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2篇
神经病学   6篇
特种医学   3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5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5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1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与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hs-CRP)及颈动脉斑块性质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55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期55例在本院进行正常健康体检的非脑梗死患者作为参考组,经免疫透射比浊法对患hs-CRP水平进行观察,同时通过超声诊断患者颈动脉斑块性质,比较两组患者、观察组组内不同病情患者的hs-CRP水平、颈动脉斑块检出率。结果观察组患者hs-CRP水平相较参考组患者偏高,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内梗死面积越大,患者hs-CRP水平越高,梗死程度越严重, hs-CRP水平水平亦越高(P〈0.05);观察组患者颈动脉斑块性质检出率明显大于参考组(P〈0.05),观察组患者梗死病情与高敏C反应蛋白含量间呈正相关关系(P〈0.05)。结论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与急性脑梗死及颈动脉斑块性质之间关系密切,可作为临床诊断及预后观察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2.
斯-威氏综合征,又称脑面血管瘤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属于神经皮肤综合病征之一种(1)。本文报告典型病例二例如下。例1,男,10岁。发作性意识丧失、四肢抽搐9~+年,伴智力发育迟缓。外院曾诊断“低血钙”、“青光眼”治疗未见好转。右眼突出,右面部可见成片状红  相似文献   
3.
4.
本文应用托吡酯对 2 3例难治性癫痫进行开放性自身对照研究 ,以治疗前 3个月的发作频度为基础 ,治疗后观察 3个月 ,对各种类型的顽固性癫痫均有效 ,提示托吡酯是一种有前景的新型抗癫痫药。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全部病例均系门诊病人 ,符合难治性癫痫的诊断 ,男 13例 ,女 10例 ,年龄 3~ 42岁 ,病程 0 6~ 3 0年。按 1981年和 1985年国际抗癫痫联盟制定的对癫痫性发作和综合征的分类 ,其中单纯性发作 8例 ,复杂部分性 5例 ,继发性强直阵挛 4例 ,肌阵挛 3例 ,Lennlx -Gestaut 3例。1 2 治疗方法 原有AEDS种类 ,…  相似文献   
5.
6.
脑脊液蛋白异常增高的莱姆病一例报告李新满,王凤红,李娟,焦辉,王宏英曹某,男,20岁,病案号494340。因皮疹、关节痛、四肢乏力10天于1995年7月25日入院。发病前10天,患者在稻田地拔草时被蜱叮咬,臀部出现皮疹,呈片状、发红、高出皮肤、痒,渐...  相似文献   
7.
李新满 《中外医疗》2014,(12):191-192
目的:探究同型半胱氨酸、超敏C反应蛋白与脑血病的关系。方法资料选自2012年9月—2013年9月在该院诊治的脑血管病患者84例作研究组,按疾病分类成两亚组,急性脑梗死52例为研A组,短暂性的脑缺血发作32例为研B组,同期选自健康体检者42例对照组,分析三组同型半胱氨酸和超敏C反应蛋白的含量,以及程度不同急性脑梗死两项指标情况。结果研A组和研B组同型半胱氨酸和超敏C反应蛋白检测含量(17.6±2.7)umol/L、(11.4±2.1)umol/L和(12.4±3.6)mg/L、(10.9±3.4)mg/L,均比对照组(6.6±1.3)umol/L和(2.8±2.3)umol/L高;研A组同型半胱氨酸与研 B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研A组超敏C反应蛋白与研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分级两项指标含量比对照组高;且中度两项指标(17.1±3.2)umol/L和(14.2±4.1)mg/L均比轻度(14.9±2.4)umol/L和(8.6±3.3)mg/L高;同时重度两项指标比轻度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同型半胱氨酸是脑血管病检测和诊断的重要指标,超敏C反应蛋白可能与急性脑梗死病情和预后具有相关性,具有一定临床应用和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8.
【病例】女,64岁。于4个月前自觉右上腹不适,近日出现右上腹胀痛、低热、恶心、纳差来院就诊。查体:T37.℃,腹部膨隆,肝脾未触及,右腹触及一约20cm×20cm之间质稍硬、表面光滑、活动度小的肿物。移动性浊音(-),肝区及右肾区叩击痛(+)。B超示右中上腹部囊性占位。C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神经内科住院患者感染的临床特点及相关因素。方法选取本院自2012年3月~2013年3月收治的80例神经内科住院并发生医院感染的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患者的临床特点及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总结。结果呼吸道是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主要部位,其次为泌尿道,然后为消化系统、皮肤软组织等;脑出血是较易发生医院感染的疾病;而住院时间长、抗生素使用不合理、侵入性操作等则是引起医院感染的几项主要因素。结论加强基础护理、合理使用抗生素、注重危重患者的营养疗法、减少侵入性操作是减少医院感染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烟雾病的临床特点及DSA的特征。方法对36例经DSA确诊的烟雾病患者,总结其临床特点,同时分析其造影资料。结果①临床特点:烟雾病的发病年龄有两个高峰:5~10岁和30~35岁左右。脑缺血表现27例(75%)、脑出血表现7例(19%)、症状性癫痫2例(6%)。儿童患者(≤15岁)15例(42%),成人患者(〉15)21例(58%)。其发病类型均以脑缺血为主,而在临床表现上尤以单侧肢体无力或偏瘫最为常见。②DSA特征:双侧颈内动脉床突上段狭窄或闭塞者22例(61%)、单侧受累者14例(39%);单/双侧大脑前、中、后动脉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狭窄或闭塞性病变,分别占18例(50%)、20例(56%)及6例(17%);所有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脑底异常血管网形成;本组病例侧支循环丰富,颅底烟雾血管代偿36例(100%)、皮质侧支开放26例(72%)、眼动脉分支代偿3例(8%)、颈外动脉系统代偿19例(53%)。结论烟雾病发病高峰年龄为5~10岁和30~35岁;本病临床表现多样,但以脑缺血最为常见;DSA能对烟雾病作出明确诊断,对临床疑似病例应及早行DSA检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