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4篇
外科学   1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探讨不稳定型心绞痛(UA)患者的心理一致感水平及应对方式现状,分析两者的相关性。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患者一般资料调查表、心理一致感量表(SOC-13)和医学应对方式问卷对215例UA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患者心理一致感得分为(65.90±9.91)分;应对方式各维度的条目平均分由高到低依次是回避、面对、屈服;性别、吸烟史、病程、合并症对心理一致感有影响,回避受性别、婚姻状况、病程的影响,屈服受病程和合并症的影响;面对与心理一致感总分及各维度均呈正相关(P0.05),屈服与心理一致感总分及各维度均呈负相关(P0.01),回避与意义感呈正相关(P0.01)。结论:UA患者心理一致感处于中等偏低水平,多数患者选择采取回避方式。护理人员应将心理一致感作为一项重要指标,针对各维度得分制定干预措施,促使患者采取积极的应对方式。  相似文献   
2.
目的:调查烧伤患者病耻感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一般资料调查问卷、社会影响量表(SIS),对200例已出院烧伤患者进行调查。结果:烧伤患者病耻感得分为(57.18±8.08)分,各维度得分分别为:内在羞耻感(11.73±1.95)分、社会隔离(17.33±3.42)分、社会排斥(20.20±2.58)分、经济无保障(7.93±1.93)分。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患者自觉身体形象改变程度、家属接受伤残程度、烧伤面积、工作状况、职业、家庭所在地为病耻感的影响因素,可共同解释病耻感68.4%的变异(P0.01)。结论:烧伤患者存在一定程度的病耻感,护理人员应根据患者不同的烧伤面积,工作状况及居住地,采取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教育患者及其家属接受烧伤导致的伤残和自身形象的改变,以降低病耻感水平,促使患者早日回归家庭和社会。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课题达成型品管圈活动在促进早产儿经口喂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20年2月1日~7月31日收治的30例早产儿作为对照组,采用常规喂养护理;将2020年12月1日~2021年5月31日收治的30例早产儿作为观察组,在常规喂养护理基础上实施课题达成型品管圈活动.结果:实施品管圈活动后,初步建立了早产儿经口喂养管...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生命意义感、特质应对方式及自我管理能力之间的路径关系。方法选取2016年11月-2017年2月在我院血液净化中心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的211例患者,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生命意义量表、特质应对方式问卷、血液透析患者自我管理量表来调查患者的一般情况、生命意义感、特质应对方式及自我管理水平。并用中介效应检验方法分析血液透析患者生命意义感、特质应对方式、自我管理能力之间的路径关系。结果特质应对方式中的"积极应对"与生命意义感及自我管理能力呈正相关,特质应对方式中的"消极应对"与自我管理能力呈负相关。特质应对方式在生命意义感与自我管理能力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积极应对""消极应对"的中介效应分别为17.99%、37.82%。结论生命意义感、特质应对方式对血液透析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有一定的预测作用,生命意义感低的患者会采用消极的应对方式来进行自我健康管理,临床医护工作者应采取有效的措施来提高患者的生命意义感,同时改善患者的应对方式来增强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  相似文献   
5.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