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篇
  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2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29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17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2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 毫秒
1.
经皮经脾穿刺行食管胃底静脉栓塞治疗消化道大出血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评价经皮经脾途径穿刺脾静脉行门静脉造影和胃冠状静脉栓塞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价值。方法3例重度肝硬化门静脉高压和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大出血患者采用经皮经脾穿刺脾静脉成功后行门静脉造影,明确出血部位后使用弹簧圈栓塞胃冠状静脉。结果经皮经脾穿刺脾静脉均获成功。3例患者栓塞胃冠状静脉后上消化道出血即刻停止。2例于2周后行TIPSS治疗,门静脉复查造影发现门静脉与胃底食管曲张静脉之间出现新的交通支。结论脾脏增大为经皮穿刺脾静脉和门静脉提供了便利。经皮经脾穿刺行食管胃底静脉栓塞是抢救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2.
肝静脉阻塞的血管造影表现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目的 评价肝静脉阻塞的血管造影表现。方法 肝静脉阻塞患者45例,男23例,女22例;年龄9~54岁。全部病例均行下腔静脉造影和肝静脉造影。结果 肝静脉阻塞而下腔静脉通畅37例,肝静脉和下腔静脉同时阻塞8例。肝静脉阻塞而下腔静脉造影表现为肝内段下腔静脉局限性或普遍性狭窄31例,肝内段下腔静脉管径正常者12例,肝静脉开口处出现隔膜膨出征5例,副肝静脉开口处出现隔膜膨出征4例,肝静脉之间交通支形成45例。结论 下腔静脉造影能对肝静脉有无阻塞做出初步判断,隔膜膨出征是肝静脉和副肝静脉开口处膜性阻塞的直接征象,选择性肝静脉造影是诊断肝静脉阻塞的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经颈静脉置管联合足背静脉溶栓治疗混合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78例混合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临床资料。放置下腔静脉滤器后,经颈静脉置管溶栓治疗,同时予以经患侧足背静脉溶栓治疗。观察术后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变化,行彩超评价静脉通畅程度,患者出院后经门诊随访其近期疗效。结果78例患者成功经右颈内静脉置管以及经患侧足背静脉溶栓。48例患者放置下腔静脉滤器,滤器放置成功率100%。术后患者的临床症状均明显缓解,彩超示下肢深静脉血流通畅。患者出院后随访1年,随访结果提示近期疗效满意。结论采用经颈静脉置管联合足背静脉溶栓治疗混合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可以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 评价三维DSA(3D DSA)在腔静脉闭塞型布加综合征诊断和介入治疗中的价值.方法21例下腔静脉(IVC)闭塞情况复杂的布加综合征患者经二维DSA(2D DSA)后前位检查确诊后,加做3D DSA检查.由2名介入放射专业主任医师采用双盲法分别阅读2D DSA和3D DSA图像以评价IVC解剖结构,并采用x2检验比较两者对血管的显示情况.根据2D和3D DSA检查结果施行IVC球囊扩张术或支架置入术.结果 所有患者3D DSA均能准确显示IVC闭塞端位置、形态、侧支血管开口及其空间位置关系,检出侧支血管起源于闭塞端9例;2D DSA能显示闭塞端位置、形态、侧支血管开口及其空间关系7例,检出侧支血管起源于闭塞端2例,两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12.07和5.14,P<0.05).仿真血管内镜成像显示IVC内游离血栓3例、附壁血栓1例.全部患者均治疗成功,1例并发IVC破裂出血,无其他并发症.结论3D DSA在IVC闭塞的诊断中能提供有价值信息,对腔静脉闭塞型布加综合征介入治疗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副肝静脉成形术在Budd-Chiari综合征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4  
目的 评价副肝静脉成形术[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TA)及支架置入术]在Budd-Chiari综合征(BCS)介入治疗中的价值。方法 本组14例BCS患者均为肝静脉,副肝静脉狭窄或闭塞,主要症状和体征为腹胀,腹痛,腹水,肝脾肿大等,均接受了副肝静脉成形术,采用经股静脉或经颈静脉和经皮经副肝静脉途径开通副肝静脉的方法。结果 14例BCS开通副肝静脉均获得成功,未发生严重并发症,术后临床治愈7例,有效5例,无效2例。随访3-48个月。3例PTA后再狭窄(支架内血栓形成1例),1例术后2个月死于消化道大出血。结论 开通副肝静脉有着与开通肝静脉同等的治疗价值。易于操作,且更加安全,适应证为:(1)肝静脉和副肝静脉同时闭塞,而且肝静脉为节段性闭塞;(2)副肝静脉明显代偿性扩张,其管径大于8mm。  相似文献   
6.
目的 评价三维CT血管造影(3D—CTA)在颅内动脉瘤栓塞治疗中的指导意义及其局限性。方法 本组所有患者均进行DSA造影检查和3D—CTA检查。3D—CTA图像重建时分别采用最大强度投照(MIP)、表面成像(SSD)以及模拟内窥镜(flying through)等3种成像方法分别重建颅内血管三维图像。脑血管造影常规进行双侧颈内动脉及左侧椎动脉造影,必要时进行右侧椎动脉造影。结果 本组11例患者,DSA造影检查和3D—CTA检查各发现动脉瘤11个,各漏诊动脉瘤1个。DSA造影检查动脉瘤最大直径平均4.3mm;3D—CTA检查MIP法测得动脉瘤最大直径平均4.5mm,SSD法动脉瘤最大直径平均5.7[mm。结论 3D—CTA能够避免常规DSA造影检查时产生的影像重叠,但是三维重建后的影像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制定合理的检查方案可有效提高诊断符合率。  相似文献   
7.
肝静脉阻塞之下腔静脉造影表现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肝静脉阻塞之下腔静脉造影征象及临床意义。方法:23例肝静脉阻塞患者,采用股静脉穿刺插管行下腔静脉造影,分析肝静脉开口征象并指导临床治疗(PTA和EMS)。结果:23例患者中,杯口征10例,指压迹征3例,盲袋征4例,未显示6例。采用腔静脉途径开通肝静脉14例。结论:识别阻塞肝静脉造影征象是介入治疗的关键。杯口征和指压迹征皆易开通,盲袋征和未显示者开通则较难  相似文献   
8.
目的 总结经导管肝动脉超选择性栓塞硬化治疗富血供肝海绵状血管瘤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12例富血供肝脏海绵状血管瘤患者,采用超选择性肝动脉插管行平阳霉素碘油乳剂栓塞硬化治疗,观察治疗前后患者肝功能和血管瘤大小的变化以及栓塞治疗相关并发症.结果 本组所有患者均成功实施了栓塞治疗,术后1周复查肝功能显示:ALT、AST、TBIL及IBIL水平较治疗前增高,给予护肝治疗2周后各项指标逐渐下降,术后1个月复查肝功能均恢复正常;术后3个月、6个月分别复查增强CT,见血管瘤增强效应消失,其内碘油沉积良好.血管瘤术前平均直径(6.74±2.16)cm,术后3个月、6个月平均直径分别为(5.74±1.34)cm 和(3.15±0.90)cm(P<0.05).患者术后未出现胆囊坏死、胆管狭窄和肝坏死等严重并发症.结论 经导管肝动脉超选择性栓塞硬化治疗富血供肝脏海绵状血管瘤是一种安全、有效、微创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
Budd-Chiari综合征合并血栓形成的介入治疗   总被引:41,自引:2,他引:39  
目的 探讨Budd-Chiari综合征(BCS)合并血栓形成的介入治疗方法。方法 18例BCS合并血栓形成的患者,2例为肝静脉阻塞合并血栓形成,16例为下腔静脉阻塞合并血栓形成。采用术前抗凝(复方丹参和阿司匹林)或抗凝+尿激酶溶栓治疗,术中分次球囊扩张+支架压迫,术后尿激酶溶栓+抗凝治疗。结果 18例BCS合并血栓形成的患者皆成功地实施了介入开通术,未发生严重并发症。术后下腔静脉压力由(31.82±0.52)cmH  相似文献   
10.
近来,我院收治1例再次肝移植术后出现多项并发症的患者,对其成功进行了诊断和治疗,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