数多于对照组(P<0.05)。结论 急诊护理流程的优化显著缩短了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各项检查及等候时间,为急诊患者行PCI治赢得了宝贵的时 间。  相似文献   
4.
杨亚春  孙巍 《护理研究》2009,23(27):2528-2528
骨科大多数病人长期卧床,大便不能自解,常采用甘油灌肠剂来解除病人的痛苦,常规的灌注方法在临床上效果欠佳.现介绍一种新方法,临床上应用超过100例,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5.
在大量的护理操作中,各种意外的侵害是护士非常严重的职业性健康问题,特别是输液室护士被针刺伤的危害日益得到广泛的重视.  相似文献   
6.
杨亚春  孙巍 《护理研究》2009,23(9):2528-2528
骨科大多数病人长期卧床,大便不能自解,常采用甘油灌肠剂来解除病人的痛苦,常规的灌注方法在临床上效果欠佳。现介绍一种新方法,临床上应用超过100例,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7.
护士长人性化管理的探讨   总被引:30,自引:2,他引:28  
护士在诊疗过程中是各医学指令的执行者,其工作的效率、工作的质量,直接影响到诊疗效果的满意程度.特别是急诊科,是一个跨科系、多学科合作的诊疗场所,护士全面的专业知识、综合处理能力、应急反应水准和良好的服务态度、团队精神,都是抢救工作中必不可少的条件.  相似文献   
8.
在临床输液过程中,我们发现许多患者输注完一种药液,换接上另一种不同的药液时,会出现短暂的输液局部血管疼痛。为此,我科进行了大量的观察,选出4种临床常见的不同药液为观察重点,综合分析、比较,现予以探讨。  相似文献   
9.
杨亚春 《当代护士》2005,(10):65-66
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特别是医学科学及各项诊疗技术的推广,新的化学药品和高新技术在临床上的应用,门诊病员结构的变化,工作强度及心理压力的增大,在输液室护理操作工作中很容易造成职业性损伤,严重危害着护理人员的身心健康,应当值得重视和防范。1伤原因及危害1.1各种外伤1.1.1针刺伤针刺伤是护理人员最常见的职业损伤,A iken LH R的前瞻性调查报道:护理人员每年针刺伤发生率为80%[1]。据统计,全世界针刺伤感染人数高达1000万人,因此而致命的有180万人(W H O,1998)。它还能引起20余种血源性疾病的传播,如疟疾、败血症等。每年因血源性传播疾病造成医护人员死亡人数超过数百人。同时对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 IV)和乙型肝炎病毒(H B V)感染发生的危险性较常人大得多[2]。1.1.2其他因素引起的外伤在准备药品及药液时,开瓶器、各种玻璃碎片及玻璃注射器破裂时造成的损伤也时有发生。1.2体位性损伤注射及静脉穿刺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护理人员常处于一种强迫体位,由此引起的腰肌劳损、腰椎间盘突出等发生率为8.4%[3]。而长期的注射和静脉穿刺引起的手部损伤如腱鞘炎、腕管综合症也较常见。美国一项调查证明:护...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