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1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3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目的探讨CD28、CD40共刺激通路与排斥反应的关系,同时也为排斥反应的诊断寻找一种新的检测指标。方法采用大鼠异位心脏移植模型,用免疫组化方法动态检测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CD28、CTLA4、CD40及CD40L分子的表达。结果在0~4级排斥反应中,外周血细胞CD28分子阳性表达率在各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周血细胞表达CTLA4分子的阳性率随排斥反应增强而升高(P〈0.01)。CD40及CD40L在PBMC中的表达强度也随排斥反应的分级逐渐增强(P〈0.01)。结论外周血CTLA4、CD40及CD40L分子的表达与排斥反应有密切关系,动态检测这些分子有助于对排斥反应状态的评价。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前列腺穿刺活检术后出血的预防及护理,提高护理安全质量。方法积极采取防范措施,密切观察前列腺穿刺活检术后出血的动态并及时采取相应处理,加强心理护理与健康教育。结果术后血尿19例,血便6例,直肠动脉大出血4例。结论通过术前预防措施,术后细致病情观察,可预防和减少术后大出血,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保障患者生命安全。  相似文献   
3.
4.
尿动力检查并发血管迷走性晕厥的发病率不高,可致短暂意识丧失,严重者可危及生命。 2014年11月至2016年8月我院行尿动力检查共637例,其中并发血管迷走性晕厥5例,经查阅文献及护理经验总结,提出护理措施,为预防尿动力检查合并血管迷走性晕厥的发生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压力性尿失禁(SUI)患者焦虑、抑郁状态的影响。方法 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DS)和抑郁自评量表(SAS)对46例SUI患者在入院时进行心理评估,并实施干预措施后再次评估。结果 护理干预后患者的SDS和SAS评分明显低于干预前(P<0.01)。结论 心理、行为护理干预能明显减轻压力性尿失禁患者焦虑、抑郁程度,促进患者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索干扰素α-2b联合扶正化瘀胶囊治疗乙型病毒性肝炎的疗效。方法:将80例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干扰素α-2b联合扶正化瘀胶囊治疗,对照组给予干扰素α-2b治疗,分别于治疗后3、6、12个月检测血常规、肝功能,并观察疗效。结果:12个月后,治疗组疗效、HBV、DNA阴转率均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干扰素α-2b联合扶正化瘀胶囊治疗乙型病毒性肝炎疗效优于单纯干扰素α-2b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 提高护理人员对泌尿外科老年患者术后谵妄危机预防能力,保证护理工作安全.方法 成立护理危机管理小组,运用循证护理方法,寻找最佳的防范措施.结果 术后谵妄患者无一例发生意外,均顺利康复出院.结论 危机管理理论在老年术后谵妄患者的应用,为患者提供了安全、有序、优质的护理.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减轻上尿路切开取石术患者的不适。方法将98例方法上尿路切开取石术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采用综合护理干预和常规护理措施进行护理,对两组病人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及不良反应进行对比。结果实验组的肛门排气时间显著缩短,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降低。结论护理干预可使患者早期排气及减少术后不良反应,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尿道内置8F测压管在压力-流率测定中对尿流率的影响。方法对103例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患者术前进行自由尿流率和尿动力检查,其中逼尿肌功能收缩良好组89例,逼尿肌功能收缩无力组14例。压力-流率测定中尿道内放置8F测压导管,分析比较自由尿流率和置管后尿流率的变化。结果103例患者自由尿流率和带管尿流率的排尿量分别为(177.68±70.55)ml和(180.90±68.34)m1(/54).05)。逼尿肌功能收缩良好组89例自由尿流率和带管尿流率的Qmax,(10.2±3.1)ml/s、Qmax(7.8±3.9)ml/s(P〈0.05),逼尿肌功能收缩无力组14例自由尿流率和带管尿流率的Qmax(9.1±4.1)ml/s、Qmax(5.8±3.2)ml/s(P〈0.05)。两组的Qmax,下降值分别为(2.9±2.8)ml/s和(3.4±2.9)ml/s,组间比较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尿道内置8F测压导管可影响最大尿流率测定值,有逼尿肌功能受损时可能影响更大,临床上在进行压力-流率结果分析时应充分加以考虑以便能更加客观、正确地加以评价。  相似文献   
10.
目的明确急迫性尿失禁患者的ICIQ-SF评分与尿动力学检查结果之间的相关性并了解抗胆碱能治疗前后这些参数的变化情况。方法我们对2007年8月~2009年7月间北京大学深圳医院泌尿外科就诊的急迫性尿失禁女性患者进行研究。常规采集病史、查体后,每个患者均完成ICIQ-SF问卷,然后接受尿动力学检查,尿动力学检查结果表现为逼尿肌过度活动性尿失禁的患者给予3个月的抗胆碱能药物治疗。治疗后,每个患者再次完成ICIQ-SF问卷并接受尿动力学检查。结果患者年龄介于43~70(58.8±13.6)岁之间。我们发现治疗前后的平均ICIQ-SF评分、初始感觉容量、最大膀胱容量、最大逼尿肌压力、膀胱顺应性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前平均ICIQ-SF评分和初始感觉容量之间存在负相关(相关系数-0.275,P〈0.05)。治疗前平均ICIQ-SF评分与最大逼尿肌压力呈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412,P〈0.01)。结论ICIQ-SF问卷是急迫性尿失禁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可靠且易于使用的评价工具。ICIQ-SF评分和尿动力学检查参数之间存在显著地相关性。ICIQ-SF问卷在临床实践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