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3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4篇
综合类   28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76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胃食管反流病相关性胸痛是胃食管反流病食管症状中最重要的不典型症状,以“胃心相关”理论为指导探讨其中医内涵和发病机制,将胃食管反流病相关性胸痛病名为“食心痛”,其病机是胃失和降、胸络痹阻,病位在食管和胃,痛在食管和心。辨证可分肝气犯胃、痰浊痹阻、瘀血阻络、胸阳不振4种证候类型。胸阳不振证是最常见的临床分型,病机是气机升降乖戾、浊阴上逆、痰气痹阻。临证以通阳宣痹、降气化痰为主,以枳实薤白桂枝汤为基础方随证加减。现代研究认为,异常酸反流、食管-心脏反射通路、脑肠轴等重要发病机制均体现“胃心相关”理论。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索疏肝和胃方水提醇沉法的安全性并验证其疗效,为疏肝和胃方新药的推广提供实验依据。方法:1)急性毒性试验。将昆明小鼠分为药物高、中高、中、低剂量组及对照组,每组各10只,雌雄各半。灌胃剂量根据昆明小鼠10倍生药量计算,并按85%等比递减,按照4 ml/10 g体质量,1 d内灌胃2次,连续14 d。观察14 d内实验小鼠的一般情况、体质量变化、内脏湿重与内脏病理改变。2)药效学研究。将SD大鼠分为假手术组(0.9%氯化钠注射液1.5 ml)、模型组、中药组(中药混悬液1.5 ml)、西药组(奥美拉唑水溶液1.5 ml),每组各10只。对除假手术组外的其余组大鼠制备酸反流模型后给药,每天2次,连续14 d。观察各给药组大鼠食管病理改变及食管下段组织白细胞介素-1β(IL-1β) mRNA、白细胞介素-6(IL-6) mRNA表达情况。结果:急性毒性试验结果显示,各组小鼠精神状态良好,组间体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内脏湿重无明显改变、内脏无明显病理改变。药效学研究结果显示,中药组大鼠食管下段组织黏膜上皮基底层更为平坦,棘细胞减少,无黏膜糜烂与溃疡。各给药组大鼠...  相似文献   
3.
刘春芳  朱生樑 《光明中医》2012,27(8):1711-1713
近年来NCCP的研究越来越受到关注,其病因繁多,而GERD成为NCCP的重要原因,关于GERD相关的NCCP的研究越来越多.此文就GERD相关NCCP的病因病机及其诊断治疗等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胃食管反流病(GERD)中医证型与谷胱甘肽转硫酶P1(GSTP1)基因多态性之间是否存在关联。[方法]选择85例GERD患者和15例健康对照者,通过PCR-RFLP方法检测GSTP1基因型。[结果]GERD患者GSTP1突变型基因的比例明显高于健康人群(P<0.05);其在Barrett食管(BE)中的比例高于反流性食管炎(RE)及非糜烂性食管炎(NERD)(P<0.05,<0.05);GSTP1基因多态性在RE中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GSTP1基因多态性在GERD各中医证型中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GSTP1基因多态性可能是GERD发生的遗传易感因素,与BE关系密切,但与本病中医证型分布无明显关联。  相似文献   
5.
通过临床验案介绍朱生樑教授治疗胆汁反流性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经验。将口苦症状作为辨证切入点,把本病的病因病机概括为肝胆失于疏泄,胃失和降,胆热上逆;“热”和“逆”是本病主要的病理因素;辨证为胆热犯胃型,以疏利肝胆、通降和胃为治疗原则,诸药调和,达到消除症状、提高生活质量的治疗目的。  相似文献   
6.
重症急性胰腺炎中医辨证治疗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临床方面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中医辨证的研究作一述评,中医药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疗效已得到了广泛肯定,重症急性胰腺炎的中医辨证分型目前尚未形成统一的模式。根据重症急性胰腺炎的病情特点,结合祖国医学有关温病学说理论,对其进行更为深入的研究,对临床辨证的规范化的界定是以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7.
丁香降气汤治疗胃食管反流病6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评价丁香降气汤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胃食管反流病患者分为中药组(60例)、西药组(30例),分别给予丁香降气汤和奥关拉唑治疗8周,观察2组的临床疗效和胃镜疗效。结果:中药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5.00%;西药组临床总有效率为83.33%。中药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优于西药组(P〈0.01)。中药组胃镜复查总有效率84.21%;西药组总有效率81.48%。2组胃镜复查总有效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丁香降气汤治疗胃食管反流病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和胃镜疗效。  相似文献   
8.
胃食管反流病中医证候的多元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运用多元分析法探讨胃食管反流病的中医证候特点。方法采用临床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对300例胃食管反流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系统聚类分析。结果胃食管反流病在临床上主要表现为肝胃郁热、肝胃不和、胆(肝)热犯胃、气郁痰阻及脾胃气虚等5大证候群。本病以实证居多,以气滞、郁热、湿热、痰阻出现频率高;虚证以气虚为主,或郁热伤阴。结论本病病机为肝胆失于疏泄,脾胃升降失调,胃失和降。  相似文献   
9.
<正> 呃逆一症,为临床多见。中医中药治疗具有独到疗效。其病机常以脾胃虚弱,寒气蕴蓄,胃失和降为多。笔者应用吴茱萸汤加味治疗本症5例,效果显著,兹介绍如下。王××,女,22岁,工人,门诊号:55484。初诊:1981年10月23日。患者胃脘不舒已经一月,三天前继起呃逆不止。每天发作三至四次,每次时间长达二至三小时呃声不断。在外院已经西医用多种药物治疗,无明显疗效,故要求中医治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胃食管反流病患者人群年龄分层的临床特征及中医证型分布特点。方法:通过流行病学现场调查,收集胃食管反流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年龄≥60岁的老年人群组与年龄60岁的中青年人群组在食管炎症程度、临床症状、中医证型及生活质量方面的差异。结果:老年人群泛酸症状的发生频率低于中青年人群(P0.05);脘痞胀症状的发生频率高于中青年人群(P0.05)。老年人群中虚气逆证的比例高于中青年人群(P0.05)。老年人群在活力、生理功能、疼痛、总体健康4个维度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低于中青年人群(P0.05)。结论:胃食管反流病老年患者人群具有不同于中青年患者群的特点,应当采取有针对性的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