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耳鼻咽喉   3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10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12篇
药学   6篇
中国医学   21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3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5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3年   3篇
  197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曹震  吴仁华 《放射学实践》2007,22(7):780-780
病例资料 患者,男,15岁.因鼻塞、呼吸不畅、头痛入院.查体:双侧颈部未触及肿大淋巴结.无明确鼻腔出血病史.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绝对定量分析健康青年人服用磷酸可待因后双侧前额叶及海马代谢物浓度变化,为下一步研究青年人可待因慢性成瘾机制提供前期实验数据参考。材料与方法正常健康青年志愿者20名,男10名,女10名,年龄18~30岁,平均(24.9±1.9)岁,均为右利手,无神经、精神疾病病史。采用GE 1.5 T Signa HDX超导MR扫描仪,单体素1H-MRS PRESS序列,TR 3000 ms,TE 30 ms,矩阵256×128,NEX为1,感兴趣区置于双侧前额叶及双侧海马,大小2 cm×2 cm×2 cm,采集服药前及口服60 mg磷酸可待因后1.0~2 h内的实验数据,利用LCModel软件对采集的数据进行后处理及定量,用SPSS19.0配对样本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服用磷酸可待因后左前额叶脑代谢物发生改变,甘油磷酸胆碱(GPC)浓度增加0.254 mmol/L、肌醇(Ins)浓度下降0.988 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n=13,P0.05;n=12,P0.05);右前额叶、双侧海马的代谢物浓度改变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口服磷酸可待因能引起左前额叶代谢物的改变,GPC浓度上升与Ins浓度下降可能与急性用药后前膜递质释放减少有关。  相似文献   
3.
针刺对实验性缓慢性心律失常大鼠延髓GimRNA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针刺内关穴调节缓慢性心律失常的效应机理。方法:电针异搏定所致的缓慢性心律失常模型大鼠双侧“内关”穴,观察针刺前后心律(率)变化;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测定延髓中抑制性G蛋白(Gi)mRNA的相对含量。结果:针刺治疗组与模型组相比有显著变化(P〈0.05)。结论:缓慢性心律失常可能和延髓中G蛋白基因表达障碍有关;G蛋白在针刺内关穴对心律失常的调节中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郑利岩  陈颖  曹震 《针刺研究》2006,31(4):216-218,222
目的:探讨针刺“内关”穴对快速性心律失常的调节机制。方法:成年Wistar大鼠4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乌头碱模型组、乌头碱加针刺穴位组、乌头碱加针刺非经非穴组。电针刺激乌头碱所致的心律失常模型大鼠双侧“内关”穴,疏密波,频率2~20 Hz,强度2~3 mA,针刺10 min。观察针刺前后心律(率)变化;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测定心肌中鸟苷酸结合蛋白(简称G蛋白)中刺激性G蛋白基因表达(Gs mRNA)的相对表达量。结果:与正常大鼠相比,乌头碱诱发心律失常时大鼠心率显著增快,Gs mRNA增高(P<0.01);针刺“内关”穴可有效改善心率,降低Gs mRNA(P<0.01)。结论:心律失常可能和G蛋白信号转导障碍有关,G蛋白在针刺“内关”穴对心律失常的调节中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正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公众对健康服务的需求日益提高,健康需求已成为驱动未来科学发展的"核心驱力"。细胞治疗作为国际医学前沿重点发展领域,为恶性肿瘤、严重创伤等许多缺乏有效治疗手段的重症带来了新的希望,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和巨大的市场价值。目前,细胞治疗已经进入多元化发展阶段,从临床研究和品种布局来看,全球细胞治疗领域都处于相当活跃的状态。近年来,国内新型生物医药技术加快突破,细胞治疗基础研究不断深入,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尿三针为主治疗难治性产后尿潴留临床疗效。方法:7例难治性产后尿潴留患者,针刺尿三针(中极、关元、三阴交)等穴治疗。留针30min,行针10min/次,针刺1次/d。结果:治愈率85.71%。结论:尿三针为主治疗产后尿潴留及难治性产后尿潴留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7.
经皮冠脉介入治疗进入临床已28年,冠心病血运重建的手段已从当初单纯的PTCA术,发展到如今的冠状动脉内支架术、斑块旋磨术、激光血管成形术等新的介入技术。冠脉内支架术是临床应用最广、效果较好的一种。但高达10%-50%的支架内再窄率,严重影响了该项技术的远期疗效。本文作者复习近几年的文献,总结了近年国内对中医药防治冠脉支架术后再狭窄的临床研究进展。发现中药在成方、中药支架等都有临床研究,取得了不小成绩。但相关文献滞后,数量较少,研究规模较小,中药与西药的硬对比少。今后要在探索ISR的中医演变规律、病理机制和规范的大样木、随机、多中心的临床对照试验上加大力度。  相似文献   
8.
抗菌素生产中不少场合对空气有比较严格的要求,因此采用各种方法来进行空气的净化。净化的方法多数是过滤,净化的程度常以有无菌类,或其他固体颗粒滤除的情况来判断的。随着生产环节的不同,  相似文献   
9.
抗菌素生产对空气的净化要求比较严格,一般采用过滤净化的方法。净化的程度常以无菌程度或其他固体颗粒滤除的情况来判断的。根据生产环节的不同,积累了不少过滤空气的经验。例如发酵罐采用的空气是经过棉花、活性炭为介质的总过滤器以及棉花或多层超细  相似文献   
10.
随着磁共振频谱技术的提高及其相关软件的开发及应用,磁共振频谱的研究范围越来越广泛,磁共振频谱作为一种无创检测人体内组织代谢及生化改变的影像学方法,为临床较多疾病提供了较新的成像诊断技术.本文就磁共振频谱技术以及在 alzheimer病(alzheimer's disease,AD)方面及极早期阶段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i...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