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3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3篇
综合类   3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7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背景:脊椎骨折碎骨片可进入椎管造成神经功能损伤,损伤后神经功能的恢复主要取决于原发性损伤的性质和程度,并与脊髓受损的范围有关。早期影像学的分析可评价脊髓损伤的程度和范围,初步评价患者的治疗手段和预后。目的:探讨MRI对脊柱外伤及原发性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的功能预后评估价值,为早期康复介入干预提供依据。设计:以良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的病例回顾性研究。单位:河南省鹤壁矿务局总医院的影像科.两所大学医院的放射线科。对象;北京医科大学第一医院、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经MRI行脊椎检查者125例,对诊断为良性椎体压缩骨折且临床资料完整者107例(123个椎体),外伤组65例(71个椎体),骨质疏松组42例(52个椎体),进行回顾性分析。方法;对107例(123个椎体)由急性外伤或原发性骨质疏松所致的压缩椎体的MRI征象进行对比分析。分别由两名副主任医师对患者的影像学资料进行盲法评价,根据变形椎体前后高度差别及形状将椎体压缩定位“楔形”、“扁形”2种,并观察有或无骨碎片及典型的骨折线、结果;变形椎体内完全保留骨髓信号并混有高信号,椎体后上角突向椎管;T1椎体终板下带状低信号;椎体前后缘外形正常或略凹陷、边缘光滑;椎体静脉显示清晰是骨质疏松压缩的MRI表现。椎体较为均匀的低信号并部分保留骨髓信号、椎体变形明显、椎旁血肿、有骨折线或多伴脊髓水肿、囊变是外伤性压缩的MRI表现椎体强化是骨折修复期的重要表现,是判定新鲜、陈旧骨折的一个参考标准一结论:脊柱外伤及原发性骨质疏松椎体骨折及骨折时间的判定可通过MRI进行鉴别,并可初步评价患者的功能和预后。  相似文献   
2.
重建钛板内固定治疗移位的髋臼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应用重建钛板内固定治疗移位的髋臼骨折的手术效果及方法。方法对36例移位的髋臼骨折进行切开复位重建钛板内固定治疗。结果随访8~48个月,2例发生异位骨化,根据改良的Merled’Aubigue和Postel评分标准:优21例,良9例,一般4例,差2例,优良率83.3%。结论应用重建钛板手术治疗移位的髋臼骨折,可有效复位固定骨折,矫正畸形,重建髋臼的稳定性,恢复髋臼关节面的平整和正常头臼关系,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3.
经皮自体红骨髓穿刺移植治疗股骨头无菌性坏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于 1 998~ 2 0 0 1 - 0 8对 1 8例成人股骨头无菌性坏死 (简称 ANFH) ~ 期患者进行经自体红骨髓穿刺移植加益钙宁注射液 2 0 u股骨头内注射治疗 ,疗效满意 ,现报道如下。1 对象和方法1 .1 对象 本组男 1 2例 ,女 6例 ,年龄 2 2~ 61岁 ,平均年龄40 .8岁 ,病史平均 2  相似文献   
4.
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影响结肠的慢性、特发性炎症性疾病,已成为我国常见疾病之一,其以便血、腹泻为主要临床表现,严重影响患者正常的工作与生活.中医药治疗本病有良好疗效.冯培民教授认为本病以脾胃亏虚为发病基础,湿热留连为致病关键,肝郁脾虚为重要环节.治疗时多以湿热分消,兼顾健脾、疏肝为治则,遣方用药以三仁汤加减为基础,病证结合...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一种治疗胸腰段椎体爆裂性骨折伴脊髓损伤的方法。方法回顾分析本院骨科2000年2月—2008年2月收治的胸腰段椎体爆裂性骨折患者,采用后路经椎弓根减压椎管前壁成形,椎弓根内固定,同时植骨融合治疗78例。结果 78例均获随访,平均随访28个月(10个月~6年)。术前平均角度cobb角32,°术后矫正为10°。78例中72例术后神经功能提高1~3个Frankel分级,恢复率92.3%。无内固定物断裂及松动,无感染及异位骨化。结论采用经椎弓根减压椎管前壁成形,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同时植骨融合治疗的手术方法,具有创伤小、操作简便、减压充分、内固定牢固、方便植骨融合等优点,同时矫正脊柱后凸畸形,恢复椎管容积,重建脊柱稳定性,促进脊髓神经功能恢复,是一种治疗胸腰段椎体爆裂骨折伴脊髓神经损伤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6.
单侧外固定器与红骨髓移植治疗胫骨骨不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自1997年9月-2002年6月采用单侧外固定架固定的同时经皮自体红骨髓移植治疗胫骨骨干骨折不愈合22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背景脊椎骨折碎骨片可进入椎管造成神经功能损伤,损伤后神经功能的恢复主要取决于原发性损伤的性质和程度,并与脊髓受损的范围有关.早期影像学的分析可评价脊髓损伤的程度和范围,初步评价患者的治疗手段和预后.目的探讨MRI对脊柱外伤及原发性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的功能预后评估价值,为早期康复介入干预提供依据.设计以良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的病例回顾性研究.单位河南省鹤壁矿务局总医院的影像科,两所大学医院的放射线科.对象北京医科大学第一医院、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经MRI行脊椎检查者125例,对诊断为良性椎体压缩骨折且临床资料完整者107例(123个椎体),外伤组65例(71个椎体),骨质疏松组42例(52个椎体),进行回顾性分析.方法对107例(123个椎体)由急性外伤或原发性骨质疏松所致的压缩椎体的MRI征象进行对比分析.分别由两名副主任医师对患者的影像学资料进行盲法评价,根据变形椎体前后高度差别及形状将椎体压缩定位"楔形"、"扁形"2种,并观察有或无骨碎片及典型的骨折线.结果变形椎体内完全保留骨髓信号并混有高信号,椎体后上角突向椎管;T1椎体终板下带状低信号;椎体前后缘外形正常或略凹陷、边缘光滑;椎体静脉显示清晰是骨质疏松压缩的MRI表现.椎体较为均匀的低信号并部分保留骨髓信号、椎体变形明显、椎旁血肿、有骨折线或多伴脊髓水肿、囊变是外伤性压缩的MRI表现.椎体强化是骨折修复期的重要表现,是判定新鲜、陈旧骨折的一个参考标准.结论脊柱外伤及原发性骨质疏松椎体骨折及骨折时间的判定可通过MRI进行鉴别,并可初步评价患者的功能和预后.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长管状骨骨干骨折髓内钉术后非感染性骨不连的原因,探讨有限切开植骨附加锁定钢板固定治疗这类骨不连的疗效.方法 对16例长管状骨骨干骨折髓内钉手术后并发非感染性骨不连,采用有限切开附加锁定钢板内固定、断端植骨的方法治疗,并对其疗效进行观察.结果 经11~24个月(平均15个月)的随访,所有患者获得骨性愈合,愈合率100%.无髓内钉下沉、断钉及断板等并发症发生,关节功能良好.结论 有限切开附加钢板内固定结合植骨技术是一种治疗长管状骨骨干骨折髓内钉术后非感染性骨不连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不稳定骨盆骨折并移位髋臼骨折手术治疗效果。方法自1998年2月至2002年10月,对22例不稳定骨盆骨折并移位髋臼骨折采用骨盆重建钢板和螺钉进行复位和内固定,20例通过髂腹股沟入路手术治疗,其中9例加用Kocher-Langenbeck入路,另2例采用延长S—P入路。术后早期功能锻练。结果平均随诊时间为16个月(6—60个月),骨盆骨折均获复位。根据Matta影像学评分,髋臼解剖和复位满意20例,不满意2例。用改良的Merled’Aubigne和Postel评分系统评估临床结果,优良16例,一般4例,差2例。一例发生异位骨化,无一例感染及不愈合。结论应用骨盆重建钢板手术治疗不稳定骨盆骨折并移位髋臼骨折,可有效复位固定骨折,矫正畸形,重建髋臼、骨盆环的稳定性,恢复髋臼关节面的平整和正常头臼关系,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应用锁定加压接骨板(LCP)治疗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1例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患者行切开复位LCP内固定,术后早期功能锻炼。结果术后随访6~24个月,平均13个月,骨折全部愈合,无内固定物松动或骨折移位等并发症发生。腕关节功能按Dienst功能评分评定:优15例,良4例,可2例,优良率90.5%。结论运用锁定加压接骨板内固定治疗远端粉碎性骨折,临床疗效满意,能够牢固维持复位,有利于患肢早期功能锻炼,恢复腕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