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8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2篇
药学   3篇
  2023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6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青蒿琥酯对小鼠宫颈癌实体瘤和腹水瘤抑制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青蒿琥酯(artesunate,Art)对小鼠宫颈癌实体瘤和腹水瘤生长抑制作用。方法同时建立小鼠宫颈癌U14细胞腹水瘤和实体瘤模型,分别用Art200mg·kg^-1·d^-1、100mg·kg^-1·d^-1、50mg·kg^-1·d^-1、顺铂2mg·kg^-1·d^-1,Art50mg·kg^-1·d^-1顺铂1mg·kg^-1·d^-1治疗腹水瘤和实体瘤小鼠,生理盐水为对照组。观察Art对实体瘤的抑瘤率,对腹水瘤的生命延长率。结果Art对小鼠宫颈癌实体瘤抑瘤率分别为52.59%、44.44%、31.84%、61.45%、51.85%,腹水瘤组生命延长率分别为76.7%、45%、31.7%、100%、93.3%。结论Art能明显抑制小鼠宫颈癌实体瘤和腹水瘤生长,且高剂量组效果明显优于低剂量组。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的大蒜油对日本血吸虫尾蚴活性的影响。方法采用蒸馏法提取大蒜油,并配制成不同浓度,观察杀灭日本血吸虫尾蚴的时间;用经大蒜油处理3min的日本血吸虫尾蚴感染小鼠,45d后处死,计数检获成虫数,计算感染率和减虫率,试验设去氯离子自来水为对照。结果大蒜油原液1s内可迅速杀死日本血吸虫尾蚴,稀释度为10-2、10-3、10-4、10-5、10-6的大蒜油杀死日本血吸虫尾蚴的平均时间分别为(2.4±0.54)s、(28.4±4.24)s、(60.6±3.43)s、(387.0±19.05)s和(820.4±22.34)s;用以上稀释度大蒜油处理后的血吸虫尾蚴感染小鼠,感染率分别为0、0、0、0、60.00%、80.00%,对照组感染率为100%。结论大蒜油有较强的杀灭日本血吸虫尾蚴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吡喹酮治疗前后小鼠脾细胞中CD4+CD25+Foxp3+T细胞的变化.探讨其与血吸虫感染后肝脏免疫病理反应的关系.方法 54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3组,阳性感染组、吡喹酮治疗组(感染后第6周顿服吡喹酮治疗)及阴性对照组.于感染后第3、6、9周分批处死小鼠,取脾单细胞悬液,经过常规表面染色、打孔、固定、胞内染色后,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分析CD4+CD25+Foxp3+调节性T细胞的变化.结果 感染组第3、6、9周脾细胞中CD4+CD25+Foxp3+T细胞的数量分别为(2.57 4±0.13)%、(1.77±0.21)%、(1.10±0.05)%,其含量逐步下降(P<0.05),治疗组分别为(2.61±0.12)%、(1.82±0.14)%、(1.76±0.11)%,经治疗后其含量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阴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D4+CD25+Foxp3-T细胞和CD4+CD25-Foxp3+T细胞在各组中的含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CD4+CD25+Foxp3+T细胞在日本血吸虫感染中具有免疫抑制作用,与血吸虫虫卵肉芽肿慢性病变具有相关性,吡喹酮可以通过抑制CD4+CD25+Foxp3+T降低以减缓血吸虫肉芽肿炎性病变的程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青蒿琥酯(artesunate,Art)对小鼠宫颈癌实体瘤和腹水瘤生长抑制作用。方法同时建立小鼠宫颈癌U14细胞腹水瘤和实体瘤模型,分别用Art200mg·kg^-1·d^-1、100mg·kg^-1·d^-1、50mg·kg^-1·d^-1、顺铂2mg·kg^-1·d^-1,Art50mg·kg^-1·d^-1顺铂1mg·kg^-1·d^-1治疗腹水瘤和实体瘤小鼠,生理盐水为对照组。观察Art对实体瘤的抑瘤率,对腹水瘤的生命延长率。结果Art对小鼠宫颈癌实体瘤抑瘤率分别为52.59%、44.44%、31.84%、61.45%、51.85%,腹水瘤组生命延长率分别为76.7%、45%、31.7%、100%、93.3%。结论Art能明显抑制小鼠宫颈癌实体瘤和腹水瘤生长,且高剂量组效果明显优于低剂量组。  相似文献   
5.
本文回顾分析了三峡库区首例肝片形吸虫病病例的诊断过程。对患者进行了感染来源的追溯调查,认为该例患者可能因饮用含有囊蚴的水而感染。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小鼠脾细胞中CD4^+CD25^+Foxp^3+T细胞在日本血吸虫感染后的动态变化,探讨CD4^+CD25^+Foxp^3+T细胞与血吸虫感染的关系。方法常规逸出尾蚴,感染小鼠24只,随机分为4组,同时设立阴性对照。感染后第3、6、9、12周分批处死小鼠,取脾脏制备单细胞悬液,用FITC-CD4和PE-CD25单抗进行细胞表面染色,洗涤后,经打孔液和固定液处理,再用PE-cy5-Foxp3抗体进行核内染色,流式细胞仪检测CD4^+CD25^+Foxp^3+调节性T细胞的变化。结果小鼠感染血吸虫后第3、6、9、12周脾细胞中CD4^+CD25^+Foxp^3+T细胞百分率分别为(2.57±0.13)%、(1.77±0.21)%、(1.10±0.05)%和(0.83±0.04)%,呈逐步下降趋势(P〈0.05);CD4+CD25-Foxp3+T细胞百分率分别为(0.25±0.007)%、(0.27±0.13)%、(0.38±0.15)%和(0.35±0.0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未感染小鼠脾细胞中CD4^+CD25^+Foxp^3+T细胞百分率分别为(2.63±0.09)%、(3.13±0.47)%、(2.78±0.19)%和(2.82±0.1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D4^+CD25^-Foxp^3+T细胞百分率分别为(0.35±0.10)%、(0.43±0.13)%、(0.30±0.08)%和(0.31±0.0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组与未感染组相比从第6周开始脾细胞中CD4^+CD25^+Foxp^3+T细胞百分率显著下降(P〈0.05),CD4^+CD25^-Foxp^3+T细胞百分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D4^+CD25^+Foxp^3+T细胞在日本血吸虫感染中具有免疫抑制作用,与血吸虫虫卵肉芽肿慢性病变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分析急性重症哮喘呼吸内科的临床治疗措施及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急性重症哮喘患者24例为研究对象,对采取的临床综合处置措施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经验。结果24例急性重症哮喘患者经综合诊治后,20例患者病情得到缓解,治愈率83.33%,16例哮喘缓解时间<3 d,6例3~7 d缓解,2例7 d以上缓解,1例死亡,病死率4.16%。结论综合性诊治措施有利于呼吸内科重症哮喘患者症状改善,并能最大程度地恢复肺功能,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8.
蛲虫成虫寄生于人体的回盲部,在宿主睡觉后,雌虫移行至肛门周围,受温湿度变化及空气的刺激产卵〔1〕。因此,该虫卵的收集较困难。蛲虫卵标本的制作,多采用活雌虫(灌肠驱虫),从雌虫子宫里取虫卵〔2〕或在宿主睡觉后肛周取虫收集虫卵〔3〕。本文则是在流行病学调查的基础上,将收集到的蛲虫卵用三种方法制成玻片标本,用于教学实践10余年。作者对制作蛲虫卵玻片标本的不同方法,以及不同方法制作蛲虫卵的外形、大小和虫卵完好率进行了观察报道。1 材料与方法11 制作蛲虫卵玻片标本的方法 ①透明胶纸法〔2〕。②单盖片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呼吸内科肺部真菌感染的临床诊治措施及意义。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24例呼吸内科肺部真菌感染患者为观察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呼吸内科肺部真菌感染的临床诊治措施,探讨疾病特点,指导临床对这一疾病的处置实践。结果24例呼吸内科肺部真菌感染患者经积极诊断,并全部接受抗真菌治疗后,痊愈或好转22例,占91.66%,无变化2例,占8.33%。结论科学有效综合的手段防治呼吸内科肺部真菌感染,有利于疾病诊断与用药,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预后,提高治疗效果,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0.
血吸虫病是由复殖寄生吸虫引起的以虫卵肉芽肿和肝纤维化为主要特征的免疫性疾病,呈全球性分布,在74个国家大约2亿人受到不同程度的感染,6亿人受到潜在的威胁。血吸虫病的治疗已取得突破性进展,但是由于反复感染发生迅速,需要重复治疗,血吸虫病仍难以控制。故发展血吸虫疫苗是血吸虫病防治中的重要手段。1990年,Wolff等在进行基因治疗时,发现裸DNA直接注入体内可检测到基因编码的蛋白质,随后的研究发现裸DNA注射还可诱导机体产生针对基因编码产物的免疫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