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篇
  免费   0篇
儿科学   6篇
妇产科学   5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21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4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总结应用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方法治疗新生儿高间接胆红素血症的护理特点与体会。方法应用外周动脉-静脉同步换血方法治疗高间接胆红素血症23例27次。结果27例次患儿换血量(152.08±25.83)ml/kg,换血速度(53.85±5.77)ml/(kg·h)。换血后血清总胆红素、间接胆红素、直接胆红素比较差别均有非常显著性(P<0.01),总胆红素、间接胆红素、直接胆红素换出率为46.22%、46.68%、44.76%。换血后血白细胞、血红蛋白与换血前比较异均有非常显著性(P<0.01);换血前红细胞与换血后比较无显著差别(P>0.05);换血后血小板与换血前比较异有显著性(P<0.05)。换血过程发生充血性心力衰竭1例,换血后出现贫血2例。结论动-静脉同步换血能有效降低血清胆红素水平。对存在引起高间接胆红素血症高危因素者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以利于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换血前后要做好对患儿实时、持续病情监测,防止出现换血所致的各种并发症。  相似文献   
2.
外周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术 (peripher allyinsertedcentralcatheterization ,PICC)是指采用引导针经外周静脉穿刺 ,将一根由硅胶材料制成、标有刻度、能以放射显影的中心静脉导管插入并使其顶端位于上或下腔静脉内的深静脉导管置入术。PICC术是病理新生儿保持静脉开放的主要方法之一。我科于 2 0 0 0年 8月~2 0 0 1年 12月共行PICC术 72例次 ,现就感染情况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对象 均为病理新生儿 ,出生孕周2 6~ 39周 ,平均 (33 15± 2 72 )周 ;出生体重 680~ 315 0g ,平…  相似文献   
3.
中医按摩对早产儿生长发育及高胆红素血症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了解和证实中医按摩对早产儿生长发育和黄疸消退的促进作用。方法选取本院住院早产儿102例,随机分为实验组50例和对照组52例,实验组给予按摩,3次/d,15min/次,共15d或以上,对照组按常规护理但不进行按摩,2组同时测量身高、体重、大小便次数、摄入总量及黄疸指数。结果实验组生长发育及黄疸消退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实验组对早产儿的生长发育和黄疸消退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水胶敷料在预防撕揭胶布对新生儿皮肤损伤的效果.方法:脐静脉置管的新生儿100例,实验组与对照组各50例,在固定时脐静脉导管时实验组以水胶敷料(商品名:安普贴)贴于腹部皮肤后再贴上胶布,对照组直接将胶布贴在腹部皮肤上,观察两组新生儿在留置脐静脉导管期间反复撕揭胶布引起皮肤损伤的情况.结果:实验组在留置脐静脉导管期间反复撕揭胶布对皮肤损伤较对照组少,且对胎龄≤33周及出生体重<1.5kg的新生儿效果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胎龄>33周、出生体重≥1.5kg的新生儿效果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水胶敷料能有效预防撕揭胶布对新生儿皮肤的损伤,特别是对胎龄≤33周和体重< 1.5kg的新生儿,效果更明显,且方法简便,无副作用,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5.
袋鼠式护理(KangarooMotherCare,KMc),又称皮肤接触护理(SkintoSkinCare,SSC),指新生儿母(父)亲类似袋鼠等有袋动物照顾婴幼儿的方式,即由皮肤接触的方式,将新生儿直立式地贴在母(父)亲的胸口,提供他(她)所需的温度及安全感[1]。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治疗早产儿疾病的情况,以采取更好的护理措施.方法分析了我院行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治疗的早产儿12例护理.结果换血原因:败血症7例,败血症并DIC 3例,DIC 1例,不明原因高胆红素血症1例.其中治愈7例,家人放弃1例,死亡4例.结论进行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治疗的早产儿多病情危重,做好监护,做到有重点、有计划护理是重要的.  相似文献   
7.
危重新生儿应用外周穿刺中心静脉导管并发症及处理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外周穿刺中心静脉导管 (PICC)可建立维持较长时间和通畅的静脉通道 [1 ,2 ] 。现将常见并发症及处理报道如下。一、资料和方法1.对象 :2 0 0 0年 8月~ 2 0 0 2年 5月在 NICU住院新生儿 10 0例 ,胎龄 2 6~ 4 1周 ,平均 (33.31± 3.0 2 )周 ;出生体重6 80~ 340 0 g,平均 (180 3± 4 85 ) g;住院 6~ 138d,平均 (7±19) d。2 .材料 :美国 BD公司 1.9Fr规格 PICC包。3.统计学处理 :数据处理采用 χ2 检验。二、结果1.2次置管 :7例因导管堵塞、脱出、断裂等原因 2次置管 ,实际完成 10 7例次。2 .导管留置时间 :3~ 131d,平均 (2 1± 18)…  相似文献   
8.
NICU应用外周穿刺中心静脉导管100例体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介绍经外周穿刺中心静脉导管(PICC)在NICU的100例应用经验,对NICU住院新生儿100例,采用1.9 Fr规格导管行置管术。结果显示:导管留置3~131天,平均21.47±18.42天。100例中7例因各种原因2次置管,实际完成107例。穿刺贵要静脉66例次,正中静脉27例次,头静脉12例次,大隐静脉2例次,经贵要静脉、正中静脉、头静脉穿刺导管顶端到达上腔静脉发生率为59.09%、33.33%和25.77%,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100例中死亡或放弃治疗9例,余91例患儿中完成治疗计划拔管81.32%,因静脉炎拔管3.30%,因导管堵塞或脱出拔管各5.49%,因导管破裂拔管3.30%,因穿刺部位局部感染拔管1.10%。因此,NICU患儿应用PICC能有效地解决建立通畅静脉通道的问题;其使用安全简便,适用范围广;穿刺血管以上肢肘部静脉为宜;规范操作规程能减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治疗早产儿疾病的情况,以采取更好的护理措施.方法分析了我院行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治疗的早产儿12例护理.结果换血原因:败血症7例,败血症并DIC 3例,DIC 1例,不明原因高胆红素血症1例.其中治愈7例,家人放弃1例,死亡4例.结论进行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治疗的早产儿多病情危重,做好监护,做到有重点、有计划护理是重要的.  相似文献   
10.
外周穿刺中心静脉导管用于早产儿的方法与条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外周穿刺中心静脉导管 (PeripherallyInsertedCentralCatheter ,PICC)是静脉输液的有效途径。我们将PICC应用于早产儿并对应用条件进行初步探讨 ,现报道如下。1 对 象2 0 0 0年 8月至 2 0 0 1年 10月在本科住院的早产儿 5 4例 ,男 35例 ,女 19例。其中 5例分别因导管堵塞或脱出、局部感染、再次入院等先后 2次行PICC置入术 ,实际完成 5 9例次。胎龄 2 6~ 36周 ,出生体重 6 80~ 2 5 0 0 g ,住院 8~ 138天 ,平均 31.15± 2 0 .13天。2 方 法由护理人员负责病例选择、术前准备、术中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