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8篇
综合类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3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脑血管疾病病死率高。由于脑血管迂曲、细小,以及脑血管支架置入手术的风险比其他部位血管高许多,所以脑血管支架置入器械开发难度也较大。研发的首要任务之一就是选用合适的生物医用材料。生物材料表面可激活和放大补体旁路途径,使补体C3转变为C3b样分子,形成C3转化酶C3bBb,使补体在生物材料表面被活化。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紫外线对原代人皮肤成纤维细胞Ⅰ、Ⅲ型胶原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的分子机制.方法 使用组织块法分离培养原代人皮肤成纤维细胞,以不同剂量紫外线照射人皮肤成纤维细胞,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学的改变;β-半乳糖苷酶(β-gal)细胞衰老试剂盒染色;western blot检测衰老标志物P16蛋白的表达;RT-PCR检测中波紫外线处理皮肤成纤维细胞不同时相Ⅰ、Ⅲ型胶原的改变及对MMP1、MMP3的影响.结果 20~40 mJ/cm2 UVB单次照射后可以成功诱导人皮肤成纤维细胞出现衰老形态学的改变,β-gal染色阳性率达到约90%,P16蛋白表达随时相明显升高;紫外处理成纤维细胞后,Ⅰ、Ⅲ型胶原表达水平明显降低;而MMP1、MMP3表达水平明显升高.结论 利用20~40 mJ/cm2中波紫外线照射可诱导人皮肤成纤维细胞衰老,不仅伴随Ⅰ、Ⅲ型胶原合成减少,而且通过升高MMP1、MMP3来降解已形成的Ⅰ、Ⅲ型胶原.以上数据表明,中波紫外线可以诱导人皮肤成纤维细胞衰老并在皮肤衰老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为了解及干预皮肤衰老过程提供了线索.  相似文献   
3.
内眦韧带固定矫治内眦赘皮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目的 探讨应用三角形皮瓣切除或"Z"成形术联合皮肤、眼轮匝肌行内眦韧带固定,且能减轻瘢痕增生的内眦赘皮矫治的方法及效果.方法 对90例患者分别采用三角形皮瓣切除或"Z"成形术联合皮肤、眼轮匝肌行内眦韧带同定术.A组(56例):将三角形皮瓣切除,暴露眼轮匝肌,分离眼轮匝肌和内眦韧带,将内眦韧带两侧的眼轮匝肌彻底分离、松解,剪除皮瓣内多余的眼轮匝肌.将新内眦点处的皮肤和眼轮匝肌瓣与三角形底边中点(相当于内眦韧带的起点)固定于内眦韧带上.B组(34例):切开"Z"形皮瓣,并分离皮瓣及内眦韧带,将内眦皮瓣向上转移,使新内眦点的皮肤、眼轮匝肌固定于内眦韧带上;向下转移的皮瓣缝合固定于下睑缘切口下的眼轮匝肌上.结果 本组共90例患者,28例获随访1~6个月,新内眦成形良好,瘢痕不显,睑裂变长,眼外观自然.结论 两种方法均是将新内眦处的眼轮匝肌和皮肤固定在内眦韧带上,能使新建的内眦点具有正常的解剖结构,内眦赘皮不易复发,组织创伤小,切口瘢痕不明显,是矫正内眦赘皮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
脑血管支架材料与补体C3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脑血管疾病病死率高.由于脑血管迂曲、细小,以及脑血管支架置入手术的风险比其他部位血管高许多,所以脑血管支架置入器械开发难度也较大.研发的首要任务之一就是选用合适的生物医用材料.生物材料表面可激活和放大补体旁路途径,使补体C3转变为C3b样分子,形成C3转化酶C3bBb,使补体在生物材料表面被活化.  相似文献   
5.
脑血管疾病病死率高。由于脑血管迂曲、细小,以及脑血管支架置入手术的风险比其他部位血管高许多,所以脑血管支架置入器械开发难度也较大。研发的首要任务之一就是选用合适的生物医用材料。生物材料表面可激活和放大补体旁路途径,使补体C3转变为C3b样分子,形成C3转化酶C3bBb,使补体在生物材料表面被活化。  相似文献   
6.
<正>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简称心衰),是一种复杂的临床综合症状,为各种心脏疾病的终末期表现,是引起心脏病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心衰的代偿机制在一定程度上有益于心衰患者的血液动力学,而过度的代偿又会对机体产生很多不利的影响。神经体液调节机制错综复杂,至今仍未被完全解释,是目前基础医学及临床医学的研究热点。本篇将就交感神经系统(SNS)、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血管活性物质(ET、NO)、炎性及免疫因素、利钠肽类(ANP、BNP)等神经体液因素与心衰的关系进行综述,力图能够全面系统地反映目前国内外在这一领域的研究现状。  相似文献   
7.
外科病人应用血液制品情况临床十分常见。不同疾病导致的出凝血功能障碍的病理生理学机制存在差异,临床表现也不尽相同,如创伤、失血、脓毒症、肝肾功能障碍导致的出凝血功能障碍等,其应用血液制品的时机及剂量等方面也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8.
抗生素相关腹泻(AAD)为抗生素应用的重要并发症,可分为感染性AAD及非感染性AAD。感染性AAD最常见的病原菌为艰难梭菌,其临床表现严重,并可引起伪膜性肠炎。非感染性AAD为临床常见的AAD类型,临床症状轻。AAD的首要治疗为调整或停用抗生素,并可联用菌群调节剂等,对于怀疑为感染性AAD者,可经验性给予肠道内应用万古霉素或甲硝唑治疗。合理的抗生素、微生态制剂的使用是预防AAD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动脉瘤病人围手术期凝血与纤溶指标的变化特点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6月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重症医学科治疗的40例动脉瘤术后病人的临床资料,分析围手术期凝血及纤溶指标变化及其与预后的关系。结果 40例动脉瘤病人术后血小板及纤维蛋白原水平明显低于术前(P<0.05),ISTH评分平均为(3.4±1.5)分,共7例病人诊断为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动脉瘤破裂病人的ISTH评分明显高于未破裂者(P<0.05)。ISTH评分与APACHEⅡ、SOFA评分呈正相关关系(r=0.704、0.694,P<0.05),ARDS、休克及死亡病人具有更高的ISTH评分。结论 动脉瘤病人围手术期凝血及纤溶系统激活,血小板及纤维蛋白原大量消耗,易发生出凝血功能障碍;ISTH评分高的病人更易发生器官功能损伤,且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动脉瘤病人围手术期凝血与纤溶指标的变化特点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6月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重症医学科治疗的40例动脉瘤术后病人的临床资料,分析围手术期凝血及纤溶指标变化及其与预后的关系。结果 40例动脉瘤病人术后血小板及纤维蛋白原水平明显低于术前(P<0.05),ISTH评分平均为(3.4±1.5)分,共7例病人诊断为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动脉瘤破裂病人的ISTH评分明显高于未破裂者(P<0.05)。ISTH评分与APACHEⅡ、SOFA评分呈正相关关系(r=0.704、0.694,P<0.05),ARDS、休克及死亡病人具有更高的ISTH评分。结论动脉瘤病人围手术期凝血及纤溶系统激活,血小板及纤维蛋白原大量消耗,易发生出凝血功能障碍;ISTH评分高的病人更易发生器官功能损伤,且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