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2篇
特种医学   3篇
综合类   1篇
药学   1篇
  1篇
肿瘤学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用经阴道三维超声诊断及鉴别输卵管间质部妊娠患者及宫角妊娠患者,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7年5月于我院妇科接受手术治疗的输卵管间质部妊娠患者及宫角妊娠患者共70例进行临床实验,经手术和病理监测确诊为输卵管间质部妊娠的患者有40例,确诊为宫角妊娠的患者有30例。分别对这两种不同异位妊娠的患者进行经阴道三维超声检查,并进行鉴别。结果经实验研究可知,经阴道三维超声检查可以确诊为输卵管间质部妊娠的患者有38例(95.00%),其中超声表现为孕囊型的患者有15例,不典型的患者有12例,破裂型的患者有11例;经阴道三维超声检查可以确诊为宫角妊娠的患者有27例(90.00%),其中超声表现为孕囊型的患者有12例,不典型的患者有8例,破裂型的患者有7例。经阴道三维超声对输卵管间质部妊娠患者和宫角妊娠患者的确诊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阴道三维超声诊断输卵管间质部妊娠患者和宫角妊娠患者均有很高的确诊率,在临床中可以帮助输卵管间质部妊娠患者和宫角妊娠患者尽早确诊,使患者尽早接受治疗,从而提高临床效果,因此,在临床上可以大力推荐这种影像诊断方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血清和肺组织TGF-β1、IL-6在放射性肺损伤中的改变及甲基氢化泼尼松对其预防作用。方法 40只Wistar种雌性大鼠,按随机分为照射组(A组)20只、照射加甲基氢化泼尼松组(B组)20只。A组于照射开始后第一天开始腹腔注射生理盐水1ml.kg-1.d-1,连用3周;B组于照射后第一天开始腹腔内注射甲基氢化泼尼松1mg.kg-1.d-1,连续3周。以直线加速器产生的6MV-X线对大鼠右肺进行分次照射(3Gy/次,2次/周,累积剂量最高为30Gy),于照射后第4、6、8、12、26周处死,各时相点每组各处死4只。观察动物肺大体标本、行HE染色观察大鼠肺组织学变化、ELISA法检测血清TGF-β1、IL-6和SP法检测肺组织TGF-β1、IL-6的表达。结果照射加甲基氢化泼尼松组较单照组肺泡炎和纤维化出现晚且程度减轻;检测显示,照射加甲基氢化泼尼松组的血浆TGF-β1、IL-6含量还是肺组织TGF-β1、IL-6表达在各时相均低于单照组。结论甲基氢化泼尼松可以降低照射部位组织中TGF-β1和IL-6的含量,减轻了大鼠放射性肺损伤的发生率及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结合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小儿肠套叠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我院儿科收治的疑似肠套叠患儿60例,采用高频超声结合彩色多普勒超声进行检测,通过手术或生理盐水灌肠复位确诊后,总结患儿的各项HFU检查指标:1)临床特征方面:分析60例患儿经HFU探测肠套叠的典型影像特征;2)检测准确率方面:分析肠套叠肠管壁的超声血流信号,统计CDFI及CDPI两种显像方法的血供显现情况,同时进行分析对比,并以此为标准。结果高频超声检查均清晰显示"同心圆"及"套筒征",呈"同心圆"有33例,占55.0%;呈"套筒征"有27例,占45.0%。其中,右侧肠套叠54例,占90.0%,左侧肠套叠6例,占10.0%。有51例肠套叠患儿在HFU扫描中CDFI及CDPI血流声像图清晰,表现为条状及棒状血流;其余4例小儿的CDFI及CDPI未发现异常血流信号,无法检测出频谱,说明很可能出现肠管坏死。对这4例患儿实施灌肠或手术均确诊为肠坏死。本组病例中,实施彩超引导下生理盐水灌肠复位55例,5例灌肠复位失败后通过临床手术确诊,检测准确率为100%,无误诊或漏诊。结论小儿肠套叠诊断中应用HFU结合CDFI检测,具有便捷、无创、特异性及准确性的特点,并且CDFI及CDPI还可以观察肠管的血运,可以作为早期肠套叠诊断的首选方式,为临床治疗措施的选择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分析Graf法超声在1500例婴儿高危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DDH)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3月至2015年9月期间在深圳市宝安区妇幼保健院出生的1500例DDH多种高危因素新生儿为研究对象,行Graf法超声检查。比较不同高危因素患儿的DDH发病率,及合并2种、3种、4种高危因素患儿的DDH发病率;比较异常与正常髋关节α角、β角的差异;同时将临床查体及X线检查作为“金标准”,评估Graf法超声对DDH的诊断效能。结果1500例婴儿中,DDH检出率为21.00%;女性、臀位分娩、有家族史、伴有其他骨骼肌肉畸形的DDH检出率分别为23.04%、25.32%、24.07%、24.51%,均高于男性、非臀位分娩、无家族史、不伴有其他骨骼肌肉畸形者(9.38%、4.76%、12.41%、17.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合并2种、3种、4种高危因素DDH检出率分别为18.28%、23.06%、33.82%;合并不同数量高危因素患者DDH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合并高危因素越多,DDH检出率越高。被检的3000个髋关节中,髋关节异常率14.00%,异常髋关节中,Ⅱc型9.80%,Ⅱd型2.33%,Ⅲ型1.37%,Ⅳ型0.50%。测量Ⅱc型、Ⅱd型、Ⅲ型髋关节α、β角发现,相比正常髋关节,异常髋关节α角显著变小,β角显著变大(P<0.05)。Graf法超声诊断DDH准确度为99.80%,敏感度为98.59%,特异度为100.0%。结论对具有高危因素婴儿采用Graf法超声筛查DDH,能够早期诊断,特别是合并多种高危因素的婴儿;且Graf法超声对于婴儿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具有良好的诊断效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使用超声技术诊断小儿肠套叠及用超声引导下水压灌肠疗法治疗该病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期间深圳市宝安区妇幼保健院收治的242例疑似患有肠套叠的患儿作为研究对象.为这些患儿均使用超声技术诊断肠套叠.观察为这些患儿使用超声技术诊断肠套叠的准确率.为病情被确诊为肠套叠的患儿使用超声引导下水压灌...  相似文献   
6.
 目的 应用Varian ix加速器机载影像(OBI)系统研究盆腔肿瘤精确放疗摆位误差,为临床提供参考数据。方法 对适形调强放疗的15例盆腔肿瘤患者进行研究,测量患者左右(X)、头脚(Y)、前后(Z)3个方向的线性误差以及分别以X、Y、Z轴旋转形成的相应U、V、W旋转误差,在线校正摆位误差并记录误差值。统计校正前后的误差,采用二参数法计算临床靶体积(CTV)到计划靶体积(PTV)的外放边界(MPTV)。结果 15例患者共行146次首次摆位后和治疗后锥形束CT扫描,在X、Y、Z方向上系统误差(均数)±随机误差(标准差)分别为(1.23±0.134)、(-2.02±7.96)、(-1.87±3.13)mm,治疗后分别为(0.49±1.14)、(-0.98±2.28)、(-1.87±3.13)mm。X方向的锥形束CT扫描摆位床值在首次摆位后及校正前、后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Y和Z方向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校正后的摆位误差在Y和Z方向低于首次摆位后(P<0.05);U、V、W 3个方向上摆位误差分别为(0.72±1.23)°、(0.06±1.12) °、(0.12±0.97)°,旋转误差一般不超过3°。由于在线校正只对平移误差进行了校正,U、V、W校正前后无差异。纠正前X、Y、Z方向的MPTV分别为2.55、9.61、5.93 mm,纠正后分别为1.78、3.55、2.74 mm。结论 使用OBI系统在线或离线指导摆位误差的修正可以提高摆位的精度,减少摆位的不确定性,在维持或提高局控率的同时,减少周围正常组织的照射,从而达到提高治疗精度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应用超声Graf法筛查临床体征阳性合并其他高危因素婴儿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的临床价值。方法对488例临床体检提示有臀纹或大腿纹不对称、下肢长度差异、髋外展受限等阳性体征同时合并其他高危因素(女性、臀位妊娠、家族史或伴有其他骨骼肌肉畸形等)的婴儿进行髋关节超声Graf法检查,并与Graf髋关节病理分型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976个受检髋关节中,Ⅰ型髋关节914个,占93.6%;Ⅱ型髋关节49个,占5.1%,其中ⅡA型25个,ⅡB型13个,ⅡC型11个;D型髋关节4个;Ⅲ型髋关节7个;Ⅳ型髋关节2个。合并臀位妊娠与合并家族史、合并家族史与合并其他骨骼肌肉畸形的婴儿不成熟髋关节及DDH髋关节阳性检出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超声是筛查高危婴儿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的首选方法,并可比较不同高危婴儿之间发病率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8.
放化疗已成为大部分不能手术切除的局部进展晚期肺癌、食道癌等胸部肿瘤的主要治疗选择.而放化疗引起的治疗相关性肺损伤成为限制治疗效果的主要因素之一,同时也影响了患者的生存质量,甚至危及生命.该文综述了近年来放化疗相关性肺损伤在发病机制、病理改变、影像学表现及诊治方面的研究现状和进展.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脐动脉血流搏动指数(PI)值联合胎盘体积在评估早发型子痫前期(PE)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100例早发型PE作为早PE组,同期选取正常妊娠妇女100例作为正常组,所有研究对象于孕18~20周均检测脐动脉血流PI值及胎盘体积,分析两者对早发型PE的评估价值。结果:早PE组脐动脉血流PI值明显高于正常组,且胎盘体积明显低于正常组(均P0.05);ROC曲线结果显示,脐动脉血流PI值以1.00为临界值时,评估早发型PE发生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86.00%、84.00%、85.00%,胎盘体积以68.50 cm3为临界值时为82.00%、78.00%、80.00%,两者联合时为96.00%、94.00%、95.00%,两者联合均明显高于两者单独应用(均P0.05),两者单独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脐动脉血流PI值、胎盘体积与早发型PE的发生有关,检测两者水平有利于该病的评估,且两者联合时具有更高的评估效能,值得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接受三维适形或调强放疗的肺癌患者放疗前后肺灌注显像的变化、肺受照射的剂量体积直方图(DVH)参数等,并结合临床因素,探讨其与放射性肺炎发生的相关性。方法 18例接受三维适形或调强放疗的肺癌患者放疗前后行肺灌注显像检查,比较照射前后肺灌注显像的变化。放射性肺炎的评价按美国肿瘤放疗协作组(RTOG)急性放射性肺炎标准评定。获得的CT与单光子发射CT(SPECT)肺灌注图像融合后,将等剂量曲线投影到SPECT图像,将传统的DVH转换成f-DVH。将f-DVH曲线中每例患者的V5、V10和V20所对应的灵敏度与特异度相加,取其最大值,寻找到曲线的界值。分析放疗前后肺灌注显像变化及肺受照射的DVH与放射性肺炎发生的相关性。结果 18例患者中,33.3 %(6/18)发生了2级以上放射性肺炎。放疗前后肺灌注受损加重者2级以上放射性肺炎发生率为62.5 %(5/8),肺灌注受损改善者发生率为10.0 %(1/10)。f-DVH图曲线中V5、V10和V20的界值分别为53 %、41 %和27 %,以V5对中重度急性放射性肺炎的预测准确度最高。放疗前后肺灌注显像的变化联合全肺DVH参数V5是放射性肺炎最强的预测因素。结论 肺癌患者放疗前后肺灌注显像能反映患侧肺灌注功能的变化。放疗前后肺灌注显像的变化联合DVH参数V5有望作为预测放射性肺炎发生的指标。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