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1篇
特种医学   2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 毫秒
1
1.
目的:探讨不同负荷类型运动对大学生足型的影响.方法:选取26名正常足型男性大学生,研究相同时间下跑、行走、自然站立后足型和肌电值(electromyography,EMG)的变化.采用双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比较自变量(运动负荷类型×运动前后)对各因变参数(足长、足宽、足围度、内侧纵弓高度、足背高度、足舟骨高度、足弓指数...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测量行走相关肌群肌电活动,评价正常人在裸足和穿鞋普通鞋垫、3D鞋垫状态小腿表面肌群的变化规律,为3D鞋垫的进一步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足底压力与表面肌电设备采集相关数据后,个性化定制3D鞋垫。通过表面肌电设备采集胫骨前肌、腓骨长肌、趾长伸肌、腓肠肌外侧和内侧头五块肌群在完成裸足、穿鞋垫着普通鞋垫、穿鞋垫着3D鞋垫三种条件下行走时的肌电活动。结果:3D鞋垫能平衡足内外侧压力,让行走时足有适度外翻;本研究与之前研究不同的是,在摆动阶段发现了腓肠肌的一次短暂突发的波峰,表明腓肠肌在摆动阶段参与屈膝过程;3D鞋垫增加了支撑阶段胫骨前肌的激活程度,但减少了胫骨前肌的工作时长;3D鞋垫除支撑阶段的胫骨前肌、腓肠肌外其他肌群的肌肉活性皆低于普通鞋垫;穿鞋显著降低了摆动阶段踝关节拮抗肌共激活;3D鞋垫较普通鞋垫的共激活不具有优势。结论:3D鞋垫能有效分散足底主要受力区域压力,提高鞋的舒适度,有效地控制行走时的步姿,提高鞋的足部控制性能;穿鞋时3D鞋垫和普通鞋垫皆能够显著降低由于不稳定造成高激活强度肌肉的活性,3D鞋垫有更强的维持足踝部的稳定性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测试跑步时足踝肌肉表面肌电信号,采用非负矩阵分解算法提取肌肉协同结构,探究运动性疲劳对跑步足踝肌肉协同特征的影响。方法:招募12名具有长跑习惯的青年男性受试者,通过无线表面肌电测试系统采集速度为10 km/h、时长60 min双侧腓肠肌内、外侧头,以及胫骨前肌的表面肌电信号,结合心率和主观疲劳程度评定受试者疲劳程度,通过非负矩阵算法提取跑步支撑期双侧下肢所测肌肉的协同结构,采用单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对比跑步初期、跑步中期和跑步末期肌肉协同参数差异。结果:(1)当跑步初期、跑步中期和和跑步末期的协同元个数均为2时,变异值(VAF)均在0.95以上,且三个时期两个肌肉协同结构均存在交替激活现象。(2)对于每个协同结构各肌肉的贡献度,在协同元1中,相比于跑步初期,跑步中期摆动侧腓肠肌内、外侧头贡献度降低(P<0.05),跑步末期支撑侧腓肠肌内侧头,摆动侧腓肠肌内、外侧头贡献度降低(P<0.05),跑步末期支撑侧腓肠肌外侧头贡献度增加(P<0.05);相比于跑步中期,跑步末期支撑侧腓肠肌内侧头、摆动侧腓肠肌外侧头贡献度降低(P<0.05),支撑侧腓肠肌外侧头贡...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