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耳鼻咽喉   1篇
临床医学   6篇
综合类   7篇
预防医学   7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正确的、科学的集体儿童体检结果管理模式。方法研究对象为我院儿保科自2008年至2011年连续四年对7家托幼机构4820人次/年集体儿童健康体检资料,通过分析其体检结果的现状,制定出正确的管理模式。结果体检结果家长知晓率低;体检过程流于形式,体检结果缺乏严肃性、真实性和科学性分析。不完善的儿童少年健康体检管理模式,会损害到未成年人的利益。结论集体儿童健康体检结果的管理并不完善,需要改进和制定正确的管理模式。通过正确的管理模式,建立健康体检结果管理标准;规范体检结果通知时限;规范体检结果通知方式。促进少年儿童健康体检达到促进中国整体健康素质的目的,保护家长的合法权利;  相似文献   
2.
不同方法干预高危儿中枢性协调障碍效果比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观察不同方法干预高危儿中枢性协调障碍(zentrale coordination sstorung,ZKS)的效果。方法:选择年龄4~13个月的ZKS患儿101例,随机分为4组,分别为药物治疗组、运动发育治疗组、高压氧治疗组、综合治疗组。药物治疗组:26例.单纯采用脑蛋白水解物注射液;运动发育治疗组:26例,联合使用Bobath法、Vojta法及上田法;高压氧治疗组:27例,单纯使用高压氧;综合治疗组:22例,综合应用药物、高压氧、运动发育疗法及引导式教育。疗程均为3个月。结果:综合应用药物、高压氧、神经发育疗法及引导式教育干预高危儿中枢性协调障碍患儿疗效满意,总有效率达95%,药物治疗组、运动发育治疗组、高压氧治疗组疗效与综合治疗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r=4.89.3.91,4.57,P&;lt;0.05);各组治疗前发育商比较,无显著性差异,具可比性(P&;gt;0.05),治疗后发育商值综合治疗组(61.24&;#177;4.35)&;gt;运动发育治疗组(57.41&;#177;6.42)&;gt;药物治疗组(57.32&;#177;8.19)&;gt;高压氧治疗组(56.33&;#177;5.48)。4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意义(t=2.434,2.740,P&;lt;0.05;t=2.828,7.880,P&;lt;0.01)。结论:早期综合干预方法的介入有利于提高高危儿ZKS干预效果。  相似文献   
3.
脑性瘫痪儿摄食障碍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锦渊 《临床医学》2005,25(8):21-22
目的探讨脑性瘫痪儿童摄食和口运动功能障碍的特征。方法通过问卷与现场观察评价摄食能力,通过神经运动学检查评价口腔器官的运动功能,按照正常儿童摄食发育和口运动情况判定结果。结果88.1%的脑瘫患儿存在口运动障碍,主要表现为口腔器官肌肉痉挛、主动运动减少且不协调和/或不随意运动;90.5%以上患儿有不同程度的摄食障碍,表现为咀嚼困难、吸吮和吞咽困难等。结论口运动及摄食障碍是脑瘫患儿的严重问题之一,正确的评价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脑瘫高危儿发育监测与早期干预的效果.方法 选择因生后窒息和早产在NICU住院的患儿,1个月时随访,发现有肌张力异常者77例,给予早期干预,定期评估监测.坚持随访治疗者36例为干预组,失访未系统治疗者41例作为对照组.两组均在满周岁时(纠正年龄)召回用Gesell量表测定发育商(DQ).结果 干预组DQ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对脑瘫高危儿监测及早期干预对提高高危儿DQ值、降低脑瘫发生率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小儿先天性斜颈早期非手术疗法效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先天性斜颈早期非手术治疗效果. [方法]用非手术治疗方法,包括局部按摩,手法牵引及理疗治疗先天性斜颈. [结果]本法在47例中,有效率达91.5%.年龄越小,越早介入综合干预治疗,疗效越好.[结论]非手术疗法对先天性斜颈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治疗越早效果越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顺德区学龄前儿童心理行为问题现状及影响因素,为早期识别干预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随机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法抽取2019年3—7月来自4所不同幼儿园的3~6岁在园儿童.分别采用Conners父母用症状问卷(PSQ)和家庭自制社会学问卷,收集儿童心理健康状况与个人家庭社会环境等信息,组织家长现场问卷调查后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本次参与调查的儿童共有2164名,平均年龄为(4.9±1.02)岁,其中心理与行为问题异常率28.61%,男性占17.91%,女性占40.96%.经Logistic多重回归分析发现,孩子性别为男性是行为问题发生的保护性因素,母亲孕期年龄(20~40岁)和家庭管教方式(溺爱型、专制型、放任型、混合型)为危险性因素.结论 幼儿园在园儿童心理行为问题发生率较高,应重视在园儿童心理行为问题的及早干预.  相似文献   
7.
8.
目的探讨早期干预对早产儿智能及运动发育的影响。方法将255例早产儿随机分为干预组(130例)与未干预组(125例),同时选取120例正常儿为对照组。对干预组实施定期神经行为发育评估、指导性训练及包括运动疗法、药物疗法、物理电疗法、音乐疗法等在内的强化训练等干预,并定期体检及进行智能发育测试。结果①干预组智能发育指数及运动发育指数明显高于未干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②干预组经过早期综合干预治疗后遗症明显少于未干预组。③干预组患儿在1、2岁时可达正常组水平,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干预可改善早产儿的神经运动发育状况,减少后遗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不同方法干预高危儿中枢性协调障碍(zentralecoordinationsstorung,ZKS)的效果。方法:选择年龄4~13个月的ZKS患儿101例,随机分为4组,分别为药物治疗组、运动发育治疗组、高压氧治疗组、综合治疗组。药物治疗组:26例,单纯采用脑蛋白水解物注射液;运动发育治疗组:26例,联合使用Bobath法、Vojta法及上田法;高压氧治疗组:27例,单纯使用高压氧;综合治疗组:22例,综合应用药物、高压氧、运动发育疗法及引导式教育。疗程均为3个月。结果:综合应用药物、高压氧、神经发育疗法及引导式教育干预高危儿中枢性协调障碍患儿疗效满意,总有效率达95%,药物治疗组、运动发育治疗组、高压氧治疗组疗效与综合治疗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χ2=4.89,3.91,4.57,P<0.05);各组治疗前发育商比较,无显著性差异,具可比性(P>0.05),治疗后发育商值综合治疗组(61.24±4.35)>运动发育治疗组(57.41±6.42)>药物治疗组(57.32±8.19)>高压氧治疗组(56.33±5.48)。4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意义(t=2.434,2.740,P<0.05;t=2.828,7.880,P<0.01)。结论:早期综合干预方法的介入有利于提高高危儿ZKS干预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早期运动疗法对胎儿生长受限儿(FGR)智能及运动发育的影响,为促进儿童保健管理和康复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12年7月-2013年7月FGR将240例随机分为干预组与未干预组,并设120例正常儿为对照组,对干预组实施运动干预为主,配合药物治疗、物理电治疗、音乐疗法,定期体检及智能发育测试。结果 1)干预组智能发育指数(MDI)及运动发育指数(PDI)明显高于未干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2)干预组经过干预治疗后遗症明显少于未干预组。3)干预组患儿在2岁时可达正常组水平,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运动干预可促使FGR的智能发育,提高生活质量,减少社会负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