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血浆中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低密度脂蛋白颗粒(LDL-P)水平与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紧密相关,二者检测方法的科学性和检测结果的准确性至关重要。临床实验室检测LDL-C和LDL-P常用的Friedwald公式间接法受到外周血中三酰甘油(TG)水平的干扰,而高三酰甘油血症(HTG)又是我国最常见的脂质代谢紊乱类型之一。为避免HTG的干扰,垂直梯度离心法血脂检测技术(VAP+)参考经典的超速离心原理,将血浆脂蛋白连续稳定分层,还原较真实的脂蛋白状态,进而独立检测出各脂蛋白中的胆固醇含量。该文通过总结VAP+的技术特点,综述目前该技术在HTG状态下LDL-C/LDL-P检测的研究,评价其在中国临床实验室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心血管剩留风险是指在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通过他汀类药物治疗干预达标后,部分患者仍然面临发生心血管事件的风险。剩留风险与一系列致动脉粥样硬化(AS)的脂质紊乱密切相关,通常以高三酰甘油(TG)成分的脂蛋白(TRLs)上升为主,具体表现为高TG血症、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高脂蛋白残粒(RLP)和高小而密LDL颗粒(sd-LDL-P)水平等。但是,传统的临床实验室血脂项目大多无法直接检测出该型别的血脂异常,导致针对性地调脂用药缺少数据支持。美国VAP(+)血脂全套分析填补了这一空白,该检测方法通过垂直超速离心分离血浆脂蛋白,并使其连续与胆固醇试剂反应,获取每一组分的胆固醇含量、脂蛋白颗粒的型别和浓度。在了解患者剩留风险相关的血脂参数后,临床上有多种个性化的用药方案,包括贝特类、烟酸和胆固醇转移蛋白抑制剂等。已经有大量的临床试验发现这些药物单独或者与他汀类的联合使用与脑血管疾病(CVD)管理密切相关。因此,本文通过简要介绍利用VAP(+)检测剩留风险相关的脂质异常特点,再针对该风险的调脂药物的临床试验研究及应用的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3.
越来越多的证据强调特殊的血浆脂蛋白亚组分,如脂蛋白残粒(RLP)、脂蛋白(a)[Lp(a)]、高密度脂蛋白(HDL)亚型(HDL2、HDL3)以及颗粒浓度,如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颗粒(sd-LDL-P)等在心血管疾病(CVD)进展中的关键作用。这些指标型别和数量上的改变与CVD风险和治疗选择密切相关。垂直梯度离心(VAP)参考经典的超速离心血脂检测原理,能较为完整地分离血浆脂蛋白颗粒,并对其内部的胆固醇水平、体积、密度和型别进行综合分析,为相关疾病的早期筛查、风险评价和治疗选择提供较为全面的血脂检测数据,弥补了传统血脂项目的空白。过去20年,北美地区在VAP的应用中积累了大量的科研及临床资料。文章简要介绍了VAP在血浆脂蛋白亚组分和颗粒检测方法学上的特点及其在CVD风险评估中的应用新进展。  相似文献   
4.
肝细胞肝癌(HCC)是在慢性肝病或肝硬化的基础上逐渐演变形成,是一个多因素、多步骤的发展、恶化过程。由于早期诊断率低,大多数HCC患者在初诊时已处于中晚期或发生肝外转移,常预后不良。随着基因组学研究及其在临床应用中的进展,循环游离核酸(cfNA)等一系列新型标志物相继被发现。cfNA在HCC患者的早期诊断、疗效监测、预后评价及个体化治疗等方面均显示出较好的临床应用前景。文章着重介绍了循环肿瘤DNA(ctDNA)、微小RNA(miRNA)、长链非编码RNA(lncRNA)及环状RNA(circRNA)这4种cfNA在HCC诊治中的应用进展。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