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3篇
综合类   2篇
药学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了解企业员工对成人心肺复苏(CPR)指南相关知识的认知度、掌握CPR技术情况、接受相关培训和对工友等陌生人实施CPR技术的意愿,探讨有效提高公众急救意识和CPR技能的方法,为开展全民急救培训提供有效的培训方式。[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5家企业的800名员工进行现场调查。[结果]被调查者仅有8.5%接受过CPR培训或熟悉CPR技术,其中只有3.5%知道2010年版CPR国际新指南的改变;96.5%表示愿意参加CPR培训;现场有陌生人倒地时,73.5%选择只拨打急救电话,而选择进行现场急救的仅占16.4%;但当倒地的是朋友或亲人时则有91.8%选择拨打急救电话并进行急救。[结论]企业员工对CPR的知晓率不高,多不具备CPR急救技能,对陌生人现场施救的意愿较低,但大多愿意参加CPR培训,因此应对企业员工开展有效的CPR培训,提高员工现场实施CPR的意愿和能力。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中25-羟维生素D浓度与心脏结构异常的关系.方法 选择2010年8月至2012年4月住院的337例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血清25-羟维生素D浓度,超声心动图测量并计算左心室质量指数,定义左心室质量指数≥125 g/m2(男)、≥120 g/m2(女)为左心室肥厚.结果 (1)与轻至中度阻塞性呼吸睡眠暂停综合征(5次/小时≤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 30次/小时,n=111)组相比,重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组(n =226)的左心室质量指数、左心室肥厚的发生率、体质指数显著增加(P<0.01),血清25-羟维生素D浓度明显降低.(2)多元回归分析显示四分位数25-羟维生素D浓度与左心室肥厚发生具有独立相关性(校正OR =4.11,95%CI:1.15~12.70,P<0.01),在校正肥胖及其他危险因素后,仍有相关性.另外,血清25-羟维生素D浓度与体质指数呈负相关.结论 血清25-羟维生素D浓度降低提示重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发生左心室肥厚的可能性增加.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极低位置(地平面)条件下经口明视气管插管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极低位置(地平面)条件下经口明视气管插管术包括操作者身体自站立位转变为俯卧于地面,确定双膝及双肘关节着地位置,以及实施经口气管插管三个步骤,本研究运用该方法对25例心跳骤停患者施行了紧急气管插管。结果:25例心跳骤停患者在持续胸外心脏按压同时给予气管插管并全部获得成功,其中1次插管成功21例,成功率为84%(21/25),其余为2次以上插管成功。经现场紧急气管插管后,心肺复苏成功20例,其中1次插管成功病例占95%(19/20),1次插管成功与2次以上插管成功对心肺复苏预后的影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熟练掌握极低位置(地平面)条件下经口明视气管插管术的动作要领,1次插管成功率高,能有效地提高心肺复苏的质量,尤其是在院前急救场合医疗资源匮乏的情况下,其临床应用价值较高。本方法用途广泛,适用于院前、院内的各种急救场合,尤其适合作为马拉松赛事、演唱会等前期急救技能的培训内容。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高敏C-反应蛋白(high-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hs-CRP)、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D-二聚体(D-dimer)的变化、相关性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心衰患者(心功能NYHA分级Ⅱ~Ⅳ级)64例、心功能正常患者21例,检测B型利钠钛(B-natriuretic peptide,BNP)、hs-CRP、FIB、D-二聚体水平,并用彩超测定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评定患者心功能。结果①随心衰加重,hs-CRP、FIB、D-二聚体水平明显升高,LVEF水平明显降低;②较心功能正常组,各组心衰患者hs-CRP、FIB、D-二聚体水平显著升高,LVEF水平显著降低(P<0.05~0.01);③hs-CRP与FIB、D-二聚体正相关(r=0.708,0.696 P=0.01);④LVEF与hs-CRP、FIB、D-二聚体负相关(r=-0.669,-0.492,-0.794,P=0.01)。结论慢性心衰患者体内存在炎症反应与高凝状态,两者有相关性,在临床工作中应重视其存在性,并对其干预性治疗予以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超敏0反应蛋白(H8-CRP)水平对于判断妊娠期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病原体类别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免疫增强透射比浊法测定65例妊娠期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的Hs—CRP水平(其中细菌感染组35例,病毒感染组50例),同时测定血常规(WBC和N),并与正常健康妊娠期妇女相对照。结果细菌感染组Hs—CRP浓度显著高于病毒感染组和健康对照组且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病毒感染组与健康对照组Hs—CRP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健康对照组Hs—CRP浓度在参考值范围内,未受到妊娠影响,细菌感染组,健康对照组病例的WBC和N均高于参考值上限,病毒感染组WBC在参考值范围内,但N高于参考值上限,且健康对照组WBC和N与参考值范围不符.失去对比意义。结论Hs—CRP测定较之血常规(WBC和N)检测对于妊娠期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病原体类别的鉴别更具临床价值,对指导临床诊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现场模拟教学法在消防队员心肺复苏(CPR)技能培训中的应用方法及效果。方法:对60名消防队员采用现场模拟教学法结合多媒体教学课件进行CPR基础理论、流程步骤的培训,并对培训前后掌握的知识和技能进行问卷测评与考核。结果:学员培训后CPR理论知识和技能操作考核成绩总及格率明显高于培训前(P<0.01)。结论:现场模拟教学培训法不仅是提高消防队员CPR知识与技能的有效方法,而且为专业护理人员走进社区普及急救知识和技能探索了一套有效的培训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企业员工对成人心肺复苏(CPR)指南相关知识的认知度、掌握CPR技术情况、接受相关培训和对工友等陌生人实施CPR技术的意愿,探讨有效提高公众急救意识和CPR技能的方法,为开展全民急救培训提供有效的培训方式.[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5家企业的800名员工进行现场调查.[结果]被调查者仅有8.5%接受过CPR培训或熟悉CPR技术,其中只有3.5%知道2010年版CPR国际新指南的改变;96.5%表示愿意参加CPR培训;现场有陌生人倒地时,73.5%选择只拨打急救电话,而选择进行现场急救的仅占16.4%;但当倒地的是朋友或亲人时则有91.8%选择拨打急救电话并进行急救.[结论]企业员工对CPR的知晓率不高,多不具备CPR急救技能,对陌生人现场施救的意愿较低,但大多愿意参加CPR培训,因此应对企业员工开展有效的CPR培训,提高员工现场实施CPR的意愿和能力.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左房内径指数(LADi)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BPV)的关系。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于河南省人民医院门诊及住院部收治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90例,采用超声心动图检测LADi,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左房增大,22例)和对照组(左房正常,68例),所有患者均接受动态血压监测(ABPM),记录各项血压指标,检测各项血生化指标,并分析指标间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患者平均病程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肾小球滤过率(eGFR)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24 h平均收缩压(24h SBP)、24 h平均舒张压(24h DBP)、24 h收缩压标准差(24h SSD)、24 h收缩压加权标准差(24h wsdSBP)、24 h舒张压加权标准差(24h wsdDBP)、晨峰血压(MBPS)、LADi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收缩压(SBP)下降率、舒张压(DBP)下降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患者病程、24h SBP、24h DBP、24h SSD、24h wsdSBP、24h wsdDBP、MBPS均与LADi呈正相关(P0.05),SBP下降率和DBP下降率均与LADi呈负相关(P0.05)。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LADi与BPV密切相关,检测BPV对于早期发现左房重构,减少房颤、卒中等不良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企业员工院前心肺复苏培训的应用效果,以期从培训内容、方式、步骤、时间及复训时间间隔上得出规律,从而促使企业员工可以掌握更多院前急救措施,提高院前急救成功率与降低病死率。方法随机从5个企业抽取培训对象300名(每家企业各60名),分成5期到各家企业进行培训,先集中进行理论授课、观看相关录像了解基本的急救技能与理论知识,然后各家培训人员分为三组(即A、B、C三组,每组20人,培训时间不同,依次为2学时、4学时、6学时)进行现场的讲解操作示范及模拟人身上练习等,最后对培训结果进行考核,分析最佳的培训时间与复训时间间隔。结果从考核结果来看,5家企业中B组考核成绩要明显优于A组与C组[其中5家企业学时为4 h(B组)所得总分均值为(66.82±4.37)分,而学时为2 h(A组)所得总分均值为(63.45±3.75)分,学时为6 h(C组)所得总分均值则为(63.16±3.66)分],可见培训最佳时间为4学时;同时从复训考核成绩来看,2个月时总分均值为(73.85±8.59)分,4个月时总分均值为(78.09±9.14)分,6个月时总分均值为(82.73±10.08)分,可见最佳的复训时间为6个月。结论企业应借助人力资源优势,强化员工院前心肺复苏培训工作,选择培训时间4学时与复训时间6个月是最为方便、有效及可行的培训策略。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改良硝酸甘油直立倾斜试验(MNHUT)对70岁及以上人群血管迷走性晕厥(VVS)的诊断价值。方法184例70岁及以上不明原因晕厥患者随机分成常规硝酸甘油直立倾斜试验(CNHUT)组(99例)和MNHUT组(85例)。CNHUT包括基础倾斜(BHUT)45 min,平卧位舌下喷雾硝酸甘油400μg,再行硝酸甘油倾斜(NHUT)20 min;MNHUT包括BHUT 10 min,倾斜位舌下喷雾硝酸甘油400μg,继续NHUT 20 min。结果两组BHUT、NHUT及倾斜试验总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NHUT组BHUT、NHUT及倾斜试验总无结果的发生率均多于MNHUT组(P0.05),MNHUT组依从率优于CNHUT组(P0.05)。MNHUT组倾斜及试验总时程较CNHUT组明显缩短。结论 MNHUT敏感性与CNHUT相同,倾斜及试验总时程大幅缩短,显著提高了老年患者直立倾斜试验的效率及依次性,适用于70岁及以上VVS患者的诊断。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