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2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4篇
皮肤病学   6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29篇
预防医学   14篇
药学   9篇
中国医学   4篇
肿瘤学   7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7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溴化异丙托品与氨茶碱片对支气管扩张作用的对比观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比较定量雾化吸入溴化异丙托品与口服氨茶碱片对支气管扩张的作用。方法对26例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采用安慰剂控制的双盲交叉试验,于试验前及试验后30分,1,2,3,4,5,6小时分别测定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结果使用溴化异丙托品及氨茶碱后FEV1平均峰值较基础值增加分别为34%及19%(P<0.01);达峰时间分别为1~2小时及2~3小时;FEV1较基础值增加>15%的患者分别为90%及50%(P<0.01);FEV1>15%的平均持续时间为3.6小时及1.6小时,6小时内FEV1较基础值平均增加分别为18%及8%(P<0.01)。结论对COPD患者雾化吸入溴化异丙托品较口服氨茶碱片能更有效的扩张支气管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青年期直肠癌的临床及病理学特征,以提高其治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995~2004年收治的青年期直肠癌患者肿瘤的发生部位、大体类型、组织学类型和淋巴结转移等病理学特征,并观察其预后.结果青年期直肠癌占同期全部直肠癌的8.2%(79/964),其中70.9%的患者肿瘤位于腹膜返折以下,浸润型者占74.7%,粘液腺癌及低分化腺癌者占77.2%,侵犯浆膜者占74.7%,淋巴结转移者占64.6%.这些特点与壮老年直肠癌相比,均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青年期直肠癌的预后极差,五年生存率仅为21.5%(17/79).结论青年期直肠癌有一系列不同于壮老年直肠癌的临床及病理学特征,预后差,其治疗水平的提高有赖于进一步认识这些特征,力争早期诊断及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癌基因CD44V9、CyLinD1和抑癌基因nm23H1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ABC法对52例胃癌中CD44V9、CyLinD1和nm23H1表达进行检测,并对其结果与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在胃癌组织中三者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CD44V971.65%、CyLinD151.3%、nm23H156.61%;在CD44V9阳性胃癌中nm23H1阳性表达率(41.03%)明显低于CD44V9阴性胃癌(92.30%)(P<0.01);在CyLinD1阳性胃癌中nm23H1阳性表达率(38.23%)也明显低于CyLinD1阴性胃癌(88.89%)(P<0.01);CD44V9和CyLinD1的阳性表达与胃癌的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及TNM分型有关(P<0.01);nm23H1的阳性表达与分化程度和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与TNM分期无关(P>0.05)。结论:nm23H1与CyLinD1、CD44V9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呈负相关系,并与胃癌的部分生物学行为有关,三者联合检测可作为临床上预测胃癌的转移与进展程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检测动脉灌注新辅助化疗后大肠癌癌组织中PCNA、VEGF、P53及MVD表达的变化,探讨其对大肠癌治疗的意义。方法选取病理诊断明确的进展期大肠癌患者128例,随机分为实验组68例、对照组60例,实验组术前行动脉灌注化疗1-2周期,对照组直接行手术治疗,应用免疫组化方法分别检测治疗前病理活检标本及手术后癌组织中PCNA、VEGF、P53及MVD的表达。结果动脉灌注新辅助化疗后完全缓解22.1%,部分缓解44.1%,总有效率达66.2%。术后癌组织中PCNA、VEGF及MVD的表达实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动脉灌注新辅助化疗后临床有效者癌组织中PCNA、VEGF及MVD的表达降低(P〈0.05);临床无效者化疗前后PCNA、VEGF及MVD的表达无显著性差异(P〉0.05)。P53的表达在实验组与对照组之间及实验组化疗前后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实验组平均疾病无进展时间为37个月,对照组为20个月,二者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动脉灌注新辅助化疗对进展期大肠癌的治疗疗效肯定,PCNA、VEGF及MVD的联合检测可以作为大肠癌动脉灌注新辅助化疗疗效的客观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腹腔热灌注化疗联合静脉化疗治疗进展期胃癌术后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 将100例接受胃癌根治术的进展期胃癌术后患者随机分为腹腔热灌注化疗联合静脉化疗组(观察组,n=50例)及单纯静脉化疗组(对照组,n=50例),行胃癌根治术后,观察组先予5-Fu+DDP腹腔热灌注化疗4次后予FOLFOX6方案静脉化疗;对照组仅予FOLFOX6方案静脉化疗,后定期随访观察疗效及并发症.结果 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治疗并获得随访.观察组3年、5年生存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3年、5年腹腔的局部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腹腔热灌注化疗联合静脉化疗可提高进展期胃癌术后患者的长期生存率及降低局部复发率,是目前胃癌综合治疗中较为合理的手术后辅助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6.
青年胃癌的发病率相对较低,但近年来有增高的趋势。肿瘤科医生应该在肿瘤生物学的基础上作出治疗决策,除对病人的全身情况全面了解外,着重对原发癌灶及其局部扩散的准确判断,从而为选择适合病人的最佳手术方案提供保证。D2手术是目前进展期胃癌淋巴结清扫的标准手术,术中严格执行无瘤技术,预防医源性肿瘤扩散,新辅助治疗和辅助化疗对改善青年胃癌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高频通气(HFV High Frequency Ventilation)作为一种安全可靠操作简便的新型机械通气方法。它具有氧合作用好,潮气量(VT)小,吸气峰值低,可以维持通气等优点,引起国内外临床医师的重视,并较多地应用于临床。现将HFV的研究及临床实践的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左半结肠癌并急性肠梗阻的外科治疗方法,观察外科治疗左半结肠癌并急性肠梗阻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分析100例左半结肠癌并急性肠梗阻的I临床资料,分析所有患者的外科治疗方法、临床疗效及术后并发症。结果:100例患者均行外科治疗,其中64例行结肠I期切除吻合术;24例采用分期手术;12例行I期造瘘、Ⅱ期肿瘤切除吻合术。术后并发吻合口瘘1例,肺部感染2例,切15感染4例,手术并发症发生率7%。随访1、3年的生存率分别为76%、60%。结论:手术治疗左半结肠癌并急性肠梗阻临床疗效确切,I期切除吻合手术治疗左半结肠癌并急性肠梗阻可行,根据情况分期手术可行,且可获得显著疗效,值得在l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应用显微分光光度计,并结合粘液组织化学方法观测了18例临床大肠癌和1例非癌大肠标本的正常肠上皮细胞、癌旁粘膜(移行粘膜)上皮细胞和癌细胞核DNA含量(石蜡切片,Feulgen染色),并初步探讨“移行粘膜”的意义。正常大肠粘液以硫酸粘液为主,可伴有少量的唾液酸粘液,但唾液酸粘液在大肠的不同肠段分布不同。核DNA含量测定表明,正常大肠上皮细胞核DNA含量(X=6.972)分布较集中,绝大多数细胞为近二倍体~近四倍体分布,几乎没有超四倍体  相似文献   
10.
心脉龙对慢性肺心病患者血液动力学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