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1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2篇
  202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国产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直接法测定试剂的评价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评价国产慈城生化试剂厂生产的HDL-C直接测定法试剂在临床应用的可行性。将慈城直接测定法试剂与葡聚糖(DS50)-氯化镁沉淀法和磷钨酸(PTA)-氯化镁沉淀法进行比较,并分析其特异性、线性范围、准确度和干扰因素。慈城试剂与DS50沉淀法相关良好,r=0.9717、Y=1.059X-0.057,gn PTAif xxlu,r=0.9851、-1.088X-0.09。在HDL-C浓度为3.34mmol  相似文献   
2.
血清胆固醇标准参考物质的研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制血清胆醇参考物质为酶法测定胆固醇提供合适的标准品,提高胆固醇测定的准确性,为在中国推行胆固醇测定标准化准备必要的条件。按国家标准物质的要求,收集大批量新鲜健康人混合血清,无菌分装,作均一性稳定性试验,以参考方法标定胆固醇值。  相似文献   
3.
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测定:介绍...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相似文献   
4.
应用国产酶试剂测定血清胆固醇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关于血清胆固醇的酶法分析,近十多年来已有许多报告,目前大都用Trinder 反应直接测定,具有微量、快速、简便、精密度好、适用于手工操作和自动分析器等优点,用它来  相似文献   
5.
CholestechL·D·X血脂分析仪及其干化学测试卡的使用性能国汉邦,唐蔚青,李培瑛(卫生部北京老年医学研究所生化室,北京100730)美国加利福尼亚CHOLESTE公司生产的脂类测定用于化学板配干CholestechL·D·X分析仪,用35μl...  相似文献   
6.
京、津、沪三市医院胆固醇测定情况第三次调查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京、津、沪三市医院胆固醇测定情况第3次调查于1992年冬进行,参加者198个实验室,调查用5种胆固醇含量不同的血清,并发给统一的定值血清为测定的标准。一律用酶法分析。使用全自动分析仪者占59.6%,半自动分析仪25.8%,用国产光度计手工操作者14.6%。试剂来源不限。结果示成绩及格者(偏离靶值5%以内)北京70.1%,天津42.1%,上海54.8%。室间变异平均约6%~7%,多数实验室存在系统误  相似文献   
7.
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均相法测定试剂的研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制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均相法测定的试剂。方法利用多聚体和聚阴离子在表面活性剂的作用下对脂蛋白进行选择性遮蔽,仅使高密度脂蛋白中的胆固醇参与胆固醇反应。结果研制的试剂(Y)与推荐方法DS50Mg(X1)和PTAMg沉淀法(X2)相关良好,分别为Y=1.040X1-0.063,r=0.9883;Y=0.944X2+0.073,r=0.9657。在HDLC浓度为2.84mmol/L以下线性良好,r=0.9982,HDLC低、中、高值血清标本的批内和批间(CV)值分别为2.07%、1.81%、0.80%和2.77%、1.97%、1.73%,特异性好,平均回收率为98%,胆红素、血红蛋白等干扰不明显。结论HDLC均相法测定结果的准确性与精密度符合临床要求。  相似文献   
9.
载脂蛋白免疫比浊法有关问题解答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载脂蛋白免疫比浊法有关问题解答李培瑛,王抒(卫生部北京老年医学研究所生化室,北京100730)目前国内临床实验室已陆续开展载脂蛋白(apo)AI、B测定。随着检测需求量的增加,相应的试剂盒品种日益增多。但由于载脂蛋白纯品的生产技术难度大,对纯度要求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非肥胖人群中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与动脉僵硬度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进行瞬时弹性成像仪检查和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测定的健康体检者临床资料,以受控衰减参数(CAP)评价脂肪肝, baPWV评价动脉僵硬度,最终纳入3049例非肥胖体检者进行研究,分析纳入非肥胖人群的临床资料,多因素分析影响非肥胖人群高动脉僵硬度的危险因素,评估CAP对高动脉僵硬度的预测价值。结果 3049例非肥胖体检者中NAFLD患者1135例,占37.2%,其中轻度、中度、重度NAFLD患者分别为445例(14.6%)、406例(13.3%)和284例(9.3%)。高动脉僵硬度900例,占29.5%,其中轻度、中度、重度高动脉僵硬度人群分别为555例(18.2%)、199例(6.5%)和146例(4.8%)。NAFLD人群的收缩压、舒张压、baPWV均高于正常人群,高动脉僵硬度百分比均大于正常人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动脉僵硬度人群的年龄、男性比例、收缩压、舒张压、体质量指数(BMI)、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谷丙转氨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