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8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3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9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目的:分析运动性跟腱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如何防治运动性跟腱损伤发生,降低其发生率。方法:对运动性跟腱损伤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于1994-08/2005-11选择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骨科、解放军第四六一医院骨科收治运动性跟腱损伤患者64例为研究对象。保守治疗10例,分别采取屈膝跖屈石膏固定4~6周。手术治疗54例,其中进行直接缝合术41例,局部肌腱瓣成形术11例,异体肌腱移植2例。术后屈膝40°,足跖屈30°位长腿石膏固定,6周后改为膝下石膏固定,8周后拆除石膏,改穿高跟鞋,练习踝关节跖背屈活动。10周后去高跟鞋,逐步适应性练习全足落地下蹲,12周后练习双足提踵,并逐渐过渡到单足提踵。20周后踝关节活动加大加强,可室内工作,24周后恢复正常工作和剧烈活动。随访6个月,按照Arner-Lindholm评定标准评估疗效。建立运动性跟腱损伤患者数据库,对每例患者伤前所从事的运动项目、损伤原因、损伤机制、损伤特点及治疗效果等内容逐一输入数据库,汇总分析。结果:①患者伤前所从事运动项目:篮球运动21例,跳远运动9例,足球运动8例,长跑运动5例,体操运动3例,排球运动13例,武术3例,散打2例。②与运动性跟腱损伤受伤相关因素:伸膝负重状态下突然弹跳离地动作34例(53%);不经常锻炼者41例(64%);未做准备活动与准备活动不充分者51例(80%);由跟腱原始基础病引起的37例(58%)。③运动性跟腱损伤特点:跟腱似有撞击感或被踢感60例(94%);可听到跟腱断裂声47例(73%);伤后局部麻胀、酸感者60例(94%);无痛觉者12例(19%),有不同程度疼痛者15例(23%)。④疗效分析:随访6~30个月,随访52例,手术治疗患者43例,全部恢复训练及活动,优25例,良16例,差2例;保守治疗患者9例,优3例,良5例,差1例,患肢疲劳、跛行、踝关节活动明显减小。结论:跟腱原发病存在是引发运动性跟腱损伤重要病理基础,创伤与积累劳损是其主要诱发因素;早期手术治疗有利于跟腱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2.
3.
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肾囊肿36例,出现2个囊肿2例,多发囊肿3例,余为单发。其中男20例,女16例,年龄27~78岁,中位年龄53.2岁。右肾囊肿20例,左肾囊肿16例。肾上极16个,中极8个,下极6个,腹侧4个,盂旁2个。直径4.2~12.3cm,平均为6.5cm。囊肿容量30~800ml,平均120ml。  相似文献   
4.
李红群 《九江医学》2004,19(3):110-111
实施素质教育,深化课堂教学改革,精心设计课堂教学形式,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思维方式,挖掘教学潜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和创造能力,促进学生的智力、技能和技术的全面发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是目前体育教学落实素质教育的重要课题。体育系的学生毕业后相当一部分会成为体育基础教育的生力军。因此,我认为体育创新教育除培养学生自身身体素质外,还要注重学生教师职业技能的训练,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支持下心理干预在异位妊娠患者中的护理效果及对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 选择武汉市汉南区人民医院2018年4月-2020年3月异位妊娠患者7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2组,各3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支持下心理干预,比较2组心理波动、应激反应、依从性及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护理1个月后SA...  相似文献   
6.
报告3例Kallmann综合征的临床资料,并且结合文献对其发病机理、临床表现及诊治进行了讨论。正确诊断并及时给与激素替代治疗,可以最大限度的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现有岗前培训内容及形式是否满足医学进修生需求并提出相关建议。方法2016年9月,对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招录的350名秋季进修生集中进行2 d的规范化岗前培训,培训结束后发放自制岗前培训内容及形式满意度问卷实施调查。采用SPSS 11.0统计进修生对岗前培训内容及形式的满意率;满意率>80%视为满意,满意率<80%视为不满意。结果 总共发放350份问卷,回收有效问卷335份。培训内容调查结果显示,对医疗法律法规及医疗核心规章制度、医疗文书书写规范、医院感染防控技术、医院信息技术相关知识、医疗保险相关政策、消防及人身安全和图书馆资源使用等培训,满意的人数分别为321人(95.82%)、318人(94.93%)、310人(92.54%)、302人(90.15%)、251人(74.93%)、234人(69.85%)和220人(65.67%)。对培训形式表示满意的人数为254人(75.82%)。结论 进修生对现行岗前培训大部分培训内容满意,但仍需要增加临床专业知识拓展及临床技能提升的有关培训;进修生对培训方式普遍不太满意,今后应注意培训方式的多样化;进一步完善现行进修生岗前培训的内容及形式,将有利于提高进修生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细胞间粘附分子(ICAM1)在鼠脊髓再灌注损伤过程中表达变化规律。方法将Wister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建立脊髓再灌注损伤动物模型。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免疫组化及免疫荧光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技术检测脊髓再灌注损伤血管内皮ICAM1mRNA表达量。结果正常组和单纯缺血组不引起黏附分子表达量的增加(P>0.05)。而再灌注后缺血区黏附分子的表达及PMN的浸润先后发生了改变;再灌注后ICAM1呈递增性表达。再灌注2h组,ICAM1mRNA的表达量为(0.94±0.12)V,约为对照组2倍(P<0.05)。再灌注6h达到高峰,并持续到12h达高峰。再灌注12h,其在单位微血管面积上的荧光强度约比单纯缺血组增加了1/2(P<0.01)。结论细胞间黏附分子1在脊髓再灌注损伤过程中递增规律性表达,可能是促进脊髓再灌注损伤炎症进展重要病理因素。  相似文献   
9.
李红群 《现代医药卫生》2009,25(9):1285-1286
目的:观察电刺激后颅窝对偏头痛的治疗效果。方法:对18例偏头痛患者采用经皮电刺激后颅窝方法进行治疗,观察治疗前后分别对患者的月头痛频率和头痛指数的变化。结果:治疗前的月头痛频率和头痛指数分别为3.89±2.30和39.83±23.38,电刺激治疗一疗程后的月头痛频率和头痛指数分别为2.89±1.94和28.98±16.68,其月头痛频率和头痛指数在治疗前后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电刺激后颅窝对偏头痛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雷公藤多苷诱导斑马鱼肝脏损伤及氧化应激的作用。方法 随机选取正常3 dpf 野生型AB品系斑马鱼,分为7组:正常对照组、溶剂对照组(0.5% DMSO)、雷公藤多苷300、350、400、450和500 μg/ml浓度处理组,每组30尾斑马鱼。雷公藤多苷处理斑马鱼直至120 hpf(3 dpf~5 dpf),观察记录每个实验组斑马鱼的死亡情况并计算死亡率,用Origin 8.0统计学软件绘制最佳的“浓度-死亡率”效应曲线并分别计算雷公藤多苷对斑马鱼的MNLC和LC10。另随机选取正常3 dpf野生型AB品系斑马鱼,分为5组:正常对照组、对乙酰氨基酚(8 mM)组、雷公藤多苷片42.5、128和383 μg/ml浓度组,每组60尾斑马鱼。药物处理48 h后,每组随机选取30条斑马鱼置于4%多聚甲醛固定,固定后将斑马鱼转移到70%乙醇中,进行脱水、包埋、切片、HE染色和封片,在显微镜下对染色后的斑马鱼切片进行肝脏病理学分析;在雷公藤多苷处理48 h后,每组随机取30尾斑马鱼收集并处理检测样本,检测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结果 雷公藤多苷对斑马鱼的MNLC为383 μg/ml,LC10为417 μg/ml。HE染色结果提示:对乙酰氨基酚对斑马鱼有明显肝毒性,随着雷公藤多苷片浓度增加,斑马鱼肝脏组织结构破坏程度增大。对乙酰氨基酚组、雷公藤多苷片42.5、128和383 μg/ml浓度组的斑马鱼体内CAT、SOD活力以及MDA含量,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雷公藤多苷可通过诱导氧化应激促进斑马鱼的肝损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