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4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93 毫秒
1
1.
舒芬太尼麻醉在老年患者全麻诱导期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舒芬太尼在老年患者全麻诱导中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择拟行全身麻醉的老年患者4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0例,实验组诱导时用舒芬太尼,对照组用芬太尼,分别记录麻醉前、诱导后2min、插管时、插管后1,3,5和10min各时点的平均动脉压、心率、心输出量、心脏指数、每搏输出量、外周血管阻力、心肌加速度指数。结果:实验组平均动脉压、心率在插管时和插管后1min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期间实验组心输出量、心脏指数均无明显变化(P〉0.05),而对照组在诱导后、插管时和插管后心输出量、心脏指数明显低于诱导前(P〈0.05)。结论:与芬太尼相比,舒芬太尼在老年患者全麻诱导过程中平均动脉压、心输出量、心脏指数、心率等血流动力学指标影响较少,能更好地保持循环系统的稳定。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罗库溴铵注药痛的发生率、致痛程度以及预先注射药物的预防效果。方法拟行全身麻醉的成年手术患者125例。麻醉诱导时用限时法给予肌松药。按静脉注射罗库溴铵前预先注射的药物将患者随机分为5组,每组25例。Ⅰ组生理盐水3ml、Ⅱ组利多卡因0.5mg/kg、Ⅲ组曲马多1.0mg/kg、Ⅳ组曲马多1.5mg/kg和Ⅴ组枢复宁0.07mg/kg。左上臂包裹气压止血带,加压至70mmHg阻断静脉回流后,以3ml/10s的速度在左侧手背静脉注入各组预先给予的药物,30s时松开止血带。立即10s注射罗库溴铵0.6mg/kg,观察并询问患者注药局部的痛感,并对疼痛反应评估分组。结果Ⅰ组罗库溴铵注药痛发生率达到88%,中、重度注药痛发生率为44%。Ⅱ组84%的患者无注药痛,16%的患者痛感轻微。Ⅲ组、Ⅳ组和Ⅴ组注药痛发生率分别为84%、76%和72%,与Ⅰ组相似;但Ⅲ组和Ⅴ组中、重度注药痛发生率(16%和4%)比I组明显减少。结论麻醉诱导时预先静脉注射利多卡因0.5mg/kg,能有效降低罗库溴铵注药痛的发生率和致痛程度;预注曲马多或枢复宁亦能降低中、重度注药痛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芬太尼预防罗库溴铵注药痛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罗库溴铵注药痛的发生率、致痛程度以及预先注射芬太尼的预防效果。方法拟行全身麻醉的成年手术患者175例。麻醉诱导时用限时法给予罗库溴铵。按给予罗库溴铵前的处理方法将患者随机分成七组,每组25例。~Ⅳ组将左上臂包裹的气压止血带加压至70mmHg以阻断静脉回流。于左手背静脉注射预处理药物:Ⅰ组为生理盐水3ml;Ⅱ~Ⅳ组为芬太尼2μg/kg,速度3ml/10s。Ⅰ组和Ⅱ组注药后30S松开止血带,Ⅲ组和Ⅳ组分别于注药后60S和120S松开止血带,立即在该静脉10S内注入罗库溴铵0.6mg/kg。Ⅴ~Ⅶ组不用止血带,以3ml/10s速度注入芬太尼2μg/kg;Ⅴ组、Ⅵ组和Ⅶ组分别在注药后30、60S和120S后于该静脉10S内注入罗库溴铵0.6mg/kg。观察患者在注射罗库溴铵时的反应,并对各种反应评估分级。结果罗库溴铵注药痛发生率Ⅰ组达92%,明显高于Ⅳ组(64%)和Ⅶ组(52%)(P〈0.01);Ⅰ组中、重度注药痛发生率达56%,而Ⅳ组和Ⅶ组均为轻度疼痛。Ⅳ组与Ⅶ组注药痛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Ⅱ组和Ⅲ组注药痛发生率均为84%,V组和Ⅵ组分别为96%和88%,和Ⅰ组相似。Ⅵ组中、重度注药痛发生率(12%)比Ⅰ组明显减少(P〈o、05)。结论麻醉诱导时预先静脉注射芬太尼2μg/kg,不论是否用止血带阻断静脉回流,120S后再注入罗库溴铵时,均能有效降低罗库溴铵注药痛的发生率和致痛程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喉罩双相正压通气麻醉用于中老年患者行无痛纤维支气管镜诊疗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选择拟行纤维支气管镜诊疗的中老年病人20例,用丙泊酚、舒芬太尼和阿曲库铵行全凭静脉麻醉诱导和维持。根据患者体重置入相应大小的喉罩,在双相正压通气下行纤支镜诊疗术。记录麻醉前(T1)、喉罩置入后纤支镜进入前(T2)、纤支镜进入气道后5min(T3)、气道操作结束后1min(T4)和喉罩拔出患者清醒后5min(T5)的HR、MAP、SpO2的变化,记录术中发生呛咳、体动、低氧等不良事件。结果 T5时点的HR、MAP与T1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T5的SpO2比T1高(P<0.01);20例患者术中无1例出现呛咳、体动、低氧等不良事件。术吴病人陈述手术过程有不适感。结论全身麻醉下喉罩双相正压通气行纤维支气管镜诊疗是一安全、舒适、有利于内镜医师操作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地氟醚吸入麻醉时呼吸回路内药物浓度变化过程及年龄因素对回路内药物浓度的影响。方法 :拟行全身麻醉、年龄≥ 6 5岁的 30例患者为老年组 ,2 8~ 45岁 30例患者为中青年组。静脉诱导后气管插管 ,接麻醉机行间歇正压通气 ,保持氧流量 1L/min。开启地氟醚定量挥发器到 8Vol% ,30min后关闭挥发器 ,开启吸气回路内麻醉药吸附器继续通气 1 0min。结果 :持续吸入地氟醚 30min时老年组和中青年组平均CI 分别为 6 96 %和 7 1 5 % (P <0 0 1 ) ,CE 为 6 0 8%和 6 43% (P <0 0 1 ) ,CE/CI 为 0 87和 0 90 (P <0 0 1 ) ,两组CI 与CE 与地氟醚吸入时间的常用对数呈高度相关 ,CE/CI 的倒数与地氟醚吸入时间的倒数呈高度相关。停止吸入地氟醚后仅 44 7s (老年组 )和 5 1 8s (中青年组 )CE 降到 3 6Vol% (P >0 0 5 )。结论 :成年患者固定载气流量吸入恒定输出浓度地氟醚 ,回路内麻醉药浓度与吸入时间高度相关 ,可按相应回归方程计算出 30min内地氟醚浓度。相同吸入时间老年患者CI、CE 和CE/CI 比值均低于中青年患者。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探讨喉罩通气用于腔镜辅助保留乳房的乳腺癌切除加腋窝淋巴结清扫术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 24例年龄28~50岁、ASA Ⅰ~Ⅱ级择期行腔镜辅助保留乳房的乳腺癌切除加腋窝淋巴结清扫术女性患者随机分为喉罩组(L组)和气管导管组(T组).每组12例.观察记录患者入室后、插管前即刻、插管时、插管后2 min、拔管时和拔管后2 min的平均动脉压和心率,CO2充气前和充气后15、30和60 min时的气道峰压(Ppeak)、潮气量(Ⅵ)和呼气末CO2分压(PETCO2).结果 两组间CO2充气前和充气后15、30和60min时的Ppeak、VT和PETCO2无统计学差异(P>0.05).L组插管时、插管后2min、拔管时和拔管后2min的平均动脉压和心率较T组低(P<0.05).拔管时T组75%出现呛咳或挣扎反应,术后24 h咽痛发生率为66.7%,而L组均无拔管反应,仪有2例术后咽痛.结论 喉罩通气较气管捕管对患者生理功能影响小,通气可靠,可减少术后咽喉部并发症,可安全用于腔镜辅助保留乳房的乳腺癌切除加腋窝淋巴结清扫术麻醉.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布托啡诺与舒芬太尼用于胸科手术患者自控静脉镇痛(IPCA)的临床效应。方法选择40例择期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二组,B组(布托啡诺组:n=20):布托啡诺2.6μg/(kg.h)、0.9%盐水加至100ml;S组(舒芬太尼组:n=20):舒芬太尼0.04μg/(kg.h)、0.9%盐水加至100ml(预设药量50h)。选择负荷剂量加维持剂量即微泵连续给药方式行静脉镇痛(持续注药速度为2.0ml/h,单次PCA剂量为1ml,锁定时间30min)。结果布托啡诺组与舒芬太尼组相比,视觉模拟镇痛评分(VAS)、恶心、呕吐、头晕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二组患者均无呼吸抑制发生。B组镇痛药物的平均费用为176.77元,S组为250.91元,二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舒芬太尼相比,布托啡诺用于胸科手术术后静脉镇痛效果相当,费用更低,使用更方便。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