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2篇
神经病学   2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5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慢性硬脑膜下血肿误诊18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我科1998~2004慢性硬脑膜下血肿(CSDH)误诊18例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显微神经外科手术治疗舌咽神经痛的术式选择以及疗效。方法舌咽神经痛患者74例,分别行微血管减压术(MVD术)、乙状窦后入路进行舌咽神经切断术(即R术或MVD联合R术)治疗。均随访5a,并系统统计分析住院资料和随访资料。结果 74例舌咽神经痛患者中,行MVD术14例,R术38例,R术联合MVD术22例。术后完全缓解69例,部分缓解5例。20例术后出现并发症。随访5a,手术后69例疼痛完全缓解者,术后1a复发1例,5例部分缓解者3例术后1a内疼痛消失,2例通过药物可控制症状。结论 MVD、MVD联合舌咽神经切断术与舌咽神经切断术都属于安全有效的显微神经外科手术,但手术方式的选择则依手术时有无压迫责任血管及其压迫的方式而定。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面肌痉挛的手术疗效及并发症。方法 选取濮阳市安阳地区医院2006年1月-2013年06月采用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HFS病例92例,现在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全部病例经6个月至7年随访,抽搐完全消失77例,术后明显减轻7例,部分减轻6例,手术无效2例,无复发。并发症主要包括听力障碍5例,面瘫13例,耳鸣4例,声音嘶哑1例,脑脊液漏2例,无死亡和致残病例发生。结论 显微血管减压术是面肌痉挛最有效的治疗方法 ,娴熟的显微外科技术及桥小脑角区局部解剖知识、术中面神经根部的显露、正确识别责任血管、减压棉片的大小及放置的位置等是确保手术疗效及减少并发症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去骨瓣减压术后颅骨缺损合并脑积水同期与分期脑室腹腔分流和颅骨修补术的效果。方法依据不同手术时期将86例去骨瓣减压术后颅骨缺损合并脑积水患者分为2组,各43例。同期组实施Ⅰ期脑室腹腔分流和颅骨修补术;分期组先行脑室腹腔分流,3个月后Ⅱ期实施颅骨修补术。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同期组患者总有效率、术后GCS计分,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等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同期实施脑室腹腔分流和颅骨修补术,疗效良好、并发症少,是安全、可行的治疗去骨瓣减压术后颅骨缺损合并脑积水的方案。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微创穿刺术后再出血的原因及预防措施。方法 189例高血压脑出血微创穿刺术后22例发生再出血,回顾性分析再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微创穿刺术后再出血发生率11.6%(22/189),再次手术15例,保守治疗4例,放弃治疗3例。按GCS评分评价治疗结果,良好7例,中残6例,重残5例,植物生存2例,死亡3例。结论微创穿刺术后再出血与手术时机、穿刺定位、术中首次抽吸量、术中抽吸负压、术后高血压控制情况等因素有关,积极采取针对性预防措施,可有效降低再出血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应用Solitaire AB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0年1月-2013年9月采用Solitaire AB支架辅助栓塞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病例13例,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3例患者手术后取得满意疗效,置入支架13枚,支架一次性到位12枚,通过调整后到位1枚,放置位置满意;即刻血管造影致密栓塞10例,大部分栓塞2例,不全栓塞1例;出院时按改良Rankin评分0分12例,1分1例,无死亡病例。全部病例经1个月~3年随访,随访期间患者无一例死亡,无再出血及栓塞等症状。结论:Solitaire AB支架辅助栓塞颅内宽颈动脉瘤是一种安全可行和有效的治疗手段,近期随访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脊髓空洞症的发病机制和外科治疗。方法对1993年1月-2012年6月我科治疗的78例脊髓空洞症,男56例,女22例,年龄16~58岁,平均36.5岁。对所有患者行术前评估及MRI检查,根据原发疾病及MRI结果采用不同的手术方式。结果术后随访3个月~10年,根据症状、体征评定,明显改善46例,改善18例,无变化11例,恶化3例,总有效率82.1%。结论脊髓空洞症保守治疗无效,病情逐渐进展的脊髓空洞症应尽早手术治疗。手术方式主要根据患者原发疾病、症状、体征及MRI结果决定。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脊髓空洞症的发病机制和外科治疗。方法对1993年1月-2012年6月我科治疗的78例脊髓空洞症,男56例,女22例,年龄16~58岁,平均36.5岁。对所有患者行术前评估及MRI检查,根据原发疾病及MRI结果采用不同的手术方式。结果术后随访3个月至10年,根据症状、体征评定,明显改善46例,改善18例,无变化11例,恶化3例,总有效率82.1%。结论脊髓空洞症保守治疗无效,病情逐渐进展的脊髓空洞症应尽早手术治疗。手术方式主要根据患者原发疾病、症状、体征及MRI结果决定。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金丝桃苷对大鼠颅脑损伤(TBI)后炎性反应和血脑屏障损伤的影响及机制。方法 选取60只成年SPF级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低剂量金丝桃苷组、高剂量金丝桃苷组、脂多糖(LPS)组、高剂量金丝桃苷+LPS组,每组10只。采用改良Feeney自由落体法建立TBI大鼠模型。低剂量、高剂量金丝桃苷组大鼠造模后以金丝桃苷药液灌胃,剂量分别为60、120 mg/kg;LPS组大鼠造模后以LPS药液灌胃,剂量为0.4 mg/kg;金丝桃苷+LPS组大鼠造模后以高剂量金丝桃苷和LPS药液灌胃;每天灌胃1次,持续14 d。灌胃结束后24 h,采用改良神经功能缺损评分(mNSS)评估神经功能,采用跳台实验检测认知功能;采用伊文思蓝(EB)定量法检测大鼠血脑屏障通透性;透射电镜观察大鼠血脑屏障结构损伤;采用ELASA检测大鼠血清及脑组织炎性介质[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17(IL-17)、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水平;采用免疫印迹法检测脑组织TNF-α/NF-κB/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TBI后,大鼠mNSS评分、跳台潜伏期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脑脊液持续引流联合万古霉素鞘内注射治疗术后颅内感染的疗效。方法选择51例术后颅内感染患者,均给予脑脊液持续引流和静脉滴注抗生素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25例给予鞘内注射万古霉素治疗(治疗组)。结果治疗组14 d治愈率为68.0%(17/25)、20 d治愈率为84.0%(21/25和总治愈率96.0%(24/25)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3.1%(6/26)、53.8%(14/26)、84.6%(22/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脊液引流、适量鞘内注射万古霉素,早期、联合应用能提高颅内感染的治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