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篇
  免费   2篇
妇产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19篇
内科学   2篇
特种医学   11篇
外科学   10篇
综合类   17篇
药学   6篇
中国医学   5篇
肿瘤学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7篇
  1997年   3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TACE后肝癌患者中门静脉癌栓的发生率,探讨门静脉癌栓形成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252例接受TACE治疗的肝癌患者的生化检查、临床和影像学资料,计算门静脉癌栓的发生率,分析门静脉癌栓形成与患者年龄、性别、病灶数目、大体分型、肝硬化、Child-Pugh分级、腹腔积液、甲胎蛋白(AFP)、凝血酶原时间(PT)、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白蛋白(ALB)、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乙肝病毒DNA定量、肝动脉-门静脉分流(APS)等的关系,并以多自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门静脉癌栓形成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TACE后36.51%(92/252)肝癌患者合并门静脉癌栓形成;单因素分析提示门静脉癌栓形成与患者年龄、AFP、AST、PT、病灶数目、大体分型、APS有关,多自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年龄、PT、大体分型、APS是肝癌伴门静脉癌栓形成的危险因素。结论年龄较轻、弥漫型肝癌、PT延长、伴APS形成的肝癌患者易于TACE后形成门静脉癌栓,上述各项均为门脉癌栓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
骨科手术后并发深静脉血栓的介入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肢深静脉血栓(Deep vein thrombosis DVT)和肺动脉栓塞(Pulmonary emlolism PE)被认为是一种疾病的两种临床表现,是骨科及其他手术后严重并发症之一。静脉血栓形成有着较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有报道称由DVT造成的死亡人数约占住院病人死亡人数的10%。传统的非手术治疗效果较差、风险大、且治疗不彻底。随着介入放射学的发展,介入治疗在下肢深静脉血栓治疗中发挥了重要作用。2003年4月~2006年2月,我们采用经导管溶栓、血管内支架置入、血管成形等介入手段治疗骨科术后并发深静脉血栓患者36例,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告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剖宫产瘢痕妊娠(CSP)经子宫动脉栓塞(UAE)联合清宫治疗后再次妊娠情况及初步分析。方法:2012年12月至2016年12月在我院接受UAE联合清宫治疗101例CSP患者,其中有再次妊娠计划的25(24.8%)例。记录再次妊娠情况及再次妊娠距离联合治疗时间。采用SPSS 17.0软件分析年龄以及术后月经量对再次妊娠的影响。结果:25例患者中16例(64%)成功妊娠,12例正常妊娠剖宫产分娩;2异位妊娠、1例无胎心患者行人工流产处理;1例再次CSP患者,采用UAE联合清宫终止妊娠。再次妊娠距离联合治疗平均间隔为19.5月(6~39月),治疗后第1、2、3和4年再次妊娠比例分别为31%、38%、25%和6%。术后月经量减少患者再次妊娠比例低于月经量正常患者(50.0%vs 88.9%,P=0.05)。结论:采用UAE联合清宫治疗CSP的患者可以再次成功妊娠,月经量减少患者再次妊娠概率低。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子宫动脉化疗栓塞(UACE)联合刮宫术治疗瘢痕妊娠(CSP)的疗效及其远期影响。方法连续收集接受UACE联合刮宫术治疗的101例CSP患者,评价UACE预防刮宫时大出血等严重后果的作用,术后随访月经复潮时间、月经周期是否规律、行经时间及月经量情况,采用SPSS 17.0软件分析各因素对患者术后月经量的影响。结果 101例中,仅2例发生刮宫时大出血;UACE临床成功率98.02%(99/101)。术后中位随访时间37.5个月(16.5~65.5个月),中位月经复潮时间1.5个月(0.5~3.0个月),月经周期规律,中位行经时间3天(1~5天)。60例术后月经量减少(包括1例闭经),41例术后月经量正常。术后月经量减少与月经量正常患者间年龄、术前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水平、流产次数、剖宫产次数、刮宫术距UACE的间隔时间、刮宫术中清出组织重量及术中出血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UACE栓塞材料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χ2=1.10,P=0.58)。结论 UACE联合刮宫术治疗CSP安全、有效,但存在术后月经量减少及闭经风险。  相似文献   
5.
食管癌的CT诊断价值徐俊玲曹会存王卫华以往诊断食管癌最常用的方法是食管钡剂造影及内镜,但两者都不能观察腔内改变,无法判断管外浸润及转移情况,CT的应用可弥补以上不足,为临床选择治疗方案及观察疗效提供更多信息,我们对20例经病理证实为食管癌患者行CT扫...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阻塞性黄疸患者介入治疗后并发症的特点及处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6月至2009年6月期间对365例阻塞性黄疸患者行介入治疗后的并发症。结果主要并发症为胆道出血、感染、导管堵塞、胆瘘、支架再狭窄等。相应处理措施包括止血、抗感染、腹腔引流、支架再植入等。结论介入治疗是治疗阻塞性黄疸的有效方法,术后并发症的防治也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经皮经肝穿刺单侧入路双支架植入术治疗左、右肝管同时受累的肝门部胆管梗阻的疗效和临床价值。方法8例左、右肝内胆管同时受累的肝门部胆管梗阻病人,经皮经右肝或左肝单侧入路,通过在左、右肝管间和肝管、胆总管间植入金属双支架行胆管内引流,并结合抗肿瘤治疗。结果8例16枚支架全部放置成功,术后2周总胆红素由术前的(267.1±154.7)μmol/L下降至(61.2±13.4)μmol/L,无严重并发症及死亡病例。结论左、右肝管同时受累的肝门部胆管梗阻患者行单侧入路双支架植入技术并结合抗肿瘤治疗是一种安全,有效,可靠的治疗肝门部胆管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Y"形支架治疗肝门部胆管梗阻的临床效果及价值。材料与方法12例肝门部胆管梗阻患者经皮肝穿刺,分别在左右肝管植入"Y"形支架,2枚支架并行放置10例,经第一枚支架网眼放置第2枚支架2例,其中8例联合抗肿瘤治疗。结果技术成功率100%,总胆红素术前(263.5±153.8)μmol/L,术后2周下降至(57.2±10.4)μmol/L,没有出现与植入支架有关的严重并发症发生及死亡病例。结论 "Y"形支架植入可有效解除肝门部胆管梗阻,联合抗肿瘤治疗可提高综合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失代偿肝硬化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12例失代偿期乙肝后肝硬化患者,年龄38~75岁。患者在无菌条件下,从髂后上棘抽取骨髓80~90ml,分离纯化骨髓干细胞,经肝动脉导管注入肝脏。术后定期检测肝功能和凝血功能,并观察临床症状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与术前相比,术后1周所有血清学指标均无显著性改变(P〉0.05);术后4周,白蛋白、前白蛋白及胆碱酯酶活性显著性升高(P〈0.01,P〈0.05),余肝功能和凝血功能指标均无明显变化(P〉0.05)。术后1周患者乏力、腹胀开始减轻,食欲好转,术后4周腹水减轻。术中有1例因紧张进食少出现低血糖,经治疗后好转,余均未发现皮疹、发热、抽搐及出血等其它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结论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后,患者肝功能明显改善,症状好转,表明骨髓干细胞移植对肝衰竭患者的治疗安全有效且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0.
经皮经肝肝静脉成形术治疗肝静脉阻塞型Budd-Chiari综合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和评价经皮肝穿刺入路肝静脉腔内成形(percutaneous transhepatic recanalization and angioplasty of hepatic vein,PTRAHV)治疗肝静脉型Budd-Chiari综合征(BCS)的可行性和中远期疗效。方法自1996年9月至2006年10月收治单纯肝静脉阻塞型及肝静脉阻塞伴有下腔静脉阻塞型BCS患者101例,在PTRAHV前后经导管测定患者肝静脉压力,观察围手术期并发症,并分别于术前、术后6个月彩超测量门静脉内径、平均流速和血流方向等,计算对比血流量,随访观察受干预血管的通畅率。结果技术成功率91.1%(92/101)。术中急性肝静脉血栓形成3例,术后发生肝穿刺道出血2例,肝包膜下血肿1例,肺栓塞1例,均经保守治疗痊愈,未发生致死性并发症。随访74例,术后6个月门静脉平均流速和血流量参数均高于术前(P<0.05);术后6个月、1年和2年的受干预血管的初始再通率分别为83.8%(62/74)、78.4%(58/74)和76.5%(39/51),其辅助再通率分别为94.6%(70/74)、91.9%(68/74)和84.3%(43/51)。结论采用PTRAHV技术治疗膜性或节段性肝静脉型BCS操作简单、安全、有效,其中远期效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