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3篇
综合类   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 探讨在家属陪同下进行模拟场景呼吸训练对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CTA)检查时患者呼吸配合及图像质量的影响,旨在提高患者检查配合度、检查效率及图像质量。方法 选取2021年7月至2022年6月收治于西安大兴医院心脏内科拟行CCTA检查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3组,每组各90例。A组:检查前1 d至医院准备室,在家属全程陪同下于模拟场景中进行呼吸训练;B组:检查当天在无家属陪同的情况下,于模拟场景中进行呼吸训练;C组:检查当天接受常规呼吸训练。比较3组患者呼吸训练前及正式检查前焦虑自评量表(SAS)得分情况,以及正式检查时的呼吸配合达标率、心率稳定度和冠状动脉图像质量。结果 A组及B组患者CCTA检查呼吸配合达标率均为100%,C组为91.11%,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326,P=0.004)。正式检查前,A组患者SAS评分低于B组与C组(P<0.05);且A组患者检查过程中心率波动最小[(1.81±6.99)次/min],冠状动脉图像质量优良率最高(97.78%);均优于B、C组(P<0.05)。结论 检查前1 d在家属陪同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究宽体探测器急性胸痛三联征CTA检查管中,自动管电压选择技术(CARE KV)对图像质量及辐射剂量的影响,探究低辐射剂量在胸痛三联征一站式CTA检查中的应用。方法 收集2020年2月至2021年10月在我院急诊或门诊因胸痛怀疑患有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肺栓塞或主动脉夹层的患者90人。所有患者均进行胸痛三联征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CTA)检测。其中45名患者采用了CARE KV技术进行扫描,编为A组;其余45名患者采用常规管电压加自动管电流技术编为B组。对所有的患者冠状动脉、肺动脉及主动脉分别进行进行主观图像质量评价并记录计算所有患者的辐射剂量值;结果 A组冠状动脉共785段(25段未纳入统计),B组冠状动脉共783段(27段未纳入统计),两组冠状动脉主观图像质量在1-3级分别为776段(98.85%)、779段(99.48%);两组肺动脉各1395段,A组评价在1-2级有1358段,B组评价在1~2级有1367段;两组主动脉各135段,两组主动脉评价全部都在1-2级;上述结果两组对比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整体辐射剂量统计A组显著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乳房动脉CTA扫描与重建技术对于缩胸手术术前规划的临床价值与意义。方法 收集2018年5月至2021年7月西京医院及西安大兴医院整形外科拟进行缩胸手术的患者60例(其中在西京医院进行CTA检查55例,大兴医院CTA检查5例),进行术前乳房CTA扫描,将CTA原始数据导入佳能VITREA4.0版本后处理工作站,应用Vessel-Tools软件对乳房内的供血动脉进行提取并三维数字建模,标注每一个患者乳房内动脉乳晕乳头器官的主要供血动脉来源并测量血管末端直径,使用ORS 3.0软件进行乳房体积测量。建模后的图像和测量数据由放射科医师与整形外科医师进行联合术前规划。每一个病例4~9个月后进行随访观察,统计患者乳晕乳头复合区(NAC)的坏死率和并发症情况。结果 在60例患者中,共提取重建到血管206条。随访患者中没有1例出现NAC坏死情况及其他并发症或感染。结论 在进行缩胸手术之前进行乳房动脉CTA检查并进行血管提取重建,可以在手术前对乳房内动脉进行观测,明确NAC区的乳房走行和主要血供情况,可以避免术中伤及NAC供血动脉,保护乳晕乳头功能,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 使用佳能公司最新的CT图像后处理算法单能量去金属伪影算法重建(SEMAR)和三维自适应迭代剂量降低(AIDR 3D)算法相结合对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的图像进行去伪影重建,探究两种算法结合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收集本科室2020年10月至2021年7月40例行髋关节置换术后复查CT的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佳能32...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比CT平扫、X线检查及MR扫描技术对于痛风关节炎的诊断效能。方法收集2021年11月至2022年7月我院痛风专科收治确诊为痛风性关节炎的210例患者。所有患者均按临床需求至少扫描过CT平扫、X线平片及MR平扫检查中的一种。其中A组为CT平扫检查,B组为X线平片检查,C组为MR平扫检查。统计3组检查的痛风关节炎阳性影像学征象检出率并分析影像学表现。结果 在关节积液、痛风结节、骨质破坏、软组织肿胀等阳性征象中,三组患者累计关节135个,共检出征象364个,其中A组共检出阳性征象355个,B组共检出阳性征象191个,C组共检出阳性征象323个,三组检查灵敏度有统计学差异(P<0.05)。其中C组在关节积液、软组织肿胀的检出率最高;A组在软组织肿胀和骨质破坏的检出最高;而B组在骨质破坏检出中与A组无统计学差异,其余所有阳性征象检出均最低且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三种检查中MR对痛风关节炎影像学诊断效能最高,CT次之,X线平片最低。但MR检查费用较高,检查时间较长,因此在日常临床工作中应针对不同患者采用不同检查搭配,制定个性化检查影像学检查方案。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足底静脉穿刺在直接法下肢静脉CTV成像中的可行性和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12月在我院行下肢静脉CTA患者的影像资料,共86例(男性38例,女性48例,年龄18岁-86岁,平均年龄58.81±6.79岁)。按照穿刺部位分为两组,A组为足背无法进行穿刺而选择在足底静脉穿刺的患者,B组为常规足背静脉穿刺患者。其中A组35人,B组51人。两组患者进行双下肢CTV检查后统计检查成功率、穿刺后舒适度,再分别对两组图像采用双盲法进行主观质量评分并进行统计。结果 A组患者一次穿刺成功率为93.21%,B组为94.23%,无显著差异(P>0.05);A组患者穿刺完舒适度得分为8.71±0.86分,B组为8.43±1.04分,两组患者穿刺后舒适度无显著差异(P>0.05);A组图像质量优秀率为85.71%,B组为86.27%,结果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足底静脉穿刺在直接法下肢静脉CTV检查中,可以保证成功率和舒适度,并与足背穿刺法获得的图像质量无显著差异,可以满足诊断,在患者足背条件无法达到穿刺要求时可选用该方法完成检查,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痛风是一种单钠尿酸盐(monosodium urate, MSU)沉积在关节所致的关节病变,其与高尿酸血症直接相关,属于代谢性风湿病的一种。在全球范围内,欧洲的痛风患病率为0.9%~2.5%,美国的患病率2007年至2010年为3.76%。在我国,关于痛风的流线病学报告都是地区性的,目前还没有研究对全国患病情况进行过调查。根据不同地区、不同年代的调查表明,目前我国痛风的患病率为1%~3%,并呈逐年上升趋势。我国的痛风患者虽然并不少见,但其规范化诊断与监测依然欠缺。随着影像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不同的影像学检查对于痛风疾病的诊断、监测的研究也愈发深入,关节X线平片摄影可以观察到关节软骨下骨质破坏,操作简单,价格便宜,适合基层医疗机构对于疾病的诊治;超声检查对慢性痛风石关节炎患者的诊断也有很高的特异度,可以诊断尿酸沉积。近年来,双能CT技术越来越普及,其识别尿酸盐结晶具有非常高的特异性,三维重建技术也在痛风结石的可视化成像上得以应用,成为临床上重要的诊断技术;光子计数探测器CT(photon-counting detector CT,PCD-CT)是近年来CT领域最新的突破性技术,具有多能谱采...  相似文献   
8.
目的 评价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图像融合技术在气管憩室诊断的效能与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选取129名临床确诊的气管憩室患者影像学数据,使用三维重建图像融合技术进行后处理重建,并结合传统三维重建方法MPR、VR及minMIP进行诊断,分析影像学资料与临床指征。结果 129名患者共计175个憩室,97人仅有一个憩室,18人有2个憩室,14人有3个憩室。三维重建图像融合技术在憩室显示率、位置准确性、阳性符合率、阳性预测率及诊断准确性评价中分别为100%、95.22%、96.36%、100%、99.07%,临床图像满意度97.22%。结论 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图像融合技术的诊断效能上符合临床治疗需求,能清楚显示憩室范围与位置,在传统三维重建的基础上对憩室进行更详细的显示。可以提高临床诊断效能,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