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3篇
综合类   3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目的 探讨早产儿败血症发生的危险因素,总结治疗策略.方法 对我院2012年1月~2014年10月出生的600例早产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败血症的发生率,及进一步对其诸多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将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危险因素进一步进行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 600例早产儿中,有58例确诊患有败血症,其发病率为9.7%;胎龄<34w、出生体重<1500g、机械通气时间≥72h、肠外营养时间≥7d及中心静脉置管因素为早产儿败血症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早产儿败血症发生率较高,存在诸多院内感染易感因素,尽量较少入侵操作次数、缩短肠外营养时间等因素,可明显降低患者的败血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同步换血疗法治疗新生儿重度高胆红素血症19例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 探讨新生儿外周血管同步换血疗法及换血前后血生化指标的变化。方法  19例重度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采用外周血管同步换血疗法 ,对换血前后血常规、电解质、胆红素进行测定和分析。结果 换血后 ,总胆红素换出率为 47.5 % ,贫血改善 ;换血前后血电解质、血糖水平稳定 ,但血白细胞和血小板明显降低。结论 外周血管同步换血疗法操作简便、安全 ,是新生儿换血治疗较理想的方法 ,换血后出现白细胞、血小板降低 ,提示换血后应预防感染、出血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儿科抗生素的应用状况以及葡萄糖球菌的耐药情况,并对儿科抗生素使用合理性进行评价。方法:选取我院儿科抗生素应用状况数据库资料作为研究对象,分析我院儿科抗生素应用状况、葡萄球菌对不同抗生素的耐药性情况。结果:儿科抗生素使用率较高,平均使用率达90.96%,而且某些单品种抗生素使用较多,微生物送检率达91.29%;葡萄球菌对常用抗生素青霉素、红霉素等的耐药性可达88.0%以上,对万古霉素尚未产生耐药性,辛内吉及呋喃坦啶耐药性较低,低于10%;抗生素二联用情况也比较常见,占35.83%,三联及以上联用情况尚未出现。结论:儿科抗生素使用率比较高,而且葡萄球菌的耐药性情况也较为普遍,临床医护人员需要对此引起重视,合理应用抗生素,保证疗效的同时,预防细菌耐药性的增强。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小儿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的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从2013年1月~2014年6月入院治疗的45例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诊治病例。对比所有患儿的临床诊断与治疗方法。结果所有患儿经治疗后,4~11 d体温恢复正常,6~17 d咳嗽症状缓解,经治疗后43例患儿肺部炎性反应消失,2例患儿病情进展为闭塞性细支气管炎,6个月后病情无改善。结论通过对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的临床症状和指标的监测,能协助早期确诊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予对症药物支持治疗,提高临床治愈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研究川崎病合并肝损害的特点,对其可能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从而增加对川崎病合并肝损害的认识。方法:选取本院2008年5月-2014年5月收治的78例川崎病患儿的临床资料,总结对其肝损害的临床特点,并记录患儿血常规、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肝功能、腹部B超等指标,根据是否有肝功能损害分为肝损害组及对照组,其中肝损害组26例,对照组52例,对两组患儿进行对照分析。结果:78例川崎病患儿肝损害者26例,占33.3%,21例患儿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升高在200 IU/L以内,约占80.8%,其中肝肿大者3例,黄疸1例,脾大1例,分别占肝损害患者的11.5%、3.8%、3.8%。肝损害组与对照组ALT、AST、GGT水平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白细胞计数、血小板异常进入回归模型;而CRP、ESR等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小板异常是川崎病患儿肝损害的主要因素,同时白细胞计数亦与肝损害存在联系,应对其提高重视,尽早干预治疗。  相似文献   
6.
极低出生体重儿97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蒙来成  李军黎  龙敏跃 《广东医学》2007,28(8):1325-1326
目的 探讨极低出生体重儿(VLBWI)的围生期及临床特点,分析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97例VLBWI(含12例超低出生体重儿)的一般情况、母孕期情况及新生儿临床特点.结果 胎龄小于31周者占61.9%,小于胎龄儿占15.5%,15.5%为多胎;16.5%有胎盘早剥史,13.4%有胎膜早破史,19.6%母亲有妊高征;36.1%有窒息史;产科异常是早产的主要原因.低体温、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呼吸暂停、贫血是常见的并发症;小胎龄、低体重、NRDS及休克是VLBWI主要死亡原因.结论 加强高危妊娠监测,预防早产是改善VLBWI预后的根本措施,提高新生儿窒息、NRDS和休克的防治水平是提高VLBWI存活率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7.
76例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及其并发症临床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及其并发症患儿的临床特征。方法对76例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76例患儿中42.1%有发热、咽峡炎、肝脾大、淋巴结大、皮疹等典型症状;早期淋巴细胞≥50%者26例(34.2%),单核细胞 淋巴细胞≥60%者39例(51.3%),异型淋巴细胞≥5%者68例(89.4%);消化系统主要表现为肝脏酶学改变:乳酸脱氢酶升高57例(75%),天冬氨酸转氨酶升高52例(68.4%),丙氨酸转氨酶升高47例(61.8%),总胆汁酸升高34例(44.7%);呼吸系统表现为支气管炎和支气管肺炎30例;抽搐3例。对临床表现类似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但EBV-VCA-IgM阴性或嗜异凝集试验阴性的患者需进一步作CMV病毒特异性抗体检测。结论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是累及多系统的全身性疾病,临床表现多样,主要表现为感染相关性淋巴或淋巴样腺体组织反应性改变和多器官功能所损。大多数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呈良性临床经过,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8.
选取2012年1~12月我院收治的80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小剂量多巴胺和多巴酚丁胺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缓解时间,临床显效率和总有效率。结果观察组的喘息、湿啰音和哮鸣音等临床缓解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临床显效率与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小剂量多巴胺联合多巴酚丁胺能够有效提高婴幼儿毛细支气管炎的临床疗效,缩短临床症状改善时间,适合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儿科呼吸机应用于小儿呼吸功能不全的技术要求及临床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选取我院34例呼吸功能不全的小儿患者,对患儿应用儿科呼吸机作为实验组,对照组选取同期采用常规治疗方法的30例患儿,分析儿科呼吸机应用于小儿呼吸功能不全的技术要求及两组患儿经治疗后的临床效果。结果:实验组患儿死亡率(5.88%)明显低于对照组患儿死亡率(30.00%),实验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8.82%)明显低于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5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儿科呼吸机应用于小儿呼吸功能不全,降低患儿死亡率,治疗后痰阻、肺不张和肺水肿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减少,安全,有效,应该在临床上大量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联合吸入喘乐宁,爱喘乐和普米克令舒对毛细支气管炎的疗效。【方法】将毛细支气管炎患儿93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48例,对照组45例,两组常规治疗方法相同,观察组联合雾化吸入喘乐宁,爱喘乐和普米克令舒,对照组仅予常规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及解除主要症状和体征的时间。【结果】观察组有效率93.75%,对照组有效率77.78%。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联合吸入喘乐宁,爱喘乐和普米克令舒治疗毛细支气管炎显效迅速,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