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2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2篇
  2017年   1篇
  2012年   8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目的分析比较2种内固定治疗胫腓骨骨折的临床疗效及术后并发症。方法选择2008年6月-2011年6月收治的资料完整、均获得随访的102例胫腓骨骨折患者,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将患者分为微创钢板内固定组50例、交锁髓内钉内固定组52例。记录两组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并发症、下地时间、骨折愈合时间以及植入后1年膝关节HSS评分结果。结果102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3-18个月。微型锁定钢板内固定组手术时间、出血量均低于交锁髓内钉内固定组(P〈0.05)。随访50例微型钢板患者2例感染,1例延迟愈合,1例畸形愈合,无不愈合发生;52例交锁髓内钉内固定组1例感染,1例延迟愈合,1例不愈合,无畸形愈合发生。结论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病率、下地时间、置人后1年膝关节HSS评分及生物相容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提示采用微创锁定钢板治疗胫骨骨骨折较交锁髓内针更为微创,具有手术时间短优势。  相似文献   
2.
背景:由于踝关节的特殊解剖结构,踝关节融合的方法较多并各有优势。 目的:比较胫骨开槽法及环锯法行踝关节融合的临床疗效。 方法:于2002-02/2011-02对苏州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骨科招募的35例行踝关节融合的患者,分别采用胫骨开槽(n=19)及环锯截骨法(n=16)治疗,并对其进行随访观察比较。 结果与结论:所有35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为8~96个月。胫骨开槽方法比环锯法踝关节融合手术时间长(P < 0.05),术中出血量多(P < 0.05)。术后8个月胫骨开槽组患者美国足踝外科协会评分高于胫骨开槽组(P < 0.05),胫骨开槽组有10例,环锯法有8例随访满5年,2组患者术后均有>1/3的患者出现临近关节退变症状。提示相较于环锯截骨法,环锯法行踝关节融合具有创伤小,操作简单,融合率高,并发症少等优点,但踝关节融合后临近关节的退变也不可忽视。 关键词:关节融合;踝关节;环锯;并发症;关节退变 doi:10.3969/j.issn.1673-8225.2012.13.021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经前正中有限切口结合胫骨内侧解剖型锁定加压钢板(LCP)治疗Rüedi-Allg(o)werⅡ、Ⅲ型pilon骨折的疗效.方法 对2008年1月至2011年5月收治的22例Rüedi-Allg(o)werⅡ、Ⅲ型pilon骨折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男16例,女6例;年龄22~62岁,平均44岁;骨折分型:Ⅱ型12例,Ⅲ型10例.均采用前正中有限切口,长5 ~8 cm,直视下复位关节面,并将LCP固定于胫骨内侧,近端经皮打入螺钉.结果 所有患者术后获6~ 24个月(平均12个月)随访.按Burwell-Charnley放射学评价标准评定复位质量:解剖复位14例,复位可7例,复位差1例;按Tornetta临床疗效评价标准评定疗效:优15例,良6例,可1例,优良率95.5%.切口一期愈合19例,一期愈合率达86.4%.结论 经前正中有限切口结合胫骨内侧解剖型LCP治疗Rüedi-Allg(o)werⅡ、Ⅲ型pilon骨折具有手术创伤小、固定牢靠、愈合率高、切口并发症少、功能恢复满意等优点.  相似文献   
4.
背景:由于踝关节的特殊解剖结构,踝关节融合的方法较多并各有优势。目的:比较胫骨开槽法及环锯法行踝关节融合的临床疗效。方法:于2002-02/2011-02对苏州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骨科招募的35例行踝关节融合的患者,分别采用胫骨开槽(n=19)及环锯截骨法(n=16)治疗,并对其进行随访观察比较。结果与结论:所有35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为8~96个月。胫骨开槽方法比环锯法踝关节融合手术时间长(P〈0.05),术中出血量多(P〈0.05)。术后8个月胫骨开槽组患者美国足踝外科协会评分高于胫骨开槽组(P〈0.05),胫骨开槽组有10例,环锯法有8例随访满5年,2组患者术后均有〉1/3的患者出现临近关节退变症状。提示相较于环锯截骨法,环锯法行踝关节融合具有创伤小,操作简单,融合率高,并发症少等优点,但踝关节融合后临近关节的退变也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跟腱断裂采用微创跟腱吻合器治疗与改良Kessler法缝合治疗的效果。方法对2007年7月~2011年7月本院收治的55例急性闭合性跟腱断裂患者的疗效进行回顾对照研究,分为微创跟腱吻合器组和改良Kessler组,其中采用微创跟腱吻合器治疗34例,采用改良Kessler法缝合治疗21例,术后石膏固定4~6周,同时进行功能锻炼,随访术后疗效及并发症。结果 55例全部随访,随访时间不少于12个月,两组之间跟腱再断裂和术后粘连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改良Kessler组的切口感染和切口愈合不良发生率较微创吻合器组高(P〈0.05)。AFOAS评分在术后12周内微创吻合器组较高(P〈0.05),而12周以后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早期患者对微创吻合器的满意率较高。结论临床上这两种缝合方法都能取得良好的疗效,相比于改良Kessler法,微创吻合器法切口小,并发症少,更能使患者满意,但使用微创吻合器法时需考虑到患者的经济因素。  相似文献   
6.
多发性骨髓瘤( multiple myeloma,MM)是骨髓内浆细胞异常增生所致的脊柱最常见的原发性恶性肿瘤[1].笔者回顾性分析本院34例脊柱MM患者影像学检查资料,通过比较探讨其对诊断MM的价值,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背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骨水泥是其最常用的一种填充材料,但由于其存在聚合时放热、单体毒性等缺点,所以目前出现了以Cortoss为代表的生物新型骨水泥。 目的:对比两种骨水泥在体外的力学性能。 方法:将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与新型骨水泥Cortoss按照ISO5833:2002标准分别制作成抗压及抗弯模型,将制作的模型使用生物力学机测试两种骨水泥的抗弯及抗压模量,同时在制模过程中测量骨水泥聚合温度。 结果与结论:与聚甲基丙烯酸甲酯骨水泥比较,Cortoss骨水泥在聚合过程中最高温度较低、抗压强度较强、抗弯模量降低,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 < 0.05),而抗弯强度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说明Cortoss生物力学强度优于聚甲基丙烯酸甲酯骨水泥,由于Cortoss在聚合时放热较少,所以其用于手术时有较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8.
背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骨水泥是其最常用的一种填充材料,但由于其存在聚合时放热、单体毒性等缺点,所以目前出现了以Cortoss为代表的生物新型骨水泥.目的:对比两种骨水泥在体外的力学性能.方法:将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与新型骨水泥Cortoss按照ISO5833:2002标准分别制作成抗压及抗弯模型,将制作的模型使用生物力学机测试两种骨水泥的抗弯及抗压模量,同时在制模过程中测量骨水泥聚合温度.结果与结论:与聚甲基丙烯酸甲酯骨水泥比较,Cortoss骨水泥在聚合过程中最高温度较低、抗压强度较强、抗弯模量降低,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 < 0.05),而抗弯强度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说明Cortoss生物力学强度优于聚甲基丙烯酸甲酯骨水泥,由于Cortoss在聚合时放热较少,所以其用于手术时有较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优化的快速通道方案在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笔者自2013-06—2015-10诊治301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随机分为传统组(不采用快速通道方案)150例和优化快速通道组(采用优化的快速通道方案)151例。观察2组手术延迟时间、住院时间、住院期间并发症、患者满意度,随访采用Harris评分评价术后髋关节功能情况。结果优化快速通道组手术延迟时间和住院时间明显少于传统组,住院期间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少于传统组,满意度高于传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12~40个月,平均15.6个月。优化快速通道组Harris评分高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化的快速通道方案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可以缩短手术延迟时间、住院时间,减少住院期间并发症,提高住院期间患者满意度,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好,值得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