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8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9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3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4年   1篇
  1961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三名年龄6至8岁的小儿,于颅脑创伤后3至5天均出现急性肾功能衰竭。在紧急抗休克治疗后和进行预防脑水肿时,两例病儿接受过右旋糖酐、先锋霉素、庆大霉素和β-Aescin的治疗。第三个病儿用过右旋糖酐和β-Aescin。各项药物用量都高于一般规定,β-Aescin竟超过极量10至20倍。由于许多因素还需要探讨,所以肾功能衰竭的主要原因,目前还无法  相似文献   
2.
这篇概要性报告是根据苏黎世大学儿童医院近25年来的病案编写而成的。在数量上反映了是一种选择性的病例〈表1〉。有关脑血管疾病在比例  相似文献   
3.
中枢神经系统是小儿时期第二位最常发生肿瘤的部位,约占15岁以下肿瘤病的10~15%,仅次于白血病,占实质性肿瘤的首位。但与其他部位的致死性肿瘤不同,中枢神经系统肿瘤极少扩散到其他脏器,其所造成的危害生要是由于这些肿瘤侵袭并破坏邻近的活命中枢,故患者的预后既取决于肿瘤的组织学类型,也取决于部位和大小。临床上60%小儿脑瘤多源自脑底的中线结构,从而限制了安全手术的范围,故不能切除的良性肿瘤,实际上与恶性肿瘤没有什么区别。根据某神经外科中心的统计,新病例的年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病例一:患儿熊春霞,女性,1岁3月,江西人,因全身皮肤带黄已经有三个月,十余日来加剧,并伴发热2天,于1961年6月8日入院,三月前其母即发現患儿面色蒼黃,往后日益加重,在外先后数次治疗无效而来我院。 門診化驗:紅血球60方/mm~3,血紅蛋白25%(4克);白血球15,400/mm~3,白血球  相似文献   
5.
过去一向认为:真正病毒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对目前用于治疗细菌感染的抗菌素完全不敏感。然而事实上并非如此。毛主席教导我们:“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许多抗菌素和另外一些化学物质可以抑制病毒的繁殖;但是临床运用上的主要困难,在于这些化合物或多或少对机体的细胞也是有害的。某些对核酸或蛋白质生物合成的特异性抑制物质可以治疗某些  相似文献   
6.
Laurence—Moon—Biedl综合征(以下简称L.M.B.S)是一个少见的常染色体遗传性疾病,迄今全世界报告500余例,国内仅报告11例。最近我们收治了一例L.M.B.S,现报告如下,并作文献复习。颜××,男性,11岁,住院号53130。第二胎第二产,妊娠分娩过程正常。出生后开始肥胖,以后渐加重。入院时体重45公升,身高134厘米。5个月时发现病儿看不见东西,在眼科医院诊断为“先天性远视,散光”配镜 950°。智力较差,至今只会计算20以内的加减法。体检:全身性肥胖,双眼球水平震颤,眼底呈污秽色,有灰暗色素,间有黑色素沉着。网膜血管稍细,视乳头色正常,生理凹陷不大。甲状腺不大,阴茎短小约1.5公分。肝大右肋下5cm,脾大左肋弓缘下2cm。  相似文献   
7.
何杰金氏病,为一原因不明之疾病。目前各种治疗,仅能缓解症状,延长生命,尚无良法根治。我院近来收治一例,用中药治疗,肿大的淋巴结在短期内显著缩小,虽未能得到长期疗效的观察,但有为该病在祖国医学上开辟一条新的经济有效的治疗途径之可能。因此提出报告,以供同道今后对何杰金氏病在治疗和研究上的参考。病例报告杨桂泉,男性,10岁,江西安义人,住院号1479,于1958年十二月十五日入院,入院时主诉是两侧颈部淋巴结渐进性肿大,有3-4年之久;皮肤发黄,逐渐消瘦已有一年。患孩于三、四年前,开始颈部及耳下之淋  相似文献   
8.
9.
10.
病历摘要男性,3岁,因发热,阵发性抽搐14小时,昏迷、呼吸不规则7小时于1975年5月12日入院。患儿于入院当日6时出现高热、寒颤、神倦、继而嗜睡,面色改变,全身阵发性抽搐,持续约1时后呼吸促且不规则,唤之不醒。发病前否认咳嗽,呕吐和腹泻。个人史、家族史、既往史无特殊。体检:体温40℃,脉搏170次/分,呼吸48次/分,昏迷状态,呼吸不规则,面色苍白,躯干皮肤灼热,四肢冷,瞳孔左侧6mm,右侧4mm,对光反射消失,双眼眶下陷,颈软,心音低钝,双侧肺底部可闻密集湿罗音。肝右肋下1.5厘米,脾未触及,双侧膝反射、腹壁反射和提睾反射均消失。双侧巴彬氏征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