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4篇
临床医学   1篇
综合类   1篇
中国医学   9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圣耀 《光明中医》2013,(12):2678-2679
中医门诊病案,是患者在门诊接受中医医生诊治经过的客观记录.本文结合个人经验和古代文献,从取得患者信任、完善基本信息、体现辨证要点、中西医学互参等四个方面总结了个人书写中医门诊病案的体会.  相似文献   
2.
正"血浊"首见于《灵枢·逆顺肥瘦》"刺壮士真骨,坚肉缓节,监监然,此人重则气涩血浊。"张志聪注曰:"其人重浊,则气涩血浊。"此处"血浊"即指血液浑浊不清的状态。近年随着现代中医学发展,血证中"血虚""血瘀"分型已不能完全涵盖心脑血管疾病的病理生理特征,且不能详尽其病因病机学特点,故"血浊"理论再次得以发展~[1]。目前较普遍认为,血浊是血液受各种因素影响而导致"血失清纯"或"血的运行异常",并已运用到脑病的防治,获得较好的  相似文献   
3.
采用BATMAN-TCM平台对清心解瘀方组方中药(黄芪、丹参、川芎、藿香、黄连)的19个入血成分进行网络药理学分析,预测得到靶标基因60个,这些基因在27条通路显著富集,提示清心解瘀方可能通过抑制炎症反应、抗血小板、调节心肌细胞钙稳态、抑制交感神经系统、调节糖脂代谢等环节发挥治疗冠心病的作用。通过靶标基因的疾病条目富集分析发现,清心解瘀方不仅可以治疗缺血性心脏病、心律失常、高血压、心力衰竭等心血管疾病,可能对帕金森氏病、慢性阻塞性肺病、抑郁症等当今社会的常见病、多发病亦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4.
因近期国外期刊发表了1篇有关"中药治疗急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研究"文章,发现丹参与院内出血及死亡增加存在相关性,一时引起医学界对中药安全性的广泛讨论。笔者研读原文后发现,该研究为横断面研究,无法得出因果关系推断;文中的"丹参"并不是某一种药物或成分,而是包含多种产品,甚至人参、红参皆归入"丹参"之属;定义的"死亡"将治疗撤出与院内死亡合二为一。鉴于该研究的研究类型及方法学缺陷,笔者认为该文无法得出丹参增加急性心力衰竭患者院内出血及死亡的结论。  相似文献   
5.
附子是《伤寒杂病论》中使用频率较高的辛温药之一,仲景善用其辛温通达之性,在遣方配伍中发挥温阳救逆、温经止痛、助阳化气等功效;同时注意对附子进行炮制、去皮切片、长时间煎煮以降低毒性;并因证因人采取相适宜的剂型与剂量,注意观察不良反应。《伤寒杂病论》中附子的应用,既十分严谨,又灵活多样,深值后世借鉴。  相似文献   
6.
痰瘀互结的发生有痰瘀同生与痰瘀互生两个方面,痰瘀互生又包括痰瘀间的直接和间接转化。当痰瘀互结化热,则易酿生毒邪,蚀脉伤肌,发生心血管事件。因此治疗上,应详细辨析痰瘀互结的病机,或痰瘀同治,或痰瘀互治,根据痰瘀的偏重灵活用药。同时依据气血津液相关及证候动态演变,恰当配伍应用理气、补气和清热解毒药物。  相似文献   
7.
定性研究是应用非定量方法收集、整理、分析研究数据的一种研究方法,常用于研究难以量化的现象和行为。定性研究方法自然性、开放性、整体性、归纳性的特点,与中医药整体观和辨证论治较为一致。将定性研究方法用于中医药名老中医学术思想传承、中医药疗效评价、中医证候标准建立等方面,对中医药学的现代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认为高血压初期病位在肝,以肝气郁结为病机之肇始,气滞、血瘀、痰浊、肝火、肝阳、肝风贯穿其中,其中肝郁化火证为最主要证型,病性属实,多见于青中年,性情急躁易怒为其突出的辨证要点,自拟丹栀逍遥方对高血压初期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在高血压病的辨病诊断与疗效观察中,主张结合其病理生理学特点及中药降压机制进行综合分析,融会贯通,以求既缓解症状、改善生活质量,又逆转疾病的发生、发展,防止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9.
瘀毒的内涵是瘀、毒两种病因的共存及其在心血管事件发生中的转变从化;涉及斑块破裂、血栓形成、组织坏死等病理过程,其现代医学表征当首选具有危险分层及预后价值的指标;治疗上,活血解毒是冠心病瘀毒证的基本治法,根据毒邪浅深,分别应用清透解毒和清热解毒药。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太极拳联合针灸对急性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病人心率变异性、心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2019年9月—2021年11月在山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心病科就诊的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27例和试验组31例,对照组接受常规药物治疗和健康宣教,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太极拳联合针灸治疗,共12周。干预前后比较两组病人心率变异性(HRV)、心功能、6 min步行距离(6MWD)和生活质量简表(SF-36)评分。结果:干预期间病人共发生再住院6例,其中对照组5例,试验组1例。治疗前两组病人HRV、心功能、6MWD和SF-36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RR间期标准差(SDNN)、相邻RR间期差值的均方根(RMSSD)、交感/迷走平衡指数(LF/HF)、左室射血分数(LVEF)、舒张末期内径(LVD)、二尖瓣口舒张早期血流速度和舒张晚期血流速度的比值(E/A)、6MWD和SF-36评分显著优于治疗前(P<0.05),且RMSSD、SDNN、LF/HF、LVEF、LVD、6MWD及SF-36的生理职能、生理功能、总体健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