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3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2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1.
患者女,35岁。阵发性心悸数月。体格检查血压正常,心脏无异常体征发现。未发作时常规同步12导联心电图示窦性心律,心率106次/min,PR间期0.11s,QRs 0.07s,QT间期0.32s,ST-T正常,未见δ波,提示L-G-L综合征。在室上速发作时,应用第一军医大学心电中心研制的ML2000 24导全同步心电图仪进行检查,QRS波不宽,为0.08s,个别导联隐约可见逆行P波,而与之全同步的头胸导联在多数导联可见逆行P波,以HV_1-HV_4及HV_(3R)导联更为明显,见图  相似文献   
2.
预激综合征合并心房纤颤心电图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 分析探讨预激综合征合并心房纤颤的心电图特征及鉴别诊断。方法 分析11例预激综合征合并心房纤颤的心电图的心室率、 f波、RR间距的变化范围以及QRS波的表现。结果 11例心室率为160-230次/分,平均180次/分;当心室率>180次/分时,全部导联见不到f波;RR间距的变化范围为0.18-0.76s;QRS波绝大多数表现为完全预激图形,少数为典型预激图形及正常QRS图形。结论 预激综合征合并心房纤颤的心电图特征是:极快速的心室率,RR间距绝对不等,QRS波增宽呈delta波,QRS波表现为完全预激图形、典型预激图形及正常QRS的不同组合。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ST/T比值对急性心包炎与早期复极综合征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测量60例急性心包炎(实验组)的Ⅰ、Ⅱ、Ⅴ4、Ⅴ5、Ⅴ6导联ST段抬高的幅度及T波振幅,计算同导联ST/T比值,用ROC曲线分析法确定各导联ST/T比值的诊断界点,使用Youden指数确定最佳诊断界点.并以80例早期复极综合征病人为对照组比较上述指标.结果:实验组的T波振幅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ST/T比值则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的ST/T比值的诊断界点在Ⅰ、Ⅱ、Ⅴ4、Ⅴ5、Ⅴ6导联分别为0.29、0.34、0.31、0.28、0.27,其中以Ⅴ6导联ST/T比值大于0.27为最佳诊断界点,其真阳性率为95%、假阳性率为5%.结论:ST/T比值是鉴别急性心包炎与早期复极综合征的可靠指标,Ⅴ6导联ST/T比值大于0.27提示急性心包炎.  相似文献   
4.
465名正常成人QT peak离散度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正常成人QTpeak离散度(QTpd)的正常范围及不同测量者之间的测量误差.方法对465名正常成人以25mm/s纸速记录常规12导联同步心电图.测量QTpd及QTd并比较不同测量者之间QTpd的测量误差.结果最小QTpeak79%出现于V2导联,最大QTpeak43%出现于V6导联、37%出现于aVF导联.465名正常成人QTpd为10ms~55ms[(30±10)ms],不同测量者之间测量结果差异无显著性,QTpd与QTd结果的相关性好.结论465名正常成人QTpd为10ms~55ms[(30±10)ms].12导联同步心电图测量QTpd具有简单、准确的优点.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HC导联心电图对预激综合征的表达能力。方法:对10例预激综合征作HC导联与常规导联P波振幅、P波及delta波出现率的对比分析。结果:HC导联P波振幅、P波与delta波出现率明显高于常规导联。结论:HC导联对预激综合征有良好的表达能力。  相似文献   
6.
HC导联心电图对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的诊断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HC导联心电图对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的诊断标准。方法:30例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的HC导联心电图,测量QRS波时限、形态、振幅、ST-T改变。结果:全部病例符合常规导联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诊断标准;HV_1导联QRS波大多数(86.7%)呈R波,只有少数(13.3%)呈rsR′波;AR3导联QRS波全部表现为主波向上且其比值R/Q≥2。  相似文献   
7.
王慕璇  朱维琪  林肇得  蔡晓英  李丽  马虹 《广东医学》2001,22(12):1151-1152
目的 分析先天性心脏病右心室肥厚HC导联。电图的表现,探索HC导联心电图对右心室肥厚的诊断指征。方法 对40例先天性心脏病右心室肥厚病例记录HC导联心电图,测量及分析CL2,HO,AR3,AL3,HV1,HV3,HV5,HV3R,HV5R导联的QRS波形态、振幅、R/S比值及ST-T改变。结果 AR3呈QRS波主波向上且R波振幅>0.2mV;HV1R/S>1且 HV3 R/S<HV1R/S,右胸导联R波振幅增高,CL2及AL2呈rS型。结论HC导联心电图可以明确表达先天性心脏病的右心室肥厚改变。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急性心包炎心电图PR段的改变并对相关因素分析。方法 对78例急性心包炎患者不同时间记录的心电图进行分析,测量各导联PR段和ST段改变的方向和幅度,测量心率,并探讨PR段改变与ST段改变以及与心率的关系。以78例早期复极综合征为对照。结果 78例急性心包炎患者中,55例(75.1%)在Ⅰ、Ⅱ、Ⅲ、aVF、V3-V6导联普遍出现PR段下移,aNF导联出现PR段抬高,aVL导联仅3例有PR段改变。上述导联PR段下移幅度为0.05-0.15mV。第1次记录中69例(87.2%)出现Ⅰ、Ⅱ、Ⅲ、aVF、V3-V6导联ST段抬高。普遍导联PR段下移伴随ST段抬高的检出率在发病第1d记录的心电图中最高,随后记录的心电图中逐渐降低。PR段的下移与心率无关。在早期复极综合征中仅2.6%记录到PR段下移。结论 普遍导联PR段下移伴随ST段招高是急性心包炎早期心电图的特征性改变。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