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篇
  免费   0篇
儿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5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8篇
综合类   13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二级脾蒂离断同步自体脾血回输技术在脾切除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目的:探讨二级脾蒂离断同步自体脾血回输在脾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1999年11月-2002年9月间门静脉高压,淤血性脾肿大38例病人,其中21例采用二级脾蒂离断同步自体脾血回输,17例采用传统脾血回输方法。比较两组的脾血回输量、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前后血红蛋白变化及异体输血情况。结果:二级脾蒂离断同步自体脾血回输组脾血回输量高于传统脾血回输组(P<0.05)。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前后血红蛋白增加值两组差别无统计意义(P>0.05)。传统脾血回输组有4例行异体输血(200-400ml),同步自体脾血回输组未行异体输血。结论:二级脾蒂离断同步自体脾血回输技术,操作简便,显著提高了自体脾血回输量,避免了异体输血。  相似文献   
2.
朱锦辉  王克畏  刘金明  赵挺  邹寿椿 《浙江医学》2010,32(10):1489-1491
目的 分析原发性胆囊癌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CVEGF-C)在mRNA和蛋白水平的表达及其与胆囊癌恶性特征的关系.方法 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免疫组化法在mRNA和蛋白水平检测VEGF-C在原发性胆囊癌和胆囊腺瘤样息肉中的表达情况,并分析VEGF-C免疫组化阳性表达与胆囊癌肝浸润、淋巴转移、病理分级和Nevin分期等肿瘤恶性特征的关系.结果 在胆囊癌和胆囊腺瘤样息肉组织中VEGF-C mRNA阳性表达率为88.23%(15/17)和25%(3/12),两者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组化染色VEGF-C蛋白检测阳性表达率为76.47%(13/17)和25%(3/12),两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EGF-C的阳性表达率在胆囊癌肝浸润、淋巴转移和Nevin Ⅳ、Ⅴ期者明显高于无肝浸润、无淋巴转移和Nevin Ⅰ、Ⅱ、Ⅲ期者(P〈0.05),而各病理分级(高、中、低分化)的阳性表达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原发性胆囊癌组织中VEGF-C在mRNA和蛋白水平均存在高表达,VEGF-C阳性表达与胆囊癌肝浸润、淋巴转移和Nevin分期明显相关,但与病理分级无明显相关.  相似文献   
3.
胃癌在我国各种恶性肿瘤中发病率居首位.根治性手术切除是治愈肿瘤的重要方法,姑息性切除可以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积极的手术治疗是胃癌治疗的关键.但胃癌手术后并发症不可忽视,其发生率因术式的不同而有所差别,在15%~40%之间.胃癌术后并发症近期有感染、出血、吻合口瘘、肠梗阻、胰腺炎、心肺等器官损害、耐甲氧西林金葡菌(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 MRSA)肠炎等,远期可有吻合口狭窄、倾倒综合征、营养不良等.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给治疗带来了困难,直接影响患者的预后.因此,减少或防止并发症的发生非常重要.笔者结合多年的临床诊治经验,对胃癌手术后并发症的防治提出几点策略.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肝脏经导管动脉栓塞化疗(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术后胆管狭窄致梗阻性黄疸的外科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4年6月至2010年3月在浙江省人民医院及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行肝脏TACE治疗后出现胆管狭窄的1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7例为原发性肝癌,5例为肝脏血管瘤,3例为转移性肝癌,原发疾病分别为结肠癌2例和胰腺癌1例.肝脏TACE后出现梗阻性黄疸的时间为5~16个月,中位时间为9个月.结果 15例胆管狭窄病例均出现不同程度的梗阻性黄疸,13例经外科手术或经皮肝穿刺胆管造影(percutaneous transhepatic cholangiography,PTC)+放置胆管支架,2例仅行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percutaneous transhepatic cholangial drainage,PTCD).术后梗阻性黄疸均获得明显缓解.5例肝血管瘤状况良好;2例原发性肝癌TACE后梗阻性黄疸随访2年,无胆管梗阻再发和肿瘤复发;其余8例随访3~18个月,均死于原发病恶化.结论手术或介入手段治疗肝脏TACE术后胆管狭窄致梗阻性黄疸可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应根据原发病和胆管梗阻的部位、范围决定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腹腔镜小儿巨脾切除术(LS)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定义小儿脾脏下缘过脐平面,内侧缘过中线为小儿巨脾.按此定义回顾性分析1997年4月至2011年10月同一治疗组诊治的25例腹腔镜小儿巨脾切除和同期的21例开腹巨脾切除(OP)病例,对比手术时间、术中出血、住院时间、脾脏大小等资料.结果 腹腔镜中转开腹1例,其余24例LS顺利完成.腹腔镜与开腹平均手术时间为(69.0±34.5) min和(66.0±41.3) min,两者无统计学差异(P>0.05),其中脾脏游离时间(48.5±24.5) min和(57.8±29.1)min;术中出血(64.0±26.4) ml和(92.8±48.6) ml,住院时间(3.6±2.0)d和(5.8±2.7)d;两者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脾脏大小为(19.2±7.4) cm和(18.3±7.9) cm,两者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2.0%和33.3%.结论 腹腔镜小儿巨脾切除术是安全、有效、切实可行的,能缩短住院时间,减少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12年来行腹腔镜脾切除术(laparoscopic splenectomy,LS)的临床经验,探讨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继发性脾功能亢进和巨脾患者行LS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统计分析178例(主要是肝硬化、继发性脾功能亢进和血液病患者)LS的临床结果,比较巨脾组(62例)和非巨脾组(116例)的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中输血量、中转开腹手术率、并发症发生率和术后住院时间。结果178例LS中转行开腹脾切除术4例(2.2%),出现并发症21例(11.8%);巨脾组和非巨脾组平均手术时间分别为3.0h和2.4h,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21.0%和6.9%,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8.0±2,2d)和(6.6±1.7d),两组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术中失血量、术中输血量和中转开腹手术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LS安全、有效,适用于有脾切除指征的各种脾疾病,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继发性脾功能亢进和巨脾不是LS的禁忌证。  相似文献   
7.
自Langer等提出“组织工程”概念以来,运用组织工程技术构建新型的血管移植物日益受到瞩目。构建具有高度组织相容性、可生长性、可塑性、无排斥反应、无血栓形成、不易感染等潜在优势,移植后又能维持长期通畅,能自我更新的血管移植物是血管组织工程领域的研究焦点。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行食管裂孔疝修补术、迷走神经切断术和贲门失弛缓症肌层切开术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从1995年11月至2006年4月,行腹腔镜食管裂孔疝修补和胃底折叠术28例、腹腔镜迷走神经切断术24例和贲门失弛缓症肌层切开术3例。结果手术时间1.0~4.5h,平均2.5h;术后24~72h即可开始进食流质。无术后并发症,术后平均6d出院。结论腹腔镜手术治疗食管裂孔疝、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和贲门失弛缓症具有疗效确定、创伤小和恢复快的优点,腹腔镜手术适合用于处理胃食管结合部病变。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动物实验来验证袖状内翻加衬网片镶嵌式胰肠吻合术愈合的可靠性。方法 30头家猪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5头。行胰头部切除术后,分别按袖状内翻加衬网片镶嵌式胰肠吻合法(MEPI组)和传统的双层套入式胰肠吻合法(PI组)完成胰腺空肠吻合。分别于术中、术后7天、14天测定胰肠吻合口爆破压;分别于术后7天、14天切取胰肠吻合口周围组织作病理检查,并测定胶原蛋白含量。结果测定胰肠吻合口爆破压:MEPI组和PI组术中分别是(129.7±3.9)mmHg和(65.5±4.6)mmHg;术后7天分别是(184.6±9.2)mmHg和(98.4±11.2)mmHg;术后14天分别是(267.9±9.6)mmHg和(131.8±10.3)mmHg,两组比较均具有显著性的差异(P〈0.01)。测定胰肠吻合口胶原蛋白含量;术后7天分别是(132.5±17.8)mg/g和(96.7±12.6)mg/g;术后14天分别是(202.3±29.8)mg/g和(168.7±22.6)mg/g,两组比较均具有显著性的差异(P〈0.01)。组织病理学:MEPI组在术后7天时胰肠吻合口吻合面可见灶状增生的肉芽组织,术后14天吻合面可见较致密的结缔组织增生,胰腺断面已基本上皮化;而PI组术后7天胰腺残端断面组织坏死较严重,底部肉芽组织增生不明显,术后14天吻合面才可见肉芽组织不完全修复,胰腺残端断面少量上皮再生。结论实验研究表明,新设计的袖状内翻加衬网片镶嵌式胰肠吻合术不仅增强了吻合口缝合的牢固性,而且能加速吻合口的愈合,从而有助于降低胰漏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十二指肠第3、4段切除术的临床适应征及术式。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8月至2011年8月,15例十二指肠第3、4段切除术的临床资料,其中间质瘤6例,结核3例,外伤性十二指肠第3段损伤2例,腺癌2例,绒毛状腺瘤早期癌变1例,错构瘤1例。13例病理证实,2例手术确诊。重建术式:十二指肠空肠端端吻合术3例,空肠十二指肠端侧或侧侧吻合术11例,胃空肠吻合术1例。结果术后发生吻合口瘘2例,1例死亡,其余13例均获治愈。随访平均时间为4年6月,2例发生肝转移,带瘤生存期分别为8、14月,1例胃空肠吻合术后发生吻合1:3溃疡,经吻合1:3切除,空肠十二指肠侧侧吻合术后治愈。结论需要手术治疗的第3、4段十二指肠良性、低度恶性病变,早期肿瘤,无法修复的十二指肠第3、4段损伤,适行十二指肠第3、4段切除术。空肠十二指肠侧侧吻合是较佳的重建术式,胆总管引流,胃窦造口置管十二指肠腔内吸引减压.空肠造口早期肠内营养有助于吻合口瘘的预防和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