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23篇
综合类   9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生儿输液外渗的原因分析与护理干预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新生儿特别是早产儿、低体重儿的血管细小、隐匿 ,给静脉穿刺带来了很大困难。且由于新生儿自身抵抗力弱 ,皮肤敏感度低 ,对表皮痛感无明显反应 ,对外渗的不适反应不能及时感觉[1 ] ,如渗出未被及时发现或处理不当 ,可造成局部组织肿胀、坏死等。因此 ,分析其原因 ,并提出相应的干预措施 ,对减少输液外渗有积极意义 ,现将经验介绍如下。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选择 2 0 0 3年 1月~ 2 0 0 4年 5月我科收治的新生儿 2 82例 ,共输液 394 8例次 ,其中穿刺部位在头皮静脉 2 4 86例次 ,四肢静脉 14 6 2例次。出现输液外渗 5 78例次 ,占输液总数 14 …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择期手术患者无痛导尿术的可行性.方法 100例手术前须留置导尿管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50例,采用无痛导尿术-全身麻醉或椎管内麻醉生效后按无菌技术操作原则的要求进行导尿)、对照组(50例,麻醉前按常规无菌技术操作原则的要求进行导尿).监测两组患者尿道黏膜的损伤程度,评估疼痛程度.结果 实验组患者尿道黏膜的损伤程度、疼痛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两者差异均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择期手术患者手术前需留置导尿管者采用无痛导尿术,可减轻尿道黏膜的损伤程度,减轻疼痛程度,提高一次插管成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择期手术患者无痛导尿术的可行性.方法 100例手术前须留置导尿管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50例,采用无痛导尿术-全身麻醉或椎管内麻醉生效后按无菌技术操作原则的要求进行导尿)、对照组(50例,麻醉前按常规无菌技术操作原则的要求进行导尿).监测两组患者尿道黏膜的损伤程度,评估疼痛程度.结果 实验组患者尿道黏膜的损伤程度、疼痛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两者差异均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择期手术患者手术前需留置导尿管者采用无痛导尿术,可减轻尿道黏膜的损伤程度,减轻疼痛程度,提高一次插管成功率.  相似文献   
4.
婴儿的心理护理是儿科整体护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护士及时了解婴儿的心理需求 ,适时运用视觉语言、口头语言、体态语言等与婴儿进行情感交流 ,对于促进婴儿的身心健康和疾病康复有积极作用。本文笔者总结临床护理中常用的沟通方法和技巧如下 :1 “视线对合”沟通“视线对合”沟通是护士与婴儿沟通的基本方法之一。方法是 :由护士将婴儿抱起 ,让婴儿的视线与护士的视线保持在同一水平线上 ,并使护士与婴儿眼睛的视线对合。这时 ,护士用温柔的目光 ,和蔼的表情 ,将女性特有的慈爱和真诚通过眼神传输给婴儿。我科自 1997年建立整体护理模式…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择期手术患者无痛导尿术的可行性.方法 100例手术前须留置导尿管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50例,采用无痛导尿术-全身麻醉或椎管内麻醉生效后按无菌技术操作原则的要求进行导尿)、对照组(50例,麻醉前按常规无菌技术操作原则的要求进行导尿).监测两组患者尿道黏膜的损伤程度,评估疼痛程度.结果 实验组患者尿道黏膜的损伤程度、疼痛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两者差异均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择期手术患者手术前需留置导尿管者采用无痛导尿术,可减轻尿道黏膜的损伤程度,减轻疼痛程度,提高一次插管成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护理风险管理对提高急诊科输液患者输液质量的效果。方法以急诊静脉输液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为对象,以2012年实施护理风险管理的300例患者为研究组,以2006年未实施护理风险管理的300例患者为对照组,分别以输液技术、输液效果和输液满意度3方面指标评估输液质量,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两组患者在输液质量方面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研究组的无痛输液率(97.3%)、一针见血率(94.3%)及输液顺利完成率(92.3%)等输液技术指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分别为90.3%、90.0%和87.3%,P<0.05或P<0.01);研究组患者症状减轻率(95.7%)、配合程度(98.3%)以及显著好转率(92.0%)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分别为87.7%、95.3%和86.7%,P<0.05或P<0.01);研究组的患者满意度(97.7%)、家属(或陪护人员)满意度(96.7%)和护理人员满意度(97.3%)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分别为90.7%、89.0%和93.7%,P<0.05或P<0.01)。结论对急诊科患者输液过程实施护理风险管理能显著提高输液质量和满意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索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保留肋间臂神经的临床方法与意义,以期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我院于2014年8月至2015年8月间收治的80例Ⅰ、Ⅱ期乳腺癌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其中观察组为保留肋间臂神经的患者,对照组为切除肋间臂神经的患者,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术后上臂内侧的感觉功能。结果:经统计发现,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淋巴结清除个数方面,并无显著性差异(P >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在上臂内侧皮肤感觉异常情况方面,观察组术后2周9人(22.5%)出现异常,术后3个月共计1人(2.5%)出现异常,对照组术后2周共计31人(77.5%)出现异常,术后3个月共计27人(67.5%)出现异常,两组差异显著(P <0.05),具有统计学意义。针对80例患者术后病情特征,开展乳腺癌综合治疗后,经随访发现,全部患者无腋下和胸壁复发。结论: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主要应用于Ⅰ、Ⅱ期乳腺癌的临床治疗,且具有高安全性和可行性的特点,通过保留肋间臂神经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在临床实践中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自锁髓内钉治疗肱骨干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自锁髓内钉治疗肱骨骨折32例,骨折部位:肱骨中段22例,中下段10例,其中车祸伤24例,摔伤8例;根据AO分型:A型18例,B型10例,C型4例;所有病例均采用小切口切开复位,14例患者(10例B型及4例C型)加用可吸收缝线固定.结果 32例患者手术后获得平均10(5~18)个月随访,29例患者肩关节活动恢复正常,2例出现肩关节外展功能受限,1例出现肩部活动时轻度疼痛;根据肩关节功能的活动范围及疼痛程度,采用Neer临床与放射进行评分,优19例,良10例,可2例,差1例,优良率达91%.结论 小切口自锁髓内钉治疗肱骨中段及中下段骨折能有效地维持骨折段稳定性,具有手术创伤小、操作简单、并发症少的特点,是治疗肱骨干骨折的有效方法 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护理风险的前瞻性管理和全程动态管理在急诊科的应用效果.方法 通过识别和分析急诊科在抢救病人中存在和潜在的护理风险,对护理风险实施前瞻性管理和全程动态管理.结果 急诊科护理质量和病人对急诊科工作满意度明显提高,病人投诉及护理差错发生率大为下降.结论 护理风险的前瞻性管理,是降低急诊科护理风险的根本保障;护理风险的全程动态管理,是降低急诊科护理风险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环节质量控制在消毒供应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成立各生产环节质控小组,制订工作流程和实施环节质量控制。结果实施环节质量控制前后供应室物品回收、清洗、包装、灭菌和无菌物品存发质量比较,经统计学分析。均P〈O.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规章制度的落实和制订各项质量标准,做好供应室无菌物品的监测及管理是提高质量管理的关键;供应室工作人员自觉履行职责,进行各级质量监控是保证供应室物品质量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