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2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4篇
  2021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6 毫秒
1
1.
目的 探讨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TA)联合自体骨髓干细胞(AMSC)移植治疗糖尿病足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接受介入治疗的61例糖尿病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式分组,单纯PTA组26例,单纯AMSC组12例,PTA联合AMSC组23例.对比3组患者术后1、3、9个月疗效.结果 术后9个月随访显示,联合组治疗总有效率优于PTA组和AMSC组(P<0.05),下肢血管狭窄复发率低于PTA组和AMSC组(P<0.05).结论 PTA术联合AMSC治疗糖尿病足安全、有效,疗效优于单纯PTA术及单纯AMSC移植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外伤性顽固性鼻腔大出血行超选择性全脑血管造影及血管内栓塞治疗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34例患者全脑血管造影与超选择性血管内栓塞治疗的资料。结果:27例颈外动脉分支出血,其中1例蝶腭动脉伴副脑膜动脉同时破裂出血;7例发生颈内动脉海绵窦瘘;微导管超选择性靶血管插管后采用明胶海绵、PVA颗粒、弹簧圈、可脱性球囊等栓塞;2例再发鼻出血经填塞后缓解,其余一次栓塞止血成功;1例术后发生偏盲。结论:全脑血管造影是明确外伤性顽固鼻腔大出血责任血管的“金标准”,超选择性血管内栓塞是微侵袭、安全、有效的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 评价携带125I粒子支架治疗中晚期食管癌的临床价值.方法 2013年7月至2015年12月应用食管支架治疗中晚期食管癌64例,根据是否自愿接受125I粒子支架分为两组:普通支架组(A组)28例,125I粒子支架组(B组)36例.125I粒子根据治疗计划系统(TPS)和肿瘤形态适形综合布源.比较两组支架置入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吞咽困难改善率、支架通畅率、平均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及生存期.结果 两组支架置入成功率及短期吞咽困难缓解率均为100%;12个月内B组患者食管支架通畅率明显高于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住院时间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住院费用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B组比A组平均高约13 769.57元;平均生存期和中位生存期B组均明显长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125I粒子支架治疗中晚期食管癌安全有效,能明显延长患者生存期,但费用较普通支架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有氧、乏氧环境下齐墩果酸(OA)的放射增敏作用。方法以人A549肺腺癌细胞为实验对象,进行有氧和乏氧处理,观察OA对有氧、乏氧状态下A549细胞的放射增敏作用。采用MTT法确定有氧、乏氧环境下OA半数有效抑制浓度(IC50)。使用多靶单击模型拟合细胞集落生成实验中A549细胞存活曲线,计算出细胞的放射增敏比(SER)。结果有氧组A549细胞的IC50浓度为29μg/m L,乏氧组IC50浓度为78μg/m L,分别采用50%IC50、IC50两种浓度对A549细胞进行处理,处于有氧、乏氧环境下,IR(单纯照射)+50%IC50处理的A549细胞SER显著低于IR+IC50处理的A549细胞的SER(P0.05)。有氧环境下IR+50%IC50处理的A549细胞的SER显著高于乏氧环境下IR+IC50处理的A549细胞的SER(P0.05)。结论在有氧和乏氧环境下,OA都能明显上调肿瘤细胞的放射增敏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回顾我院多学科协作盆腔"杂交手术"(hybrid procedure)治疗模式的经验,评估盆腔"杂交手术"对患者卵巢功能的影响。方法 180例患者随机分A、B两组各90例,A组经Hybrid room平台实施"杂交手术";B组妇产科常规手术。监测并比较两组性激素水平(包括FSH、LH、E2)、月经恢复情况等,研究"杂交手术"对患者卵巢功能的影响。结果术前两组间FSH、LH和E2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A组83例(92.2%),B组51例(56.7%)保留正常卵巢功能,两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盆腔"杂交手术"安全可靠,对患者卵巢功能的影响小,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螺旋CT导向下经皮穿刺采用多针双电极适形射频消融技术治疗肺部较大恶性肿瘤的可行性、安全性、临床疗效、并发症及处理。方法从2009年4月至2012年12月经穿刺活检术后病理诊断为肺癌的患者中,筛选病灶直径大于5cm ,Karnofsky评分≥70的患者24例随机分两组,于螺旋CT导向下行射频消融术治疗,每组各12例。 A组采用单针多位点叠合射频消融术,B组采用多针双电极适形射频消融技术。术前及术后CEA、CA-125、CA-199监测,记录所有患者术后及随访观察资料。对照比较两组症状缓解率、手术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同时随访其治疗后中远期临床疗效,并作对比分析。结果两组技术成功率均为100%。术中A组消融病灶13枚,B组消融病灶14枚。 B组平均手术时间57.4min/台,A组平均手术时间76.3min/台。术后两组CEA、CA-125水平均有明显下降,无明显差异。 B组未发生严重并发症,A组并发症发生率16.7%。术后KPS评分B组优于A组(P<0.01)。随访中远期临床疗效,A组完全缓解0例、部分缓解9例、无效0例,进展3例。 B组完全缓解1例、部分缓解10例、无效0例,进展1例。结论螺旋CT导向下多针双电极适形射频消融技术治疗肺部较大恶性肿瘤创伤小,主要并发症发生率减低,临床疗效明确,在扩大消融范围的同时,也根据肿瘤形态合理布针适形消融,对外科手术困难或不能耐受外科手术的较大肺癌尤其对合并肺慢性阻塞性疾病、瘤体靠近纵膈或胸膜下的治疗有显著优势,是一种新的微创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
2009年《放射学实践》再次入选北京大学图书馆和北京高校图书馆期刊工作研究会共同主持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学术期刊评价及文献计量学研究"研究成果---《中国核心期刊要目总览》特种医学类核心期刊。《放射学实践》是由国家教育部主管,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主办,与德国合办的全国性影像学学术期刊,由国内著名影像专家郭俊渊教授担任主编,创刊至今已26周年。本刊坚持服务广大医学影像医务人员的办刊方向,关注国内外影像医学的新进展、新动态,全面介绍X线、CT、磁共振、介入放射及放射治疗、超声诊断、核医学、影像技术学等医学影像方面的新知识、新成果,受到广大影像医师的普遍喜爱。本刊为国家科技部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统计源期刊,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嗅神经肿瘤(olfactory nerve tumor,ONB)的MRI影像学表现及临床特点,用以指导临床诊断。方法回顾分析2009年9月至2011年9月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0例ONB患者,所有患者均进行MRI平扫和增强扫描,分析其临床特点及影像学表现。结果 10例患者中的9例患者的MRI平扫结果显示为T1WI上低信号软组织影,T2WI上高信号影,确诊率高达90%。10例患者的MRI增强扫描结果显示肿块明显不均匀强化,部分鼻副窦粘膜有强化,确诊率高达100%,MRI增强扫描的确诊率高于MRI平扫,诊断结果与临床病理确认结果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RI影像分析可以清楚显示肿瘤所在部位及侵犯范围,在嗅神经肿瘤的诊断中具有非常高的应用价值,可以作为嗅神经肿瘤的重要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介入杂交手术平台治疗颅内复杂动脉瘤的效果,并观察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技术(DSA)在手术治疗前后的评估价值。方法采用Solitaire AB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17例(共23个动脉瘤),同时比较2D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技术(2D-DSA)、3D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技术(3D-DSA)在颅内动脉瘤检出率方面的差异。结果 17例病理证实为颅内动脉瘤患者中2D-DSA共检出16例,1例微小血泡样宽颈动脉瘤因病灶太小漏诊,准确率为94.12%,3D-DSA全部检出,准确率达100.0%,但两种检测方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030,P=0.310)。15例宽颈动脉瘤术中达到致密栓塞;2例未破裂颈内动脉巨大宽颈动脉瘤予以较疏松填塞。1例双侧大脑中动脉宽颈动脉瘤患者因术前出血量大,栓塞治疗后行开颅清除血肿、去骨瓣减压术。全组无死亡病例。术后随访3-30个月,16例恢复工作,1例呈迁延性昏迷状态(治疗3个月)。复查DSA16例动脉瘤消失,1例疏松填塞的巨大颈内动脉宽颈动脉瘤患者,瘤腔仍有血流灌注,但动脉瘤未增大。结论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技术能够有效提髙颅内复杂宽颈动脉瘤栓塞治疗的成功率,同时可有效防止再出血,提髙复杂动脉瘤的治愈率,期间应用DSA技术可确保治疗安全性,并对预后做出可靠判断。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术前高分辨率MRI评估新辅助治疗用于T3期直肠癌效果的价值。方法 165例T3期直肠癌患者于新辅助治疗前接受高分辨率MR检查,观察直肠系膜受累情况、肿瘤下缘距肛缘距离、肿瘤直径,评估T分期、N分期;之后手术切除肿瘤,术后以结直肠癌TNM分期标准行病理学再分期及肿瘤退缩评分(TRG),系统评估新辅助治疗效果。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观察新辅助治疗效果的影响因素。结果新辅助治疗后,根据TNM分期评价标准,63例疗效好,102例效果差。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治疗效果的影响因素包括患者年龄和肿瘤N分期、T3亚分期及肿瘤直径(P均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患者年龄及肿瘤T3亚分期、肿瘤直径是TNM分期评估疗效的独立影响因素(P均0.05)。以TRG系统评估新辅助治疗效果,患者年龄、肿瘤标记物及肿瘤T3亚分期、N分期、肿瘤直径、直肠系膜受累情况等均与之无明显相关(P均0.05)。结论高分辨率MRI可用于术前预测T3期直肠癌患者接受新辅助治疗的效果。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