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3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4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5篇
  2020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不安腿综合征是临床比较少见的一种疾病 ,我科自1999年6月至2000年7月共治疗两例此病患者 ,现介绍如下。1病例报告患者 ,女性 ,79岁 ,主因双小腿夜间酸痛20年就诊。患者于20年前无任何明显诱因出现双小腿酸痛 ,均于夜间卧床后发作 ,下地行走10~20min后可缓解。1999年6月症状加重 ,严重影响睡眠而来就诊。骨科查体及辅助检查均未见异常。临床诊断为不安腿综合征。予以西比灵10mg每晚一次口服 ,10d后上述症状消失。半年后症状复发 ,同前口服西比灵15d症状又消失。随访1 5年无复发。患者 ,女性 ,6…  相似文献   
2.
目的 评价腓骨移植联合红骨髓与骨碎屑骨泥填充治疗股骨头坏死的近期疗效. 方法 2006年3月至2012年3月,采用关节囊外吻合血管游离腓骨移植联合红骨髓与骨碎屑骨泥填充治疗股骨头坏死48髋病例,48髋按Ficat分期分为4组:Ⅰ期12髋、Ⅱ期24髋、Ⅲ期8髋、Ⅳ期4髋,对各期术前、术后最近一次Harris评分变化,Harris评分大于80所占比例、X线片改善、稳定、恶化以及人工关节置换率进行统计学分析(SAS3.0软件包),Harris评分用(x)±s表示.各组手术前后Harris评分均数比较用配对t检验;各组Harris评分80分以上的百分率、X线片稳定或改善的百分率、以及转为人工关节置换的百分率比较用Fisher确切检验,检验水准均为α=0.01. 结果 随访6~48个月,平均30个月,Ficat Ⅰ ~Ⅲ期手术后平均Harris评分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Ⅳ期病例手术前、后平均Harri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髋关节Harris评分优良率Ficat Ⅰ期100%、Ⅱ期91.6%、Ⅲ期62.5%、Ⅳ期25.0%;各组间Harris评分优良率、术后X线片好转或稳定率以及股骨头幸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并发(躅)长屈肌挛缩2例. 结论 腓骨移植联合红骨髓与骨碎屑骨泥填充治疗股骨头缺血坏死近期疗效确切;影像学分期是影响疗效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分米波对神经损伤后运动终板再生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分米波对神经损伤吻合术后肌肉运动终板(MEP)再生的影响。方法:大鼠坐骨神经离断后行9-0无损伤线吻合,术后实验组行分米波局部辐射,每周5次,分别于术后第4周、8周、12周观察运动终板显微结构的变化及乙酰胆碱酶(AchE)含量的变化。结果:各时间点实验组大鼠腓肠肌运动终板再生和AchE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周围神经损伤后,局部应用分米波辐射可明显促进终板再生和提高AchE含量,从而促进运动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绝经前子宫切除妇女术后骨代谢改变的最早时期。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法)检测60例绝经前行子宫切除妇女术后不同时期的尿脱氧吡啶(DPD)和血清骨钙素(BGP)水平,同时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碱性磷酸酶(ALP)水平。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与对照组的比较,手术后2年组,≥3年组ALP,BGP水平升高(分别为P<0.05;P<0.01);DPD显著升高(均P<0.01);与手术后1年组比较,手术后2年组BGP、DPD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P<0.05,P<0.01),ALP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3年组ALP、BGP、DPD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结论术后2年是骨代谢改变的敏感期,应进行检测与预防,DPD是一个敏感的反映骨吸收的生化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 比较前路椎间隙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和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2月石家庄市第一医院收治的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64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2例。观察组由颈前路实施椎间隙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对照组经后路实施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手术情况、术后并发症情况、随访期间椎间高度、颈椎生理曲度C值等临床资料。结果 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要多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术后1、3及6个月时观察组椎间高度、颈椎生理曲度C值及日本整形外科协会(JOA)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视觉模拟评分(VAS)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前路椎间隙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可较好地改善患者神经功能,保持颈椎曲度,减轻疼痛症状,效果优于经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高粘度骨水泥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高粘度骨水泥经皮椎体成形系统对52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行经皮椎体成形术。观察患者术前及术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Oswesty功能评分、椎体前中柱椎体平均高度及Cobb角变化情况来评价手术效果。结果术后随访时患者各项指标与术前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或<0.01);各项指标在术后随访时与术后3 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共有6例椎体出现骨水泥渗漏,总渗漏率为8.22%,均无特殊不适和神经症状。结论应用高粘度骨水泥经皮椎体成形系统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可取的较好的手术疗效。  相似文献   
7.
雷芳  张宏  李熙明 《河北医药》2016,(14):2200-2202
目的:探讨通过腕关节镜下辅助闭合复位同时应用双向加压空性钉治疗桡骨远端部分关节内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1例桡骨远端部分关节内骨折的患者应用腕关节镜辅助技术于关节镜下闭合复位后并应用3构.0 mm无头空心双向加压螺钉固定的手术方法进行治疗,随访时间为12~24个月,根据X线及CT检查,观察患者桡骨远端骨折愈合情况,末次随访腕关节功能根据改良Green和O’ Brien评分及X线检查结果评价疗效,观察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21例患者均获随访,桡骨远端部分关节内骨折的愈合时间为6~12周(平均8周),研究对象无骨折不愈合,骨折移位、腕关节创伤性关节炎、腕关节不稳表现,无腕关节疼痛、其腕关节功能良好,末次随访腕关节功能根据改良Green和O’ Brien评分为优19例,良1例,可1例。结论对于桡骨远端部分关节内骨折,采用腕关节镜下辅助闭合复位并结合双向加压空心螺钉内固定是一种微创、有效的治疗方法,可以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8.
9.
文题释义: 生物力学:是应用力学原理和方法对生物体中的力学问题定量研究的生物物理学分支。其研究范围从生物整体到系统、器官生物力学研究的重点是与生理学、医学有关的力学问题。依研究对象的不同可分为生物流体力学、生物固体力学和运动生物力学等。 应变电测法:基本原理是用电阻应变片测定构件表面的线应变,再根据应变-应力关系确定构件表面应力状态。这种方法是将电阻应变片粘贴的被测构件表面,当构件变形时,电阻应变片的电阻值将发生相应的变化,然后通过电阻应变仪将此电阻变化转换成电压(或电流)的变化,再换算成应变值或者输出与此应变成正比的电压(或电流)的信号,由记录仪进行记录,就可得到所测定的应变或应力。 背景:后路减压椎弓根螺钉固定结合椎间植骨融合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的重要方法,模拟C5/6椎间盘摘除椎弓根螺钉后路固定椎间融合即刻的应变电测量鲜有报道。 目的:对比分析颈椎 C5/6椎间盘摘除、椎弓根螺钉后路固定联合不同融合器椎间融合即刻产生的应力及应变。 方法:18个猪颈椎标本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分别为骨笼融合组、PEEK融合组及钛网融合组(n=6)。各组均模拟C5/6椎间盘摘除、椎弓根螺钉后路固定,之后分别应用不同融合器进行椎间融合。融合前、后分别在椎弓根螺钉固定部位椎体下方、融合器融合部位椎体边缘、相邻椎体边缘粘贴电阻应变片,以静态电阻应变仪测量各组标本在压缩状态下各测点的应变值,由应力公式计算出各组颈椎标本椎弓根螺钉后路固定融合器融合前、后各测点的应力值。 结果与结论:①在相同载荷作用下,融合后钛网融合组各测点的应变和应力均小于骨笼融合组和PEEK融合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0.05);②在相同载荷作用下,融合后骨笼融合组各测点的应变和应力均大于PEEK融合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0.05);③提示体外模拟C5/6椎间盘摘除、椎弓根螺钉后路固定,置入不同的融合器后应力、应变均发生了变化,因此选择合适的椎间融合器可降低应力集中对邻近节段产生的影响。 ORCID: 0000-0002-1522-706X(冯涛)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人工关节;骨植入物;脊柱;骨折;内固定;数字化骨科;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10.
李熙明  王爱华  张宏 《河北医药》2009,31(16):2073-2074
目的观察分米波对周围神经损伤的疗效。方法将46例腓总神经损伤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3例;治疗组常规治疗加用分米波治疗,对照组仅用常规治疗。对2组治疗结果进行比较,用临床表现、肌电图(EMG)和神经传导(NCV)检测进行疗效评价。结果治疗组临床表现、EMG、NCV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局部分米波照射对周围神经损伤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